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兰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结合与互补,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当前世界上幼儿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家园共育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才能使家园共育发挥出最佳效果。“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是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时代要求。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都是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环境和微观系统。要凸显家园共育的优势,幼儿园管理者应当发挥家园共育中教师的作用,提升幼儿教师家园共育的指导能力。
一、家园共育中教师的作用
(一)是家园共育的主导者
家园共育是融合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一种幼儿教育方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是孩子收获经验的第一来源。幼儿园里孩子第一次接触到集体生活,是养成自理能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是孩子们成长的启蒙阶段。幼儿园教育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具有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内容丰富全面,方法科学有效,具有较强的公信力。所以在家园共育过程中,教师是架起家园沟通的桥梁,应主动组织活动,利用好家长资源,是家园共育的主导者。
(二)对家长科学育儿具有指导能力
幼儿教师对家长科学育儿具有指导能力,指导家长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幼儿的问题,成为家长育儿的好帮手。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关注幼儿年龄特征,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传递给家长,不“拔苗助长”,不过分注重智力培养。学会发现幼儿的优点、亮点,正确认识挫折教育等。宣传家园共育与家庭教育的价值,促进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教育是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融才能实现最佳的幼儿教育。如何更好实现家园共育,关键在于教师。一个专业、有耐心、有责任心的教师队伍能有效推进家园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也能增强家长的信任度。所以,幼儿园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成果,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得到家庭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形成家园合力。
二、家园共育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对家园共育认识不充分
家园合作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幼儿,家园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虽然教师们都知道家园合作的必要性,但仍有部分教师将家园合作视为工作负担,还有部分教师很少主动研究、反思家园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又缺少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家园合作流于表象,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二)家园共育形式单一
目前家园共育的形式大多是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家长很少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以及教育中。有的教师也会组织利用家长资源,家长也会参与到孩子的作品中,但是教師并没有说明这些活动的价值与意义。家长对幼儿在幼儿园的发展情况了解较少,也无法对家园共育做出评价。
(三)教师与家长教育观念冲突
受不同学历、性格特点等影响,家长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很大的差别。每个孩子身上都带有不同的教育痕迹,一千个家庭,有一千种教育方法。从幼儿园角度出发,幼儿教师更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此,教育观念的不同会引发激烈的家园教育观念冲突问题。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家园共育更有质量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家园共育不是空中楼阁,不管是“变被动为主动”,还是“从牵手到牵心”,都是需要强大的专业做支撑的。“没有专业不能共育”,它需要教师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专业素养;“没有能力不能共育”,它需要双向沟通的能力、双向理解的能力;“没有全心不能共育”,它需要爱心、耐心、专心。
家园共育要求教师要有全局观念,建立管理意识。首先是在教育内容的计划与组织上,教师要结合幼儿阶段性发展特点、家长实际情况,合理策划家园共育内容,建立完整家园共育系统,有条有理,具有科学可实践性。其次在实施阶段,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告诉家长方法、要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操之过急。最后是教师要创设完备的评价体系,对家园共育内容进行整理,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反思记录,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家长解决问题。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家园共育,合理运用多种因素,为家庭教育提供有效帮助。如有的孩子刚进入小班阶段,自理能力较弱,为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实施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举措,督促家长在家也保持和幼儿园一样的步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从而有效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帮助幼儿更快发展。
(二)家园共育机制的构建
幼儿保教保育要遵循规律,教师对家园共育要有科学的理解,对构建提供更多支持。如为家园共育设计丰富的内容形式,开展家访活动,举办家长会,成立家委会,疫情期间也可举办线上半日开放活动等,让家长参与到家园共育中。家园共育没有统一的模板,教师要不断创新探索,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让家长感受多种多样的教育信息。丰富教育内容,升华教育理念。无论哪种途径的家园互动交流,都离不开家园共育话题,构建家园共育机制,是确保家园共育模式成功运行的基础条件。
(三)分层分类方针的制定
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性格,也会有一百种家长。教师不仅要了解孩子,也要了解家长。解读家长,既要了解家长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又要识别家长的互动意图,善于倾听和换位思考,双方积极互动。教师作为专业从业者,在与家长沟通时必须体现出自身的专业性,面对家长的问题和困惑,不仅要向家长说明“是什么”,还要帮助家长理解“为什么”,告诉家长“怎么办”,要避免表面的、形式化的互动,开展有广度和深度的互动。为不同的家长提供不同的需要,建立分层分类指导观念。家园共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需要更多的教育策略应对,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对幼儿进行科学分析,给出个性化指导方法,让更多家庭获得丰富的教育支持。
幼儿教育关乎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家园共育代表最先进的教育方向。因此,教师要重视家园共育模式的推进,在家园共育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幼儿健康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