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强 闫 斌 邬洪亮
历时17天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吉林省吉林市籍(或曾在吉林市锻炼成长)冰雪选手表现突出。吉林市输送的运动员武大靖等夺得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项目冠军;吉林市籍的苏翊鸣第一次参加冬奥会便摘金夺银,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项目中摘得金牌,在坡面障碍技巧赛中赢得银牌。这些选手冰雪项目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吉林市多年来坚持为国家培育输送冰雪运动人才、发扬吉林市冰雪运动传统优势、持续完善全民冰雪运动设施等系列举措的良好结果。为做好吉林市迎冬奥、宣传冬奥工作,展示吉林冰雪运动优势,江城日报社精心策划,发挥党报阵地全平台之力,全方位展现北国江城的悠久冰雪运动传统、深厚的冰雪资源和丰富的冰雪文化魅力。
体育运动蕴含的精神文化在激励和感染着热爱生活、热爱运动的人们,而有关奥运的报道社会关注度高,更需广度、更需深度、更需温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申办北京冬奥会,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快速进步,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我们提出要努力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北京冬奥会是一个重要推动,对冰雪运动产业也是一个重要导向。”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10名烙有北国“江城印记”的运动员勇敢自信、奋力拼搏、同心协力,胜利完成比赛任务,获得两金、一银、一铜的历史最好成绩。作为所在城市的党报宣传单位,江城日报社在迎冬奥、宣传冬奥的工作中以“冬奥在北京 体验在吉林”为主题,组织党报阵地平面媒体(日报、晚报)、网络媒体(松花江网)、新媒体(吉林乌拉圈智慧客户端及各个微信号、公众号、视频号)全平台联动,推出专题、专栏、专版、频道、头图、置顶信息,及时动态更新冬奥会最新赛事报道,从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26日,累计刊发相关报道千余条。
距北京冬奥会开幕两个月之前,正值吉林市冰雪旅游、冰雪运动旺季。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下,江城日报社组织抽调采编发专门力量,协调对接吉林市体育局及各个大型滑雪场宣传,制定报道计划,确立突出吉林特色、“赛前多预热、赛中抓热点、赛后有盘点”的报道基调,形成“先端、再网、后报”的融合互动报道方案,推托报纸、网站、APP客户端及系列微信号、公众号、视频号等党报阵地全平台报道矩阵,力求迅速发布信息、突出形式新颖多样。
《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和吉林乌拉圈智慧客户端先后开设“雾凇之都 滑雪天堂”“百姓小故事 冰雪大文章”专栏,3个多月时间累计刊发文字新闻(含图片、视频)230多件。在注重全方位展现吉林市冰雪运动自然优势、传统优势、产业优势的同时,报社倡导参战采编人员以“小切口揭示大背景、微视角诠释大主题”,通过采写刊发(播发)大批接地气、身边事的新闻报道,营造让更多群众关注和参与冰雪运动的浓厚氛围。
根据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常出现在吉林市北山公益冰场上,报社记者敏锐地观察到这一人物年龄特征背后的新闻特点。随后,记者多方联系并采访了这位老人,及时在《江城日报》党报阵地各个平台上刊发了《七旬老太的速度与激情》的报道。采访期间,记者多角度提问,顺藤摸瓜,又了解到北山公益冰场上的另一个群体——平均年龄在50岁的护冰队,年龄最大的队员已近80岁。记者随即采写刊发了《北山有支志愿护冰队》稿件。
随着报道的不断深入,报社采访报道参与冰雪运动的人物,进一步深入普通大众,进一步聚焦人们的内心世界和享受冰雪之乐。《春雷的“春雷”》《雪场“神兵”》《抗癌老人双脚滑出健康路》《越野少年雪上飞》《旋风少年冰球场上逞英豪》《热“雪”少年玩转雪板》《梦起于冰雪之上》《从村口跃上“冠军雪道”》等人物专访稿件,客观真实反映了吉林市人民对冰雪文化的情愫、冰雪运动的情缘,报道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江城日报》在“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特刊上刊发夺冠现场新闻图片,并配发《揭秘中国短道速滑队斩获首金的背后》新华社通稿。
《江城日报》刊发以“冬奥在北京 体验在吉林”为宣传主题的“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首届世界滑雪度假.吉林北大湖峰会”开幕倒计时宣传海报。
报道苏翊鸣的在江城日报吉林乌拉圈APP刊发《“翊”飞成“鸣”:梦想从吉林启航》图文组合报道。
变冰天雪地为金山银山,离不开对冰天雪地的守护。2022年1月19日,记者随国网吉林供电公司巡线工人冒着严寒、攀冰卧雪,采访保障吉林北大湖滑雪度假区66千伏供电线路特巡员,之后形成的《寒天巡线 守护“热”雪》“沉浸式”报道,为读者呈现了冰雪产业背后有关人物默默付出、用心守护的感人故事。报道体现特巡员的责任与付出,是“大力弘扬冰雪运动”理念的有益延伸,让人感受到冰天雪地里蕴含着暖意与温情。
