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富宁壮族《坡芽歌书》的民族植物学探析

2022-04-21 03:59张子龙姜丁月彭映菡韦利阳卢星羽
文山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植物学壮族符号

何 琳,张子龙,姜丁月,彭映菡,韦利阳,卢星羽

(1.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北京 102488)

少数民族民歌古籍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我国文化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古籍中涉及的植物学信息进行研究及考证,探究本民族特有的地域和民族特征,是民族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壮族群众一向以善歌著称,民歌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有定期聚会唱歌、以歌传情的传统,并为共同欢聚歌唱设置了特定的“歌圩”[1]。壮族民歌古籍《坡芽歌书》被喻为壮乡儿女天籁欢歌般的情爱密码,由81个符号组成,是壮族先民的生产生活经验、劳动创造能力等集体智慧的高度体现。2011年坡芽情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标志这首壮族民歌得到国家的权威认定和政策保护。截至目前,对《坡芽歌书》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文字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等学术领域,对歌书的符号构型、象征意义、音律属性、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民俗文化价值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果[2]。《坡芽歌书》其实也是一部含有丰富民族植物信息的古籍,其中含有与植物有关的符号24个,每一个符号都承载着壮族先民在生活生产中对于植物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信息,但学界对《坡芽歌书》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仍处于空白状态。因此,非常有必要从民族植物学角度入手,对《坡芽歌书》的植物信息展开相关考证及研究,以充分挖掘壮族传统植物的价值,促进壮族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一、《坡芽歌书》产生的背景

(一)地理背景

《坡芽歌书》发现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的东北端——剥隘镇坡芽村,在壮语中,“坡芽”可直译为“山花烂漫的地方”。

富宁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经105°13'~ 106°12',北纬23°11'~24°09'之间,属于低纬度地带。西与文山州的广南、麻栗坡两县相连,南与越南河江接壤,东北部与广西百色右江、西林、田林、那坡、靖西五县毗邻。东西109.89千米,南北108.78千米,总面积5352平方公里,占文山州境15.9%[3]。西部地区地势较高,木洪山海拔1851米[4],东部地区地势较低,剥隘镇海拔142米,最长的河流为普厅河,横穿富宁县境中部。境内河流遍布,水田沿河而开,多分布于河谷地带,但是旱地的种植面积仍远大于水田和旱田的种植面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9.3摄氏度,年均日照1764小时,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适宜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生长。植被以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和草山为主,其中,剥隘镇坡芽村属于低山炎热地区,常绿阔叶林较多,落叶阔叶林以麻栗树为主[5]。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植物资源, 这为当地居民多样性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人文背景

民歌是壮族人民表达感情,叙述故事,传承习俗的方式,通过猜谜、盘问等形式,唱出动人心弦的歌词,具有触景生情、托物取喻的特点[6]。右江流域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盛誉,自古就有“作越歌”“尚越声”的风俗文化传统,其歌俗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氏族部落时代的群体祭祀形式和族外群婚制向对偶婚制过渡阶段的社交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壮族祖先越人的歌唱艺术代表作《越人歌》已得到广泛流传。

节日对歌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之一。“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歌圩,壮语作“斡圩芳”,意思是欢乐地赶街,犹如唱歌的集市[7]。云南的著名歌圩有富宁的珑端街、麻栗坡的风流街、丘北和师宗的三月三歌会等,富宁的珑端街歌圩也称“过珑端节”,姑娘和小伙子都要准备好送给意中人的信物,通过对歌增进双方的了解,许多就此结下情谊,人们称之为“倚歌择偶”[8]。清代《广南府志》中就有描述富宁县剥隘镇的民歌文化盛景:“村人订期会于博獭,丽人成群,分行排立,各张雨盖。好事者执其盖以去,丽人倚寻而至酒市,脯围劝酒,不通姓氏。饮尽而散……”

此外,壮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注重以图表意,具有壮族特色的铜鼓、扁担、绣品、饰物等物品表面常有着具有民族特色的各式纹样,而这些纹样常常取材于生活。这种思维模式在壮族生活中极为多见,《坡芽歌书》中的符号也是基于壮族以图表意的思维模式形成的。例如歌书中的符号“青冈树叶”,青冈树是一种落叶植物,此时树叶还在树枝上,可以代表“时机未到”的意思[9]。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调查

