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龙 徐毅斌 徐翔龙 武晓龙 鲁明阳
摘要:自改革开放至今,随着中国的经济社会进步获得了明显发展,生态系统平衡、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也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与此同时,摄影技术也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原来景观摄影被当作暴露国家的短板,曝光社会的阴暗面和修改相关政策法规的一种主要手段,现在却越来越被普遍认可。随着人类对生活环保的关注度愈来愈高,景观摄影的议题也日益引起重视。环境题材开始被列为世界领先的拍摄比赛。在历届国际摄影界的重要颁奖活动中,以环境为题材的获奖作品数量均呈上升态势。同时景观摄影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开始更加重视人类环境关怀的基本要素,尤其重视景观摄影在促进社会、记录人类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景观摄影不仅旨在增加人类对社会环境的兴趣,而且还旨在成为相关部门监督特定业务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环境摄影;环保意识;红树林
一、景观摄影概念的由来
景观摄影的基本理论并没有系统的论述。大部分时候说的都是那些以比较冷静、客观和理性的方式拍摄人造景观的摄影。所谓人造景色,是指非天然产生,而是由人创建,供旅客观光游览的人造景色。而其中的人工景色的含义只有物质层次的含义,并没有经济、政治、人文层次的含义。因此笔者以为,在景观摄影中,人工山水的含义不仅是指人工创造的景观作为装饰品,还包括人工痕迹和人类活动对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化的扩大是必然的,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就业机会、住宅以及高等教育。但是这也伴随一定的社会问题,交通的拥堵、污染、住房短缺等问题不断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从混乱的城市规划中,失去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个性。社会变迁过程中,各种社会动荡云集。于是,社会矛盾层出不穷,破坏了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政治在治理、经济、文化的多方博弈下,随着社会生产分工的精细化,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态度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理性,追求享乐主义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成为社会常态,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信仰的缺失,价值观的迷茫,对欲望的追求使人迷惑、麻木。现代社会景观是在新价值的映射下形成的。以中国为例,商业文化是广泛而传统的,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表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畸形精神最终将现代社会变成了欲望与压迫并存的世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球表面不断剥落,钢铁建筑不断建在山河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北海红树林作为我国著名的湿地公园,被誉为"地球的绿肺"。我们用最原始的影像手法,实现艺术、光影和精神的内在呼应的完美结合,让观众有一种非常特别的体验。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自然美,一种能激发人们灵感的特定类型的美。它使人们意识到对自然的破坏,主动参與生态保护活动,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碧水青山是不可替代的财富。
二、景观摄影帮助更直观的展示红树林生态环保存在的问题
人类活动会对红树林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人类活动可以通过改变栖息地、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系统服务来影响生态系统。近年来,景观摄影已成为摄影界的另一种现象,许多风景照片给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观者却很容易在破坏的风景图片中感受到其中人的踪迹。无论是战争、工业还是经济发展,社会景观的重构在景观摄影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景观的现实不仅是预制的景观,而且是人类现实的再生产。
景观摄影逐渐形成了一张超现实的面孔。本次项目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将景观摄影的实际图片运用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当中去,考察不同的传播形式对人们环保意识产生的而不同影响。
1.帮助研究红树林栖息地的改造或划分
农田复垦、牧场、路堤修复、城市化以及各种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填埋场等,如砍伐和污染,造成了红树林栖息地的严重毁坏或破碎化。使红树林由自然的生态体系转化为人造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的生境特性出现了巨大改变,对该区域内原来栖息着的生物种类产生了严重破坏,甚至导致一个种类或者一个地区生态系统特征的完全丧失。它不但对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生产与保护形成了不良影响,同时也对供应生态体系产品的能力,和减少相邻生态系统的生态栖息地的规模与质量也形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根据学者范航清的一些调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区的海滩和明媚的海滩上,曾盛产过大型水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然而,不当的钻孔方法和不当的捕捞方法正在破坏栖息地,限制生态食物网的流动并威胁物种的繁殖。
2.展示生态系统的结构破坏现状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堤坝的建设破坏了约70%的原始红树林。这些红树林起源于各种高大挺拔的树种,林分质量高,耐海水性强。今天,红树林的面积大大减少,而且居住地的质量也降低。红树林是降低波浪防护和海岸线防护效果的灌木。红树林成分的简化,也大幅减少了缓流、促淤、防侵蚀、减灾的生态保护功能。森林生态系统中适应大气条件和气候的变化过程,会影响红树林等自然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贮藏和循环过程,从而损害了其作为水土形成和海岸环境保护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红树林植被的损失,也会缺乏营养并减少保持土壤肥力的能力,过度捕捞和对红树林资源的利用使红树林地区的鱼类资源越来越贫乏,有些面临枯竭的威胁。由于人类过度捕捞,广西壮族自治区英拉港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和迁徙动物数量分别减少了60%和80%。在红树林地区捕获成年和幼年大型底栖生物,以及用网、鱼苗和捕食性使用有毒鱼类,显着减少了产卵动物的数量,威胁到种群繁殖和渔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缺乏不合理的规划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实施了一项综合计划,但由于资本投资不足和部门利益冲突,许多计划未能实施。同时,一些规划不科学合理,没有根据储量本身的实际特点进行规划,缺乏长远考虑。例如,分割功能区域存在很多问题。另外,由于自然保护区内良好的自然环境,优良的水体生化要求,除了红树林的自然生物残骸,还有大量干物分解后产生的生物遗骸,将其变成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主要猎物。生物体增加对于生物,然后是鱼类、虾、蟹及其它的水产繁殖的理想地点。周围村民在红树林区的海滩上,放养着虾、蟹、甲壳纲动物和鱼以及各种海鲜。由于过度发展使用,严重破坏了湿地环境资源。
