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峥(天津市和平区口腔医院,天津 300021)
现阶段较常见的口腔科疾病为侵袭性牙周炎,分析病理机制为:致病菌引起牙周及牙龈组织出现炎症,具有发病早、进展快及严重破坏牙周组织等特点,年轻健康人群中较常见,分析病因尚未明确[1],可能与微生物感染、环境、机体防御能力缺陷及口腔卫生不良等因素有关,患病后患者表现为牙齿移位、牙槽骨吸收、牙齿脱落等临床症状,若疾病持续进展,则增加继发性咬合创伤、错牙合畸形等患病风险,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牙齿美观、功能,故早期如何提供针对性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赵玥[2]等证实,目前治疗侵袭性牙周炎以基础性牙周治疗为主,涉及清除感染微生物、机械法清除菌斑牙石等操作,减缓不适症状、控制病情,但此疗法未能解决牙齿病理性移位等问题,也未能改善患者牙齿美学情况,未获得患者满意,鉴于此,本文选择本院2019年2月-2021年8月收治的9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行联合治疗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基线资料 将本院2019年2月-2021年8月收治的9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纳入研究,联合组(45例):男女比例24∶21,年龄20-74岁,均值(45.23±4.17)岁;病程1-6d,平均(3.23±1.14)d;疾病类型:局限型25例,广泛型20例;深覆合程度:Ⅰ度20例,Ⅱ度16例,Ⅲ度9例;其中吸烟者26例,未吸烟者19例;BMI值19-26kg/m2,均值(23.52±0.24)kg/m2;基础组(45例):男女所占比例为26∶19,年龄21-75岁,均值(45.39±4.26)岁;病程1-7d,平均(3.38±1.25)d;疾病类型:局限型27例,广泛型18例;深覆合程度:Ⅰ度21例,Ⅱ度15例,Ⅲ度9例;其中吸烟者28例,未吸烟者17例;BMI值18-25kg/m2,均值(23.41±0.15)kg/m2。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①与《临床牙周病学(2014年版)》相符[3],经口腔科检查确诊;②临床表现为牙周袋深、牙龈出血及牙周组织受损等症状;③近1月内未使用过抗生素;④配合自主口腔健康维护;⑤年龄范围20-75岁、病程在1周内;⑥口内预留牙≥20颗;⑦有完整病历资料。
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异常;②既往牙周治疗史;③伴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④正处在妊娠期及哺乳期;⑤伴糖尿病等全身性系统疾病;⑥有治疗禁忌证;⑦有精神病史或患有精神疾病;⑧中途转院。
1.2 方法 所有对象入院后均行常规牙周检查,主要观察患者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针深度、临床附着水平等,明确牙槽骨破坏程度后给予以下治疗。
基础组(基础性牙周治疗):①控制炎症:根据患者牙周炎情况,给予单次口服0.4g甲硝唑片(规格:0.2g×21片),3次/d;联合单次服用0.3g罗红霉素胶囊(规格:0.15g×9粒),3次/d;联合单次口服0.2g复合维生素片(规格:30片),3次/d,上述药物持续用药1周控制炎症,避免发生感染现象。②控制菌斑:患者牙面菌斑总量需控制在<1/5,将致病原因清除: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将患者牙周袋中产生的牙石、菌斑利用龈上及龈下刮治方式全方位消除,彻底消除刺激源。③牙周健康及维护:根据患者教育背景,给予计划性牙周健康宣教和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告知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
联合组(基础性牙周治疗+正畸治疗):基础性牙周治疗同基础组,联合正畸治疗,通过方丝弓矫正正畸技术开展治疗,对颊面管进行磨牙、粘结,借助矫治器固定,方托槽粘结于患者的前牙临近龈处,利用钛-镍圆丝暂且排齐,利用澳丝压低上下前牙,朝后持续结扎尖牙并提高支抗,根据患者疼痛感、牙周具备支持组织等情况,对正畸的力度作调整,并做好有关维护。
1.3 观察指标 ①牙周临床指数:统计两组PLI(牙菌斑指数,测定方法是Silness菌斑指数分度法,评分范围0-3分,近龈缘处无菌斑为0分,薄菌斑覆盖于近龈缘处为1分,中等量菌斑覆盖于牙邻面为2分,覆盖牙面的菌斑>2/3为3分,得分越低越好)、PAL(牙周附着水平,釉牙骨质界-龈缘的距离用探针深度计算)、PPD(牙周袋深度,牙龈、牙齿间龈沟深度采用牙周探针测定,曲面断层全景拍摄并对口腔情况作好记录)、GI(牙龈指数,Mazza分度法检测,评分范围0-3分,牙龈健康为0分,牙龈颜色出现轻微变化、轻度水肿,探针无出血为1分,牙龈有红色水肿、探针出血为2分,牙龈肿胀明显、自动出血为3分,得分越低越好[4])。
②炎症因子:滤纸条轻轻插入取样位点牙周袋底部,获得龈沟液标本检测,将PBS缓冲液500uL加入其中,离心、取上层清液待检,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IL-4(白介素-4)、IL-6(白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由上海酶联生物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5]。
③治疗效果:显效:牙周症状消退,口颌系统回归健康,相关监测指标达标;有效:牙周症状减缓,口颌系统大体回归健康,相关监测指标趋向正常;无效:未达上述标准、病情加重[6],有效率=(显效+有效)/45×100%。
④并发症:统计两组出现食物堵塞、逆行性牙髓炎、急性牙周脓肿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Excel表整理,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1 牙周临床指数 治疗前比较两组牙周临床指数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PLI、PPD、PAL、GI指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基础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牙周临床指数比较(±s)
表1 两组牙周临床指数比较(±s)
?
