摘 要:全民健身作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是近年来体育研究和发展的热潮。虽然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健身公共服务,但由于对全民健身服务的特点和要求把握不到位,需要对城市“15分钟健身圈”进行优化研究,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概念,并提出了相关优化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15分钟健身圈”政策在陕西城市的实践开展。
关键词:15分钟健身圈;陕西;政策;实践;研究
1 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概念及特点分析
“15分钟健身圈”是《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新的国家战略之一,在这一文件中,对“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概念和内容做了非常明确的界定,主要是指在城市社区内,居民从居住地步行或骑行不超过15分钟的范围内,有可供健步走、广场舞、球类运动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根据这一基本概念,能够比较明确地了解“15分钟健身圈”开展的必要性。
1.1 基本概念阐释
“15分钟健身圈”作为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社区15分钟的全民健身应该在公共服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通过满足社会成员全员参与的基本需求来向全社会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产品,来构建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安排。因此健身圈的构建不仅需要满足当地居民健身的需求,还需要将服务大众作为健身圈的主要任务,通过合理的布局来将周边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健身中心、多功能场地等结合起来。在“15分钟健身圈”内,尽可能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形成相对固定和多元化的活动区域。
1.2 主要特征分析
“城市15分钟健身圈”拥有比较固定的区域和相关设施,并且面向社区范围内的所有成员,因此对于“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特征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但通过对“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概念界定,我们仍然能够得到较为普遍的规律特征。
一是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城市15分钟健身圈”作为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务体系之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且能够体现出范围内全体公民的公共价值。通过创建“15分钟城市健身圈”能够更好地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健身的意识,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由此来不断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树立体育共享的发展理念。
二是具有文化性。通过对“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普及和推广,以城市社区作为切入点,引导体育舆论的发展,让更多的群众能够了解健身圈创建的内涵并参与到健身圈之中,通过开展相关体育活动来弘扬和发展我国体育精神。
三是发展性。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建设“城市15分钟健身圈”需要从健身项目和健身花费的时间来进行考虑。一方面要考虑到社区居民年龄的差距,既要包括儿童项目,又需要关注到上班族和老年人的健身需求;另一方面还需要秉持着科学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紧跟时代的变化和要求,贴合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来创新健身项目,使“城市15分钟健身圈”能够更好地服务与社区内的居民和群众。
四是普惠性。“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建设归根结底是一项惠民政策的开展,旨在促进社区范围内居民对健身的需求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满足。通过让更多的人拥有健身的机会,来提高社区范围内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从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2 “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构成要素
“城市15分钟健身圈”作为一个特定的区域场地设施,需要由若干个要素共同构成。虽然就表面来看“15分钟健身圈”的建设仅仅是一个场地的建设,但开展相关的健身服务和建设内容需要范围内各个要素的共同配合。
2.1 多样化的供给主体
“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主要供给是由政府来不断实施和推进的,但随着居民健身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区域内“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服务范围和供给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比较常见的有体育企业、体育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相关正式组织参与到设施和场地的生产和供给当中,而这些供给主体也逐渐成为“城市15分钟健身圈”存在的主要动力,是“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有力保障。
2.2 多层次的服务对象
“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服务对象主要依赖于范围内社区的居民。城市社区作为一个区域内的社会共同体,其组成成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既包括不同年龄段,也包括不同职业的需求。因此对于“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构建还需要按照幼儿、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的需要来开展相关的体育健身锻炼,因此“城市15分钟健身圈”也呈现出多层次服务对象的状态。
2.3 多维度的产品体系
透过多样化的供给主体和多层次的服务对象,我们不难发展“城市15分钟健身圈”也包括多维度的产品体系。“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产品主要包括场地设施、体育信息、体育检测。其中场地设施是“城市15分钟健身圈”发展的基础。社区居民可以通过体育信息来了解专业的体育健身知识,通过社区体育检测的帮助来制定更适合自身的体育健身方式。发布体育健身信息能够帮助居民及时地了解当前体育健身的效果,帮助居民更好地进行健康管理。同时还可以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来提高居民的参与到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2.4 稳定的资源配置
稳定的资源配置是“城市15分钟健身圈”管理和发展的基础。资源配置主要包括人才配置和财力配置的两方面内容。其中人力配置主要包括社区内相关的健身指导人员、相关体育健身项目的培训人员以及场馆设施维护人员等,这些人力资源的配置是维护“城市15分钟健身圈”长足发展的有力保证。资源配置主要是指对“15分钟健身圈”的资金支持,这是这一项目内容得以发展的重要外部保障。
2.5 全面的管理和运行
“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开展不仅需要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还需要长期的维护和管理。“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管理主要包括效果评估和监督反馈两方面的内容。即通过相关途径来对区域内居民的健身效果进行监督和检测,并对健身结果进行評估,通过将结果反馈给指导人员来优化当前社区成员的健身方案,从而提高居民的健身效果。“城市15分钟健身圈”之中的各个要素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各个要素之间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够构成不同的结构体系,才能够是社区内的成员获得更好的健身环境和健身条件。
3 “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优化路径
“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创建,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到体育健身中的意识,促进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协调、开放、共享到全民健身服务。因此想要优化“城市15分钟健身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3.1 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和引导