广泛收集有关《坡芽歌书》及壮族民族植物学的文献资料,通过《壮族通史》《布洛陀寻踪》《富宁县志》等充分了解当地的生态地理环境及民族文化背景,并结合《云南植物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药用植物》获取当地民族植物资源信息,与《坡芽歌书》中的与植物有关的符号进行符号比对,运用民族植物学编目方法,按科属、使用部位、主要用途等内容进行归类统计及分析研究。

(二)访谈调查

对《坡芽歌书》代表性传唱人农凤妹进行访谈调查,以壮话和普通话为交流语言,通过结构化访谈和半结构化访谈,调查了解歌书中21种植物的形态特征、使用部位及主要用途等信息。结合文献与图片资料,进一步确定与植物有关的符号所对应的植物及其在现代植物学分类中的地位。

三、《坡芽歌书》中与植物有关的符号

以植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协同演化关系为主线, 研究人类利用植物的文化行为与实践过程, 是民族植物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10]。云南富宁壮族《坡芽歌书》是一部以原始图画文字记录民歌的文献,81个符号代表81首民歌,其中含有与植物有关的符号24个,各符号对应的名称、象征意义、歌词及解读见表1。植物表意在壮族生活中往往可以起到“无言胜有言”的作用,每一种与植物有关的符号都有自己对应的象征意义,在情感难以用语言来直接表达的时候,壮族人民便以植物为寄托,委婉表达内心的想法,对方自然也听而会意。如“韭菜”是当地十分常见的一种植物,如“榕树”的繁殖力被壮族人民崇拜,常出现在歌颂爱情的诗篇中,而榕树的根生长于地下,令人琢磨不透,因此符号“榕树根”象征女方的令人难以捉摸的心思;“甘蔗”是当地广泛种植的植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含糖分高,因此用来象征婚后二人甜蜜美满的幸福生活。《坡芽歌书》中所涉及的植物都与壮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被赋予的意义既与其本身的性质有关,同时也源于极具特色的民间生活[9]。

表1 24种与植物有关的符号所对应的象征意义、歌词与解读

续表1:

续表1:

四、《坡芽歌书》民族植物信息考

根据符号比对、文献查找、当地植物照片比对,结合对《坡芽歌书》传唱人的访谈,并参考《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药用植物》与《云南植物志》,确定《坡芽歌书》中24个与植物有关的符号涉及到的植物有21种,其民族植物学编目见表2。根据现有资料,《坡芽歌书》涉及的21种植物中,可以确定科的植物共19种,隶属于14科,其中:禾本科5种,石蒜科2种,蔷薇科、金缕梅科、十字花科、壳斗科、无患子科、锦葵科、天南星科、桑科、葫芦科、芭蕉科、葡萄科、浮萍科各1种,红山果、紫梅因缺少资料无法确定科;可确定种的植物共17种,麻栗、红山果、紫梅、茅草因缺少资料无法确定种。云南富宁地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环境特点非常适合植物的生长繁殖,因此植物种类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表2 《坡芽歌书》中的民族植物编目

续表2:

续表2:

五、《坡芽歌书》民族植物利用特点

(一)植物生活型分析

《坡芽歌书》中涉及的21种植物在当地均有分布,这些植物多喜温喜湿,这与当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四季分明、季风发达、降水量较多的气候条件有关。21种植物的生活型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其中乔木5种,包括常绿乔木2种、落叶乔木3种;灌木1种;草本12种(其中草棉为草本至亚灌木;由符号暂定红山果为草本);藤本1种。

(二)植物使用部位分析

《坡芽歌书》中涉及的21种植物的使用部位有茎及变态茎、根及变态根、叶、果实、种子、芽、花、树皮、果皮、全草、树脂、蘀鞘等,其中以茎及变态茎(12种)、根及变态根(10种)、叶(7种)、果实(6种)、种子(4种)为主要使用部位。不同植物的使用部位和同种植物的不同使用部位都具有显著的多样性特点,植物的各部位都得以充分利用。这既与云南富宁地区植物种类繁多有关,同时也离不开壮族地区人民善于充分利用植物资源的勤劳智慧。