续表1
2.2 炎症因子 治疗前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IL-6、TNF-α、TGF-β指标下降,IL-4指标升高,且联合组优于基础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s)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s)
?
续表2
2.3 治疗效果 与基础组比较,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4 并发症 与基础组比较,联合组并发症率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比较[n(%)]
侵袭性牙周炎属于牙周组织破坏性疾病,因发病早患者很难自身发现,出现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等症状时才就诊,导致牙周附着能力丧失、破坏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故早期提供针对性治疗很重要。有文献报道[7],基础性牙周治疗联合正畸治疗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治疗中效果显著,分析发现:①前者通过专项检查牙周情况、正确判断牙周状况后,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达到控制牙周急性炎症的目的,并且通过超声或机械法将菌斑、牙石等致病因素清除,尽早将牙菌斑清除、对病菌微生物生长产生抑制,为后续治疗进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但单纯治疗存有局限性,未能解决患者牙齿美观等问题,临床应用受到限制[8];②正畸治疗可修整牙列、最大程度地将牙列间的散在间隙关闭,及时将口腔内的卫生死角去除,利于维持患者口腔卫生,且及时纠正错位的牙齿,可及时修复牙齿的咬合功能,促进疾病预后恢复,提高正畸治疗效果,促进松动或移位的牙齿经正畸后恢复正常的咬合及覆盖关系,使牙周组织、牙齿支持力加强,增强牙齿咬合力度,减轻牙齿松动情况,改善患者牙齿、脸部美观度,提高患者对牙齿美观度的需求,因此联合治疗可相辅相成、发挥各自优势,为牙周组织及牙齿的支持力提供可靠保障、减轻牙齿松动情况,利于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尽早恢复,效果较理想[9]。
本研究显示:①联合组PLI、PPD、PAL、GI指标低于基础组(P<0.05)。②联合组IL-6、TNF-α、TGF-β指标低于基础组,IL-4指标高于基础组(P<0.05),究其原因在于:牙周特异性致病菌的内毒素诱导局部有某些炎性因子产生,如IL-6、IL-4、TNF-α、TGF-β等,机体宿主各种代谢产物、龈下菌斑、细菌及血清等均提供龈沟液,其炎症因子水平对牙周健康状况可综合评定,其中TNF-α存于上清液中,其经抗原刺激T细胞、活化自然杀伤细胞等分泌,其可促进合成急性期反应物质,促进机体产生黏附分子、炎症介质及趋化因子等,继而参与牙周炎症反应;IL-4经活化T淋巴细胞产生,参与蛋白抗原免疫应答过程,可刺激肥大细胞增殖;TGF-β可分化机体中的纤维细胞,在创面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IL-6为促炎症因子,积极参与疾病炎症反应,故提供基础性牙周治疗联合正畸治疗可相辅相成、发挥各自优势,减少机体释放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达到稳定疾病的作用。③联合组较基础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究其原因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表现为牙齿松动、牙龈肿痛等表现,不同程度影响口颌健康,故提供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能起到协同辅助作用,减缓不适程度、可促进疾病转归,利于达到预期治疗效果。④联合组并发症率较基础组更低(P<0.05),说明本文与姚德超[10]文献相似,故提供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在促进牙周好转的同时,保证治疗安全,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综上所述,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行基础性牙周治疗联合正畸治疗可改善牙周指数、降低炎症反应,增强疗效、降低并发症风险,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