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

2022-04-22 01:44张小娥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改革高校

摘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使青少年能够熟练掌握1项以上的体育技能,每天确保活动不少于1小时”。这进一步凸显高校体育教育实践的价值,同时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对此,依据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现状,分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改革的启示,并提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健康中国2030;体育教学;教学改革;高校

引言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以下简称为《纲要》),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人们健康水平指明方向。高校体育作为《纲要》實践的重地,以《纲要》的思想为引领,重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推助高校体育教学走改革路径,从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实效性。因此,在《纲要》视域下,高校应重视体育教学的实践的同时,也落实《纲要》在体育教学体系,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及方法,从而彰显《纲要》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实践的价值。

一、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现状

《纲要》视域下,促进高校体育呈现新的教学格局,为高校体育教学实效性提升提供保障。但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存在一定的教学问题,导致高校体育教学成果不高,也影响到《纲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落实。首先,高校体育教学的观念陈旧,未能够关注大学生主体地位,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不能够满足大学生体育运动需要。例如:教师所设计与开展的体育训练活动,部分大学生因没有兴趣,其参与积极性不高,以应付的学习态度,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使体育根本教学意义缺乏。其次,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局限性,大都关注体育技能、知识的传达,之后引领大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未能够以《纲要》为导向,融入健康教育、德育教育,使体育育人性得不到发挥,不利于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高校体育教学的方法单一,从教育层面分析,体育既包含理论教学部分,也涵盖训练教学部分。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喜爱融入到体育训练教学中,通过教师动作示范,进行动作的反反复复练习。而大学生体育动作训练的有效性,也需要一定的体育理论为支持,体育理论信息抽象性,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单一,影响到大学生对体育理论信息的学习。部分大学生认为体育理论信息枯燥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背诵与记忆相关的理论信息,影响到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

《纲要》中对青少年体育活动提出运动目标,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理念指明方向,落实健康中国的发展诉求。具体为:一是关注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以此引领大学生认知体育学科,明确体育学科的教育真谛,激发大学生运动兴趣,提升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动力,从而使体育运动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大乐趣,使以往被动体育运动转变为主动体育运动,锻炼大学生体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二是以身体素质提升为体育教育目标,融入健康教育、德育教育等信息,使大学生掌握健康方面的信息内容,从而更为热爱体育运动。三是体育教育立足于大学生实际情况,关注大学生健康需要及情感体验,在此层面中设计、开展体育运动活动,凸显体育运动的体验性、实践性、趣味性,大学生主动融入到其中,满足大学生体育运动需要,使大学生获取体育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培养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四是《纲要》中强调,发挥体育的育人性,重视大学生道德品质及人格的养成,做到健康教育、德育教育、文化教育在其中的融入,丰富体育信息内容,提升体育教学实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性的发展。

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为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践行《纲要》内容,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纲要》中指出“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导向,依据国情,将健康落实到战略发展地位中”。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应树立人本化思想,以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思维,根据大学生体育运动需要,针对性的培养大学生体育项目活动兴趣,并依据大学生体育兴趣,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性的体育运动训练,包含体育理论、体育文化、体育精神及体育技能教育,培养大学生体育终身运动意识,使体育成为大学生全面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从而为建设健康中国助力。

(二)对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纲要》是在满足健康中国建设的视域下提出的,增强人们社会责任心及责任感,使其为健康中国建设助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凸显体育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纲要》为其提出新的教学要求,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保障。例如:《纲要》指出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中,体育教学作为高校重要教育内容,也是国民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将健康教育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求高校良好的实施健康教育,以健康教育先行,使大学生在了解健康教育的同时,对体育教学具有深入的认知,从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实效性。总之,《纲要》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实施,推助体育教学向现代化、人本化、育人性的方向进程,从而彰显《纲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革落实的价值。

(三)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将《纲要》落实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与改革提供广阔的空间。《纲要》中指出:大力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加强体育运动项目设备设施的建设,鼓励人们融入到其中,从而推助我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大力开展太极拳等民间体育运动项目,提供场地,促进人们业余时间融入到其中。而这一社会发展现状,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拓宽了发展空间,大学生可根据在校获取的内容,在社区活动中积极主动融入到社区体育运动中,达到每天至少运动1小时的诉求,锻炼自身身体,促进自身全面性的发展。