东奥会开始前,报社派出联系吉林市体育局的专职记者,提前拿到并详细掌握吉林市籍(或在吉林市锻炼成长)参赛冰雪选手整体情况、参赛项目及优势项目等信息,对武大靖、苏翊鸣等重点选手进行了提前案头准备和奥运特刊版式的多样化设计,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并为临机应变调整报道做足了各种准备。
2月5日北京冬奥会首日,在短道速滑混合接力决赛中,以武大靖领衔的中国代表队勇夺冠军。喜讯传来,江城日报社迅即在吉林乌拉圈APP第一时间编发新闻海报,并同步推出《吉林市输送的运动员武大靖领衔的短道速滑队夺首金 冰雪强市作出吉林贡献》的全平台报道。随后《江城日报》在“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特刊上,充分运用夺冠瞬间、展示国旗、领取奖牌的现场新闻图片进行拼图制作,并配发《揭秘中国短道速滑队斩获首金的背后》新华社通稿,形成激扬有力的版面特效。
时隔10天,2月15日,出生于吉林市的17岁运动员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凭借前两跳的惊艳表现强势夺冠,并改写两项历史纪录。密切关注冬奥赛事的《江城日报》编辑部平台为之沸腾。已持续作战数日的吉林乌拉圈APP和《江城日报》惯于讯息即时发布新闻海报、短视频及特刊刊发《翊鸣“破空”飞跃历史》图文整版稿件的同时,派出记者第一时间联系采访苏翊鸣曾经就读的吉林市万达实验小学和吉林市第九中学的老师,了解苏翊鸣的成长故事、励志逐梦经历,编发《“翊”飞成“鸣”:梦想从吉林启航》的独家专题报道,深入贴近的报道博得了读者的好评,图文稿件先后被各大网站媒体转载。
随着赛事进程产生新闻信息的不断增多,冬奥会报道内容和方向也要进一步延伸。《江城日报》整合采编力量,注重前方后方、平面编辑与技术人员参与齐动,资源同享,求精图新。
吉林乌拉圈APP在报道中突出影像传播力量,以沉浸、体验式的报道手法,推出Q视频报道系列。从2021年11月7日开始先后完成《造雪已经走起,离开板不远啦!》《万科喜迎新雪季》《北大湖滑雪度假区2021-2022雪季正式启幕》等40余条Q视频作品,记录和展示吉林市发展冰雪产业、开展全民冰雪运动中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Q视频报道新闻性和服务性兼备,形式短小活泼,角度新颖,内容广泛多样,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吉林市冰雪资源和文化、开展冰雪旅游、参与冰雪运动提供了攻略、架设了桥梁。
在新闻版面加强宣传的基础上,《江城日报》专刊副刊版进行专题策划,通过约稿、转稿等方式,加强迎冬奥、讲述吉林冰雪民俗风情方面的文化宣传力度,尤以诗歌的表现形式为亮点。《江城日报》“松花湖”副刊刊发的《又路过冬天了》《雪天》《下雪了》《雪后》《烟火腊月》等本土作者原创诗歌作品,情真意切,文思隽永,乡愁浓郁,冰雪文化情怀得以升华。“江城文化”“文化档案”“周末闲情”等副刊上刊发的与冰雪有关的叙事、史实、美文,选稿精致耐品、雅俗共赏,成为宣传品享吉林冰雪民俗风情文化的一道清新餐宴。
《江城日报》还设计推出海报,大力宣传吉林市重大冰雪活动。12月24日-26日,以“冬奥在北京 体验在吉林”为主题的“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首届世界滑雪度假.吉林北大湖峰会”在北大湖度假区举行。《江城日报》12月21日以海报形式整版刊发冬奥会倒计时版面,营造了热烈浓厚的氛围。
在“冬奥在北京 体验在吉林”这个大的主题活动下,江城日报社强化图片新闻的悦读作用,用生动溢美的新闻视觉语言及时报道与冰雪有关的人物、事件,以及优美的城市冰雪环境。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吉林市所属各县(市)区相继组织开展“冰雪文化节”活动。《江城日报》为此在要闻一版主打位置陆续刊发活动图片报道,以灵动的影像瞬间博取读者眼球关注,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船营四所小学开展滑冰课教学》《江城雏鹰 雪场振翅》《夜场滑雪热江城》《冰湖腾鱼迎佳节》《吉化第三中学学生上冰雪》《盈胜星光免费冰场受欢迎》《鸣山绿洲滑雪场扩容》《玩冰戏雪迎冬奥 品享民俗贺新春》《冰上健身 体验冬奥》《欢庆佳节 庆祝冬奥》《冬奥热冰雪 欢乐度假期》《奋力冬泳 助威奥运》等40余幅图片新闻。图片报道涉及冰雪体育教育、冰雪自然景观、冰雪运动在社区、冰雪民俗风情等诸多个方面,全方位展现吉林市“冰雪强市”成果及借冬奥之势聚力弛进的发展态势。
同时,在《江城日报》开设的“雾凇之都 滑雪天堂”专版上,《全民上冰雪 万众迎冬奥》《白雪变白银 产业兴百业》《动人美景不须多 且看冰雪舞金城》《冰雪倾城 激情燃冬》等图文专版,浓墨重彩刻画“冬奥在北京 体验在吉林”的繁荣景象。
整个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江城日报社开展的党报阵地全平台宣传报道工作,着眼本地新闻资源,主动抢抓机遇,积极宣传吉林市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优良的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倾力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以新闻宣传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有益实践,为吉林市社会各界留下了精彩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