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和引导能够为“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发展指明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不断创新相关的服务内容,来提高全民健身的意识。在政府层面,对“城市15分钟健身圈”可以有一定的政策倾斜,例如体育设施、全民健身管理、健身指导以及健身信息等。提高对基层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建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优质健身圈服务机制,从而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
二是加强相关的社会组织建设。就目前来看,改进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的健身服务。例如培育志愿者社会服务组织,来帮助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同时政府作为健身圈的主要提供者,还需要创建相关的品牌赛事来激发体育健身的活力。
三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确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明确政府的职能。体育组织以及个人等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定位和法律地位,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发展,从而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
3.2 制定制度化的体育健身指导模式
“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内容是多元化的,既包括为居民提供相应的健身场地,还需要根据居民的需求来提供相应的健身器材和健身指导等,这就需要制定标准化、制度化的健身指导来保持“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良性发展,提高居民的健身效果,而保持“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良性发展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构建完善的健身场所和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强化相关的组织机构来充实健身圈的内容。通过以健身指导人为责任人,以健身社团为主线,构建社区全员参与的网格格局,强化“城市15分钟健身圈”和体育综合服务之间的衔接。
二是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应的体育技术服务。目前我国已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体育指导员,而这些体育指导员并没有融合到“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制定和发展之中,甚至部分城市的體育指导员是比较缺失的。这就需要我们将社会中一部分有名无实的体育指导员转化成为有名有实的指导员,提高相关指导员的素养和能力,注重这一职业由量向质的转变。尤其是要在做好基本体育的知识培训和专项体育技能的培训,充分发挥体育指导员在社区健身工作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三是定期对居民的体制进行检测。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大众运动的热情高涨,但同时也出现了由于体育知识的匮乏而造成运动中的受伤问题,因此,社区需要提供相应的体制检测服务,来确保大众体育健身的安全性,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意见。
3.3 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保障
基于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和供给不足的矛盾,政府和社区相关工作人员更应该明确资源配置的合理比例,保证居民所享受的惠民政策,提供相应的健身服务。
首先,必须要明确“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投入重点,在投入过程中,需要注意城乡之间的平衡、区域之间的平衡以及群体之间的平衡,从而优化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基层体育设施的建设。
其次要进一步提高“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经费支出比例。对于全民健身服务的经费支出的比重应该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全民健身的财政支出增长幅度不得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这就需要政府建立相应的资金投入渠道和管理方式,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来提高对“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经费投入。
3.4 实现信息化的管理运行
全民健身服务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就目前来看,“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建设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模式,对全民健身服务的需求反馈比较匮乏,因此,实现信息化的管理,能够更好地促进“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开展和建设。
首先,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构建符合“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来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使群众的健身效果和对健身服务的满意度能够得到有效的反馈。
其次是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机制可以通过构建多元化的监督主体来实现,通过联合社区和大众传媒来制定网格化的网络管理体系,对社区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查民意的方式来建立民众参与机制,从而打破传统的评价机制,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身需求。除此之外,还可以因地制宜开展相关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将体育健身项目和陕西的文化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当地民俗文化的体育健身活动。
结语
“城市15分钟健身圈”作为一项惠民政策、公共服务内容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化、科学化进程。“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核心功能是保障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并且拥有良好的健身环境和服务环境,从而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达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在开展“城市15分钟健身圈”的同时,还需要推进城乡的共同发展,提高相关政策对农村建设的倾斜力度,实现健身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在场地设施建设、网格化服务以及健身服务等内容上,更需要切实地考虑到城乡之间的差距,真正实现体育共享机制,做到体育发展为了人民、体育建设依靠人民、体育成果人民共享。
参考文献:
[1]刘次琴.转型期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王琼.高密度区微型绿道空间体系建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3]杨春.深度实现体育惠民 助力体育名城建设[N].南昌日报,2019-08-11(002).
[4]王水涛.掀起全民健身新热潮[N].焦作日报,2020-06-17(008).
[5]小丁.加快破解“去哪健身”难题[N].昆明日报,2020-06-09(005).
[6]孙志刚,乔丽阳,杨宏杰.文旅体融合发展 居民享“诗和远方”[N].郑州日报,2020-11-18(010).
[7]小丁.全民健身迎来“及时雨”[N].昆明日报,2020-11-11(004).
[8]石雪莉,李鸣,宋志超.“体育+”理念在城乡体育设施专项规划中的应用[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规划实施与管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2019:8.
[9]张烁,高振东.“十三五”时期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实施现状研究——以西安市全民健身园区为例[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3.
[10]王梓菲.通过“全民健身六边工程”推动健康杭州的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课题项目:西安思源学院2020年校级课题,编号:XASYPY2-A200,项目名称:《陕西城市“15分钟健身圈”建设的保障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贺晓凤(1994— ),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