(三)植物用途分析

《坡芽歌书》中涉及的21种植物的用途包括食用、药用、工具、观赏、建筑用材等,其中以食用、药用为主,也有一些植物具有药食两用特点,每种植物的用途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一方面与当地湿热的气候条件有关,当地植物作为工具和建筑用材取材方便,植物的特性在食用、药用方面适合于居民的体质;另一方面受当地民俗传统的影响,植物的用途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出现了民族特色食物、特色医药、特色工具、特色景观与特色居住场所。

六、讨论

云南富宁壮族《坡芽歌书》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用图画符号将民歌记录于土布上并世代相传的民歌集,意为作于长满染饭花的坡地上的歌书,歌书中的81个符号代表81首民歌。前人研究多集中于文字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等学术领域,对歌书的符号构型、象征意义、音律属性、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民俗文化价值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果。文章运用民族植物学相关方法,对《坡芽歌书》中涉及到的21种植物的象征意义进行解读,并对其在现代植物学分类中的地位进行考证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坡芽歌书》中涉及的21种植物中,可以确定科的植物共19种,隶属于14科,红山果、紫梅因缺少资料无法确定科;可以确定种的植物共17种,麻栗、红山果、紫梅、茅草因缺少资料无法确定种。这些植物大多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当地均有广泛分布,并且在使用部位和植物用途方面具有多样性、民族性的显著特征。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地区有关民族传统植物的理论知识缺乏系统化、正规化整理,人们对于《坡芽歌书》中涉及的植物关注程度较低,导致一些传统植物知识难以传承下去,当地居民对民族植物资源的利用及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学者黄宝龙表示:“坡芽歌书要想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化现象, 最紧迫的是需要提出理论定位, 而后从壮族的音乐、服饰、建筑、哲学等多个方面开展发掘工作, 只有把理论基础打实, 围绕坡芽歌书进行一系列文化品牌开发才能可持续发展。”[11]因此亟需加强《坡芽歌书》的理论层面研究,对当地民族植物的有关信息进行系统化编目,以新途径保护和传承壮族传统植物知识,如建立当地民族植物数据库、开展传统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相关讲座等,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制定相关政策,以全方位促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区特色植物资源的传承与发展,为当地民族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线索和依据。

由于未能深入《坡芽歌书》传唱地区进行长期调查,因此仍存在一些植物信息无法考证和定性研究的情况。其中共有4种植物的鉴定因缺少资料而存疑,即麻栗、紫梅、红山果、茅草。“麻栗”:根据农凤妹提供的照片,叶片特征有革质或纸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边缘有锯齿,侧脉每边10条以上,绿色,无毛、树皮特征有纵槽和横纹,开裂,灰白至黑褐色,比对壳斗科植物,青冈和麻栎的可能性较大。“紫梅”:灌木,春天开花时色如桃花,通过观察已有文献中提供的图片[9],形态特征有单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多为9~11对,叶片卵形,小枝似互生,据此怀疑是豆科的植物,其中有黄檀属,是软件识别的结果,在富宁多有分布。“红山果”:根据农凤妹提供的照片,形态特征有叶缘锯齿状、树皮褐色,较光滑,有白色斑块,果实类型初步判断为单果,其中核果和梨果的可能性较大;果实颜色在6月末为黄色,故蔷薇科苹果亚科的可能性较大;根据歌书中的符号形状,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药用植物》找到形状相似,且果实熟时为鲜红色的吉祥草,故列为疑似植物。“茅草”:系禾本科杂草,理论上鉴别难度较大,使用形色软件识别,可能性较大的结果为白茅;白茅属一共有四种植物,从产地来看,在云南有分布的丝茅(已修订为大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jor)可能性较大。建议民族植物学研究者今后对坡芽当地民族植物应给予重视,展开进一步的实地考察,对存疑植物在现代植物学分类中的地位和民族特色利用方式进行更加详细的考证与分析,以充分发掘当地民族植物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推进壮族植物资源的保护以及再开发工作。

猜你喜欢
植物学壮族符号
四川发现兰科植物新种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学符号,比多少
《Cat’s book》
“+”“-”符号的由来
壮族山歌
关于“植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与实践
模块教学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