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近年来,在幼儿园出现个别幼儿歇斯底里、攻击同伴、扔摔物品、自控力差、打扰邻座同伴、自闭不愿交流等现象。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在子女智商提高方面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忽视了对幼儿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等非智力因素核心素养的关注。根据幼儿好奇心和想象力丰富并擅于模仿的年龄行为特点,教师通过故事表演的沉浸式体验,对幼儿开展“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等核心素养教育,将各学科领域进行有机渗透融合,帮助幼儿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感,培养同理心,管理不良情绪,改善行为模式,完善心智图景,为幼儿搭建可以体现“自主、独立、创新”特征的自我展现平台。伴随核心素养概念的深入人心,培养个体“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等核心素养,适应当下充满不确定性的竞争环境,已成为未来教育的主题之一。
一、认识自己:故事表演中自身与角色转换
幼儿在表演一个故事前,教师首先会引导幼儿阅读理解故事内容,其次是边讲述故事边观察画面中不同人物的表情,以及对比不同画面中同一人物的表情,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的变化以及造成人物情绪变化的原因,以此激发幼儿解读表情的兴趣,尝试理解他人的情绪,学习换位思考。如《受伤的小鸟》故事中可爱的小熊,出于对小鸟的关心和爱护,它为小鸟治病,给它找虫子吃,喂它喝水等等。当然,它更希望与小鸟成为永不分离的好朋友——于是,它为小鸟做了一只鸟笼。可是小鸟并不开心,小兔子和熊妈妈也认为小熊的做法不对。小熊听了妈妈的话,尽管很舍不得,但是还是把自由还给了小鸟。小鸟重新拥有了自由,找回了快乐,但小鸟并没有忘记小熊,它仍然每天都飞回来看小熊,喝小熊为它准备的河水,吃小熊给它捉的虫子。幼儿在扮演小熊、小鸟、小兔、小熊妈妈等角色的过程中,体验角色的心理变化及表演时表情的变化。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幼儿逐步体验理解友爱、互助、感恩、分享快乐的情感变化,学习换位思考,产生同理心,学会管理情绪。如:大二班由外园转入的李俊哲小朋友,刚入园时在班里只要他想要的玩具或图书,得不到就会声嘶力竭地喊叫,甚至直接动手去抢,他的行为使他成为班级被孤立的“特殊儿童”。老师利用班级开展故事表演的契机,采取个别儿童因材施教的方式,有意识地让他扮演适合他特点的“小熊”,在角色的约束下,使他渐渐认识到自己哪些行为不受同伴喜欢。一个学年过去,他的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变成了讲文明、有礼貌的孩子。毕业离园那天,家长对老师千恩万谢的场面着实让人感动。
人人都会犯错误,幼儿更是不可避免,他们也是伴随着错误成长的。幼儿的思维方式与成人相比显得简单、稚嫩,所以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更容易犯错误。幼儿犯错可分无意和有意两种,就像《受伤的小鸟》中的小熊,他把小鸟关在笼子里,这个行为并非出于故意,因为小熊根本没有意识到小鸟更喜欢自由自在的飞翔。角色扮演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教师适时鼓励幼儿自己想出弥补的办法,同时对勇于改正的幼儿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和信任,这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二、自我调控:故事表演中实现情感理解
作为全球教育领域的前沿课题,核心素养教育体现了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动向,是对国际教育改革已有经验的发展和超越。“自我调控”的核心素养教育,通过学会调控情绪和关系来实现。
(一)学会调控情绪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小蝌蚪们,带着对妈妈的“爱”踏上了寻找妈妈的路程。由于妈妈的模样是从别人口中描述而来,所以没有一个完整的形象。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小蝌蚪们先后遇到鸭妈妈、乌龟、大鱼、鹅,从它们口中分别得知妈妈的头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肚皮是白的;有四条腿;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每次看到某个特征像妈妈的动物时,小蝌蚪都会非常惊喜,但每次都会有个小小的失落,可是小蝌蚪们仍然坚持不懈,最终找到了它们亲爱的妈妈。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看图讲述,根据自己的理解直接操作道具,进行可塑性的加工、改造,表演出故事中可視的、可触摸的、情感交流互动的各角色的艺术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伴随着小蝌蚪的情绪变化也慢慢地体会到情感的微妙变化,在目标与现实之间不断地突破,实现角色和幼儿主体的情感理解,学会自我调控情绪。
(二)学会调控关系
《螃蟹老裁缝》是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故事以螃蟹老裁缝为同伴们做衣服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冲突为线索而展开。螃蟹是个有名的裁缝,他做的衣服又好又合身,大家都喜欢来找他做衣服,可是青蛙的裤子有两条腿,毛毛虫的裤子却有六条腿,收费相同,螃蟹觉得按统一标准收费自己太吃亏,于是他更改了收费标准:衣服按件算,裤子按腿算。修改收费标准后,由于大象的身子很大,衣服就非常大,而大蟒蛇的裤子却一条腿都没有,老螃蟹又觉得亏死了,这样一来甲虫、蜈蚣等小虫就穿不起裤子了。老螃蟹没想到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考虑问题不全面的弊端暴露无遗。故事情节随着各种矛盾冲突不断发展,故事最后,大象和蟒蛇带着香蕉和苹果来感谢老螃蟹,老螃蟹也终于明白了,真心相待的朋友比赚钱更重要!后来,螃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再次“吃亏”而懊恼不已,他及时发现了朋友的珍贵,很好地化解了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幼儿在熟知故事内容后,分组自己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角色、人物对话和表情的表演出现意见不同的现象,大家会在一起讨论、尝试、争执,甚至有的幼儿将对话时的表情放大到夸张的地步,还有的幼儿增加一些情节,使表演更加丰富多彩。幼儿间的友情也容易因为一些琐事而产生危机,我们需要让幼儿明白,每个人都有缺点,也会有偶尔做错事的时候,对于他人的缺点和错误,需要学会用宽容的心来对待,要学会全面地考虑问题,这样友情才能更长久。简短的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三、结论与展望
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是人类脑神经认知功能区域对外界情绪信息加工、处理和表征的应激反应。其反映个体感受与理解、运用与表达、控制与调节自己情绪以及处理自己与他人情感关系的能力。对幼儿进行学前核心素养教育,既符合幼儿心理年龄特征,又能促进幼儿身心均衡发展。通过幼儿表演故事的方式,将各学科、领域进行有机渗透融合,帮助幼儿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感,培养同理心,管理不良情绪,改善行为模式,完善心智图景,为幼儿搭建可以体现“自主、独立、创新”特征的自我展现的平台。伴随核心素养概念的深入人心,培养个体“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等核心素养,适应当下充满不确定性的竞争环境,已成为未来教育的主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