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洪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体育教师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针对学生发展特点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通过多样化活动教学,提高体育课堂趣味性,加强道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本文主要对高中体育核心素养进行分析,为加强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培育提出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近年来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逐渐得到了重视,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的价值和内涵,将核心素养培育融入日常教学中。体育课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合,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加强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教学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运动习惯。
1.关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体育学科的具体核心素养,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共同维护。在正确的价值观、先进性和关键技能的基础上,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是体育的本质属性,而且体现了体育的本质属性,它对于学生之后的学习和成长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对于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而言,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就体育而言,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结合体育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
(1)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
体育技能包括体能和体育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都是通过长时间的身体锻炼而积累起来的。要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师必须在体育课上下功夫,调动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学生充分、愉快、活跃地进行运动,怎样才能使学生“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态度,引入“健康第一”的理念,科学地制定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教学的模块课程,在充分认识和理解体育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加入体育课堂中;在练习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研究,头脑结合,对体育活动进行全面的思考,并积极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题,教师应多元化地对学生展开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核心体育素养。
(2)培养学生养成健康行为的思维方式
健康行为主要包括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要使学生在高中体育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使学生从中得到体育教学的乐趣,培养学习的兴趣,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进步,享受成功的体育教学过程,使教师因材施教,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实践要求,使每个学生“吃得饱、穿得暖”,享受成功的快乐。第一,要让学生能与同学积极合作,达成学习目标,体验合作的乐趣;第二,教师要能结合学习内容和教学情境,适时地将适当的体育知识纳入学生的学习之中。
(3)培养学生体育道德品质
运动伦理包括运动道德、运动精神、运动人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需要建立起一套具有代表性、强度、难度、竞争性的“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加强体育课的日常管理,并通过高强度、高难度的技术学习,促进学生自我超越。每一个班都要按照教材内容组织一定的教学时间,在激烈地对抗中保持学生的体育道德与人格,如互信、良好合作、守规则、诚实自律、尊重他人、勇于担当等。
(4)加大运动基础设施投入
在各项教育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投入可以算是其中之一。只有充足的后备经济力量作为支撑,才能在改善体育课堂运动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方面有所选择和提升。有效体育运动和技巧的运用都离不开完善体育设施的辅助,没有相应的体育器材,教师很难顺利开展教学工作,难以进行实际演示,学生也很难看到一项运用技巧是如何实现的。这就需要学校对体育设施投入合理的预算,定期更新和保养体育设施,定期检修,保障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因此,学校应该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将学生运动健康素养的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样做还可以吸引更多愿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发光发热的教师的到来,拥有更多优秀的专业教师,学生提升运动兴趣的概率也将大大提高,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体育课程不仅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上的身体训练,还涉及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传统体育教学多以学科形式展现,但是大课间的活动时间也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可以在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探索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为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增强运动的趣味性。一般而言,大课间的活动会持续20~30分钟,此时学生刚刚经过几节课程的学习,大脑需要适当休息,体育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体育器材,如陀螺、跳绳或者空竹等指导学生的运动之旅。还可以进行问卷调查,充分体现民主性,根据学生喜好的反馈采购其他体育器材,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运动中。
(5)帮助学生掌握运动要领,夯实运动基础
在现阶段的体育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后会比较机械地执行,让体育委员将器材分配给学生后进行简单示范,就让学生模仿去做,缺少了实际指导的环节。模仿只是运动的第一步,教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才是提升学生运动技能最重要的步骤,只有掌握运动要领才能不轻易受伤,此外,对提升专业能力及自信心也具有驱动作用。教师应当采用分类指导的策略,将学生按照接受程度分成不同小组,选择不同的难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比如,跑步是一项非常简单且实用的运动项目,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制定距离目标后就开始计时,对运动前的拉伸、起跑动作的规范程度都忽视了,这样做很容易受伤,对提升成绩也没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注意运动前后的准备活动,传授学生基础的起跑姿势和跑步过程中的发力点和体力分配策略。另外,有的学生耐力非常好,适合长跑;有的学生爆发力特别强,适合短跑,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坚持下去。
(6)增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培养学生的运动健康素养并不只是学校单方面就能做到的,还需要家长的关注,要将体育运动全面覆盖到课堂内外,渗透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有些学生为了挤出时间学习,在课下并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这就需要家长的积极督促,引导孩子适量运动,达到增强身体抵抗力并且释放心理压力的目的。
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不能清晰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导致课程设计不合理,无法满足高中阶段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对此需要教师提高重视,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此外,教師需要重视起体育精神的传递,将体育精神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化解不良情绪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邵伟德,李红叶,齐静,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目标对接的方式、困境与策略[J].体育学刊,2020,27(6):90-96.
[2]王小龙.高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现状分析及培育途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1):141-143.
[3]夏青,王勇,陈莹,等.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发展路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5):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