三、景观摄影作为展示环境保护现状的手段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通过画面让人们直观的认识世界
画面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然、热爱世界事务的桥梁。学者可以通过书本的知识阅读和写作,了解世界。此外,摄影作品可以达到足不出户了解世界、开阔眼界、滋养情感、消遣心灵的目的。这些照片以纪实的方式再现了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的现实。通过对客观景色的真切记录,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优美和壮观,从而实现了人与自然社会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良好关系,进一步激发人们对自然的热爱。
2.在展示现状的同时也要重视受众心理承受力
随着看图片时代的来临,对拍摄作品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为了抓住受众眼球、拓展影响范围,拍摄照片时也要求视觉上的冲击力。摄影师们常常部分地不顾社会责任心,发布了某些过分惨烈甚至过分另类的图片,以单纯地寻求视觉冲击力。当然,在这里面既有争名追逐利的一面,但也有人文关怀意识较缺乏的方面。所以,在对待环境污染的某些特定主题时,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对某些过分血腥和另类的照片也要慎重使用,并兼顾照片的人文情感性与观众心理承载能力。
在笔者眼中,对于环境摄影之倡导,其最高成果,首先就是可以让人们将所关注的眼光投入中国人世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同于过去那些服务于政治宣扬与宏观叙述上的虚浮骄妄,还有其救世主式的自大作为。在不少中国纪实手段摄影家眼中,只有这一类生存环境最恶劣的个人或者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图片,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图片。
3.景观摄影是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社会发展感兴趣的晴雨表
在科技发展加速、人口迅速增加的当今社会,生态系统问题正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仅仅依靠政府法律是不够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是提高整个人口的素质。人类要生存,要实现高质量增长,就必须解决人类拥有什么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问题。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质量。和谐共处是人类的一种自觉意识,这种意识的发展应始终体现在我们教学教育的方方面面。例如,在一张名为《生命之言——胡杨》的照片中,作者用光影合成的方法,来表现和想象沙漠中胡杨的生命状态:沙海和胡杨。胡杨的弱小树苗由沙中的绿色变为胡杨。几千年都不会死。作品中所表现的胡杨精华,是作品为世界所阐释的胡杨永恒的精神本质,引人瞩目,让我们深思。近年来,我国通过开展了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实现了对塔里木河下游20.42亿多立方米的生态应急,并有效地修复了原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摄影师也是环保主义者,真正的摄影艺术必须是自然的观察者,关注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摄影艺术才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人类生存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产生巨大影响。
4.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意识
针对红树木地区衰落的实际,各级政府部门在网络、广播、电视上,都您必须充分利用报刊和刊物等各类广告媒体。而实际上,正是它们更广泛地促进了对红树木地区的保护。比如,通过使用"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21日世界森林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
同时,课堂,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学校,需要增加关于海洋保护和红树木保护的信息,以提供适当内容的正规教育。需要通过环保志愿者的公开征集,组织红树木保护协会开展"爱我的红树木"等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做好宣传,以扩大社会影响。总之,采取各种方法使广大公民认识红树木,知道红树木的生态价值服务功能,认识红树木的生态建设社会价值,使全民对维护红树木环境采取行动。
5.完善红树林保护政策法规,加强执法
只靠景观摄影加强红树林保护立法是不够的,景观摄影职能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但是不具有相应的强制力。我国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管理、维护、使用和修复立法。由于现有的立法过于原则性和限制性,难以管理,指导当前正在开展的红树林维护管理工作是不切实际的。
所以,我们首先面对的一是立法问题。需要明确明晰主管部门的具体运作、维护管理和补救措施,才能在维护红树林时符合立法。二是通过法律确认了红树林天然保护地所有权,由林业主管部门统一进行集中化管理。同时我们还必须健全机构,充实工作人员并做好野外巡查管理等工作,做到天然保护地权益的不受损害。而基础设施也必须逐步完善,包括加强巡逻艇管理和建设必要的科研设施,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管理工作。三是强化政府执法检查,深入宣传并落实海域环境、湿地资源保育、生物多样性保育、红树林环境等政策立法,依法治区,有效遏制了违法犯罪活动。强化执法力量,精简执法手续,保证对扰乱红树林的犯罪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打击。
综上所述,红树林湿地有着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防风抗浪、促泥挡浪堤、防灾减灾、净化水源、调节海洋大气、美化海滨风光等重大功能,并在保障社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难以取代的重要功能。而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有着得天独厚的气象和海洋地质条件,利于红樹林的生长繁殖。红树林植被甚至生长在礁石沙滩上。它应该是红树林植被的良好栖息地,但正在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方向高速发展之中。今天被严重损坏了。这些被世界公认为"海洋森林"、"地球之肾"和"天然农场"的红树林中,有一些仍处于崩溃的边缘。认识、衡量其价值、积极保护滨海红树林湿地,了解红树林的自然服务功能,不仅是现代人类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蔡萌.演变与建构:中国当代摄影研究(1976-2010).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1.
[2]顾铮.摄影·社会·空间[M].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10.
[3]林路.摄影艺术二十讲[J]. 大众摄影, 2005(6):10-10.
作者简介:
杜威龙(2000-),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本科在读,摄影方向。
通讯作者:
鲁明阳(1992-),男,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科研方向:摄影语言的当代性研究。
基金项目:
二零二一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科技创业训练项目"20211352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