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红继,杜凤玲
(1. 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湖北 宜都 443300 ;2. 宜都市中医医院呼吸科,湖北 宜都 443300)
结核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传染病,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感染所致。目前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不容乐观,该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十大因素之一。结核病的危险程度相较于艾滋病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被广大医生称之为传染病中的头号杀手。此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因此临床上建议对此病进行及早诊断和治疗,避免患者的病情恶化[1]。进行病原学检查是临床上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结核病的诊断中应用广泛(至今为止已在临床上应用近20年),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临床上有少数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结果呈阳性,但进行外周血结核感染T 细胞斑点试验(T cell spottest of tuberculosis,T-SPOT.TB)的结果却呈阴性,这给结核病的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为提高结核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本研究分析并总结了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外周血T-SPOT.TB结果呈阴性病例的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 例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外周血T-SPOT.TB 结果呈阴性的患者及65 例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外周血T-SPOT.TB 结果呈阳性的患者。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结核病的诊断标准,且经综合检查得到确诊;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结果呈阳性;病历资料完整;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病历资料缺失或中途退出本研究;病情持续恶化。将其中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外周血T-SPOT.TB 结果呈阴性的65 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其中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外周血T-SPOT.TB 结果呈阳性的65 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35 例,女30 例;其年龄为20 ~82 岁,平均年龄为(55.62±5.62)岁。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32 例,女33 例;其年龄为21 ~80 岁,平均年龄为(55.17±5.38)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采集标本(包括痰液标本、胸腔积液标本、腹水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组织标本等),用罗氏培养基对标本进行培养,对培养结果进行准确的记录,之后对培养得到的菌株进行分离及鉴定。
1.2.2 外周血T-SPOT.TB 检测所用的试剂盒为上海复星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基本操作流程如下:采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5 mL,将血液标本置于枸橼酸钠抗凝试管中。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将细胞置于包被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抗体微孔板上,用培养基滤过蛋白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早期分泌的靶向抗原,在37 ℃的环境中培养24 h。洗去具有抗原致敏效应的T 淋巴细胞,加入生物素标记的二抗,经酶联显色后于细胞因子分泌处形成斑点。检验医师通过记录斑点数,对T 淋巴细胞的数量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的致敏效应进行检测,结果判断如下:当空白对照孔内斑点数<6 时,任何实验孔内斑点数减去空白孔斑内点数的结果≥6,则表示试验结果呈阳性,反之则表示试验结果呈阴性;当空白对照孔内斑点数≥6 时,任何实验孔内斑点数超过空白孔内斑点数的2 倍,则表示试验结果呈阳性,反之则表示试验结果呈阴性。
比较两组患者结核病的类型(肺结核和其他结核病)。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病程、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有无原发性疾病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导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进行T-SPOT.TB 结果呈阴性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血生化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水平、血小板计数和血浆白蛋白的水平采用TOSHIBA accute-40 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淋巴细胞计数采用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sf3000 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测。
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观察组患者中, 肺结核患者有47 例( 占72.31%), 其 他 结 核 病 患 者 有18 例( 占27.69%)。在对照组患者中,肺结核患者有63 例(占96.92%),其他结核病患者有2 例(占3.08%)。观察组患者肺结核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他结核病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两组患者中,有吸烟史、饮酒史及合并有原发性疾病患者的占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年龄≥65 岁患者的占比、体质指数≥24 患者的占比和病程≥6 个月患者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中此类患者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可见,体重过重、高龄和病程超过6 个月可能是导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进行T-SPOT.TB 结果呈阴性的危险因素。
表1 导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进行T-SPOT.TB 结果呈阴性的危险因素[ 例(%)]
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血生化指标的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各项血生化指标的对比(± s
组别(n) 白细胞计数(×109/L)血红蛋白(g/L)血小板计数(×109/L) 淋巴细胞计数(×109/L) 血浆白蛋白(g/L)观察组(n=65) 7.65±3.51 120.26±5.05 232.56±6.52 0.98±1.85 32.50±5.62对照组(n=65) 7.45±3.23 132.92±5.67 233.64±6.67 1.86±1.62 35.62±5.75 t 值 0.338 13.443 0.934 2.885 3.129 P 值 0.736 <0.001 0.352 0.005 0.002
目前临床上诊断结核病的主要方式有免疫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不同的检查方法均有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例如,进行病理学检查需实施介入性操作,以此获取组织标本,有引发气胸和出血的风险,患者普遍难以接受;进行影像学检查可对病灶的部位和大小进行直观地观察,但诊断的准确性不高且有射线辐射的风险;病原学检查中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为体内试验,诊断的敏感性较低,且纯蛋白衍生物很有多种蛋白成分,与卡介苗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存在交叉反应,缺乏特异性[2-3]。病原学检查中的T-SPOT.TB 为体外试验。患者发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其外周血中会产生特异性活化的效应T 淋巴细胞,这些效应T 淋巴细胞经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CFP-10 刺激后,可分泌IFN-γ,故进行T-SPOT.TB 时通过体外检测IFN-γ 的分泌情况可判断机体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ESAT-6和CFP-10 只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少见的几种结核分枝杆菌中,在卡介苗和大多数NTM中缺失,故用T-SPOT.TB 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结果均呈阳性,说明其体内均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活菌[4]。当进行T-SPOT.TB 的结果呈阳性时,也不能确诊患者发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还要考虑其是否存在NTM 感染。因此,临床上应将T-SPOT.TB 与菌种鉴定、病理学检查等相结合来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特别是针对接受抗结核治疗一段时间后肺部病灶无明显吸收的患者,应考虑其是否发生NTM 感染[5]。临床研究表明,T 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与结核分枝杆菌的菌量负荷有着密切的联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体内的T 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会随着结核分枝杆菌菌量的增高与减少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治疗前,肺结核患者体内结核分枝杆菌的菌量负荷越大,其T 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水平就越高,治疗后随着患者体内结核分枝杆菌菌量负荷的减少,其T 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水平会逐渐下降[6-7]。综上所述,结核病的诊断方式较多,但不少诊断方式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一般,而T-SPOT.TB 在结核病的诊断中被证实具有较高的价值。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与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外周血T-SPOT.TB 结果呈阳性的患者相比,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外周血T-SPOT.TB 结果呈阴性的患者肺结核的发病率较低,其他结核病的发病率较高,且其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的水平均较低。体重过重、高龄和病程超过6 个月可能是导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进行T-SPOT.TB 结果呈阴性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