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一)树立新的体育教学观念

《纲要》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重视新的体育教学观念的树立。首先,高校研究《纲要》的内容,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重视体育教学的普及,将《纲要》内容传达给师生,从而发挥师生之力开展有效体育教学活动。例如:高校立足于体育教学的开展,组织《纲要》研究小组,根据体育教学的现状,研究《纲要》内容,提取《纲要》重要思想,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内容与要求。其次,高校加强健康第一思想的宣传,将健康第一思想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依托于校园平台,提升大学生对健康第一思想的认知,促进健康第一深化到大学生思想层面中,从而积极主动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最后,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施,以《纲要》为导向,树立人本化、健康化、终身化的教育思维,创新体育教学的观念,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二)明体育教学目标

《纲要》中指出,健康教育應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这为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明确指明方向。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以《纲要》内容为导向,确立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从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实效性。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明确,关注体育学科目标的明确,包含项目的技能目标、项目知识目标、项目运动技巧目标等,使教师以此为目标,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同时,使大学生以此为目标,进行体育任务的完成,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目标进行体育学习实践;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明确,关注体育育人目标的明确,包含创新能力、体育精神、健康素养、身体素质等,健全大学生人格品质,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纲要》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进一步实施。

(三)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纲要》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重视体育内容的丰富是必要的。通过研究《纲要》,将健康教育融入到高校体育教育中,以体育平台大力普及健康教育,使大学生认知到健康教育同体育教育之间的关联,从而提升高校体育教育实效性。同时,深入理解高校体育育人的特性,明确高校体育与智育、德育、美育之间的关系,将德育、智育、美育融入到其中。或以体育为导向,挖掘其中的德育、智育、美育信息,为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性发展助力。例如:树立课程思政思维,将思政教育融入到高校体育教育中,发挥体育育人性,既传达健康教育内容,也重视体育项目内容教育,使大学生从体育多项目中获取自身感兴趣的项目活动,教师落实因材施教,给予大学生针对性的教育与引领,从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此外,《纲要》背景下,重视体育精神、体育思想、体育思维、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融入,使大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获取的内容多元,从而健全大学生人格品质,为大学生全面性发展助力。

(四)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纲要》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重视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体育作为一门综合性教育学科,其具有自身独有的教育特性。通过《纲要》融入到体育教育中,,为高校体育教育方法的创新提供保障,促进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例如:针对体育理论教学,可采取启发式、探究式以及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辅助进行教学,使抽象的体育教育理论信息图文并茂化,便于大学生理解体育理论信息,也增强大学生体育学习能力;针对体育技能训练教学部分,教师运用游戏等教学方法,可打破体育教育的沉闷氛围,让大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教学环境中获取体育技能,从而彰显《纲要》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有效性实施。

(五)延伸体育教学载体

《纲要》视域下,重视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拓宽高校体育教育的载体与平台,使高校体育教育在多载体中实施,从而为大学生开展课内外融合的体育教学活动。例如:高校根据大学生兴趣,开展专项体育教学活动,向大学生传达系统性的项目内容,让大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不断的提升大学生体育素养,使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具有兴趣。大学生对体育教育具有兴趣,教师主张校内外融合的体育训练工作实施,要求大学生在社区平台中进行体育活动,从而为大学生体育运动与实践提供多载体。在《纲要》支撑下,社区体育运动、体育场地的开展与打造,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助力。

结语

《纲要》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以《纲要》的思想为导向,依据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推助高校体育教学走改革之路,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多信息,包含健康教育、德育教育等,拓宽高校体育教学载体、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大学生运动意识与兴趣,掌握更多的体育项目信息与技能,将体育项目运动成为自身终身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从而促进《纲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落实,达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模式。

参考文献:

[1]马传奇.基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J].运动精品,2021,40(04):57-58.

[2]马丽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重新构建与探索[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05):22-23.

[3]张晓英.《健康中国2030》视角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31):27.

[4]顾波波,李建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15):98-100.

[5]贾书申,周立新,王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背景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3):70-72+86.

作者简介:张小娥(1983.4),女,汉族,江西新余人,教育学硕士,讲师,从事网球教学与训练、体育与健康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文)2018年度课题:《“健康中国2030”目标下江西省高校体育改革研究》;

课题编号:18TY19,项目4负责人:张小娥。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教学改革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