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秋镇
呼吸内科疾病日益频发的诱因是人口老龄化与环境污染加重等,其患者数量逐年增长,为诊疗工作增加较大负担[1-2]。呼吸内科疾病的病情相对危重,且迁延不愈,老年患者更易伴有并发症,影响其日常生活。其病型主要为哮喘、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等,治疗周期较长,需要在规范化治疗的同时接受正确护理。常规性质的护理多关注疾病转归情况,且护理形式单一,缺少对护理现状的剖析与改进,局限性明显。PDCA是全面性、螺旋上升性护理方案,要求多次循环现有的护理方法,发现问题后予以改进,更符合临床需求。其护理目标是优化服务水平,改进护理质量,最大化避免护患纠纷,得到多科室的广泛性使用。本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入呼吸内科诊治的88例患者,用于分析PDCA循环性护理的实际效用。
选取88例诊治于2018年5月-2020年5月,入治科室为呼吸内科的患者。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手段和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呼吸内科疾病;符合入科室治疗标准;对研究完全知情而且同意;经伦理委员会审核以后准许开展。排除精神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组后,A组45例,男、女分别为26、19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4.58±2.47)岁;疾病类型为:支气管哮喘18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9例,细菌性肺炎11例,其他7例。B组43例,男、女分别为27、16例;年龄42~64岁,平均年龄(54.82±2.34)岁;疾病类型为:支气管哮喘16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10例,细菌性肺炎10例,其他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B组予以常规性护理,制定交接班以及排班制度,并向患者讲解疾病诱因和症状等病理知识,发放宣传手册,普及治疗流程和配合要点。每日定时开窗通风,调节室内温湿度,做好环境管理。
A组予以PDCA循环性护理:(1)P阶段,即为计划阶段。从科室内选拔高年资和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5名作为组员,护士长为组长,组内开会分析现阶段呼吸内科病症的护理问题,并在各大数据库和网络上查询资料,翻阅以往病历,完善补充问题,找出原因,拟定解决方案。(2)D阶段,即为执行阶段。规范操作流程,要求每位护理人员掌握管理重点和服务原则。患者入院后为其准备床上用品,协助其完成检查。通过交谈方式评估其病情,合理摆放体位,缓解呼吸道症状。给药同时需要护理皮肤,观察输液血管状态。年龄大者应增加夜晚巡视次数,防止其夜间跌倒。在易滑地面和台阶处张贴标志,提醒其注意脚下。每日组织晨会,向患者宣教疾病知识和用药原理,要求护理人员晨会结束后与每位患者进行一对一沟通,在患者情况记录表上明确记录。在交接班时更新护理记录表。每周对护理人员进行1次沟通技巧和操作流程培训,并询问其所负责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加强责任感。(3)C阶段,即为检查阶段。护士长不定时的检查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单和患者情况记录表的填写情况。每周由护士长总结护理问题,通报近1周的护理情况,利用奖惩机制约束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4)A阶段,即为处理阶段。每2周由护士长组织1次讨论会,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发表意见,提出护理问题,并利用头脑风暴法提出新方案。对于现阶段无法处理的难题作为下一循环目标。
利用自制表测评护理满意度得分,包含细节服务、护理操作、健康宣教、护患关系与护患沟通,每项分值20分,共计100分,满意度与分数呈正相关。
经自制问卷测评护理质量,包含操作指导、业务能力、排班制度与风险防范,每项分值25分,共计100分,护理质量与分数的关系是正相关。
记录护患纠纷率,包括护理差错、护理事故(静脉渗漏、坠床、跌倒)、服务纠纷。
经基本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s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BADL)[3]测评生活自理能力,设计满分100分,生活自理能力与分数的关系是正相关。
研究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细节服务、护理操作、健康宣教、护患关系、护患沟通得分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得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得分对比(分,±s)
组别 细节服务 护理操作 健康宣教 护患关系 护患沟通A组(n=45) 17.59±1.62 17.65±1.80 18.06±1.77 18.25±1.95 18.36±1.20 B组(n=43) 14.36±1.55 14.49±1.72 14.69±1.56 15.20±1.87 15.34±1.21 t值 9.549 8.413 9.458 7.483 11.753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A组在操作指导、业务能力、排班制度及风险防范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s)
组别 操作指导 业务能力 排班制度 风险防范A组(n=45) 22.65±1.40 24.58±1.30 23.69±1.50 23.01±1.52 B组(n=43) 18.75±1.39 19.59±1.40 20.09±1.71 19.42±1.20 t值 13.108 17.336 10.511 12.260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A组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6.67%,B组发生率为25.58%,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患纠纷率对比
护理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较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A组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得分对比(分,±s)
表4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得分对比(分,±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A组(n=45) 77.26±5.32 88.98±6.31 B组(n=43) 77.76±5.24 84.16±6.25 t值 0.444 3.599 P值 0.658 0.001
呼吸内科疾病的表现多样,普遍为呼吸困难、气喘、咳嗽等,患者就诊时常合并并发症,诊治难度较大[4]。对于该类患者而言,在消除症状,阻断疾病进展的同时,需要优化其护理感受,增强治疗信念。常规化护理可以确保护理服务的严谨性,但是缺乏人文精神,且护理措施不够完善,容易导致护理漏洞[5]。相比较而言,PDCA护理更具有科学性,其能够规范管理护理人员,利用护理小组形式保证护理的专业性,可以使护理人员快速识别危险因素,发挥责任心,主动提升护理能力[6]。其作为一个循环性管理法,可以重复使用,多次运转,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高护理人员间的合作性,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加强临床协作,进而改善服务质量。该护理法施行分阶段护理,P阶段可全方位规划护理流程,组建护理小组,并集体分析护理现状,多途径查询资料,保证护理计划的实用性[7]。D阶段是重要环节,要求护理人员关注护理细节,如体位摆放、皮肤管理、夜间巡视和提醒服务等,其目的是减少差错事件[8]。而健康宣教和积极沟通可以实时掌握患者的生理与情绪动态,进而及时调节措施。C阶段主要由护士长负责,不定时检查联合护理总结和奖惩处理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激发其主动性[9]。A阶段可深入剖析现有问题,同时明确下一循环的管理目标,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性上升。但该项护理同样存有缺陷,如成本较高、护理周期长、对护理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等。因此,需要院方予以资金支持,成立PDCA循环管理项目资金,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结合呼吸内科现状完善流程[10]。同时为参与项目研究者提供医疗优惠政策,使其长期参与研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最新护理理念,掌握PDCA管理精髓,提高其参与度[11-15]。
本次研究针对PDCA循环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集中分析,研究结果提示:A组细节服务(17.59±1.62)分、护理操作(17.65±1.80)分、健康宣教(18.06±1.77)分、护患关系(18.25±1.95)分、护患沟通(18.36±1.20)分等评分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一结果突出了PDCA循环护理的临床优势,提示循环性护理能够获得患者的高度满意,而且可以减少护理纠纷,尽快恢复患者的自理能力,提升其幸福感,加快病情转归。同时本次研究也分析了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水平,研究结果提示:A组在操作指导(22.65±1.40)分、业务能力(24.58±1.30)分、排班制度(23.69±1.50)分及风险防范(23.01±1.52)分等方面的评分均较高,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这一结果突出了PDCA循环护理的临床优势,因对护理人员进行了相应的培训,因而实现的临床效果较好。同时,本次研究也分析了患者的生活自理情况,研究结果提示:护理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A组(77.26±5.32)分;B组(77.76±5.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A组评分为(88.98±6.31)分,B组评分为(84.16±6.25)分,A组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一结果突出了PDCA循环护理的临床优势。因通过循环的方式促进了护理效果的充分提升,因而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好。最后,本次研究还分析了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研究结果提示:A组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6.67%,B组发生率为25.58%,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突出了PDCA循环护理的临床优势,因通过PDCA模式充分提升了临床护理能力,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因而护患纠纷的问题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为呼吸内科患者实行PDCA护理的效果理想,可保证服务质量,备受患者认可,且安全效益高。为提高其推广性,应不断深入研究其用于临床护理的局限性,结合国内外临床经验找到突破口,发挥其最高的护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