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鼓室成形联合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分析

2022-04-20 10:18杨爱利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鼓室乳突鼓膜

杨爱利

慢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耳部疾病,其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患者迁延不愈,临床治愈难度较大,亟待提升临床治疗水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引发耳内流脓、鼓膜穿孔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耳周颅骨损害[1-2]。但是,该病的保守治疗效果有限,手术治疗相对可靠,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与乳突根治术为该病常用治疗术式,随着外科医疗技术的提升,两者联合实施得以实现,与单纯乳突根治术相比,联合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可更好的进行功能重建,但是其具体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明确[3]。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1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9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该联合术式对患者听力的改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1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9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和鼓室成形组(99例)。鼓室成形组,男52例,女47例,患耳:单侧24例,双侧75例;年龄30~68岁,平均(49.92±18.82)岁;病程2~9年,平均(6.57±2.43)年;无鼓膜穿孔48耳,鼓膜松弛部/紧张部穿孔126耳;伴有外耳道或鼓室肉芽23耳。对照组,男51例,女46例,患耳:单侧23例,双侧74例;年龄30~69岁,平均(49.48±19.45)岁;病程2~8年,平均(5.57±2.43)年;无鼓膜穿孔47耳,鼓膜松弛部/紧张部穿孔124耳;伴有外耳道或鼓室肉芽22耳。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CT影像学检查显示病变累及上鼓室、鼓窦和乳突;符合手术指征;术前听觉功能检查显示存在听力下降表现;患者和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耳源性并发症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失调者;无法耐受治疗者等。

1.2 方法

对照组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治疗:取仰卧位,头全身麻醉,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耳内作弧形切口,暴露乳突骨皮质;经外耳道后上方进入鼓窦,切除乳突气房及相关病变组织,骨桥切断,彻底切除鼓窦、鼓室病变,保留镫骨,修补外耳道后壁皮肤,明胶海绵加抗生素纱条填塞术腔,术毕,缝合切口。

鼓室成形组采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联合乳突根治术:体位及麻醉方式同对照组,作耳内弧形切口或耳后切口,实施乳突根治术(同对照组),磨除乳突尖后,分离上鼓室,充分开放鼓膜、鼓环,彻底清除前隐窝内病变,磨除外耳道骨质后,开放并清理后鼓室和面神经隐窝,检查镫骨并修复,清理咽鼓管口病变;生理盐水冲洗术腔,外耳道口取适量软骨重建听骨链,必要时根据置入人工听骨,移植筋膜内侧填塞薄层软骨片,明胶海绵填塞,缝合切口。

根据两组患者耳部脓液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选择抗生素进行术后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听力测定 经纯音听力测试,测定患者平均气骨导差、气导听阈及语言频率,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0周后各指标差异[4]。

1.3.2 术后干耳及并发症监测 术后随访6个月,密切观察患者患耳分泌物情况,记录干耳时间(干耳时间统计需排除未干耳者),并记录术后是否发生面瘫、鼓膜穿孔感染、损伤外半规管等并发症发生率。

1.3.3 新鼓膜形成状态评估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新鼓膜变化,记录术后不同时期新鼓膜状态,对比两组新鼓膜形成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 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听力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听力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成形组术后10周,气骨导差和气导听阈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听力指标比较(dB,±s)

表1 两组听力指标比较(dB,±s)

组别 气骨导差 气导听阈术前 术后10周 术前 术后10周鼓室成形组(n=99) 23.76±3.56 16.89±2.57 53.49±5.23 43.25±3.97对照组(n=97) 23.85±4.16 20.68±3.85 53.71±5.37 48.97±5.27 t值 0.119 5.968 0.126 6.203 P值 0.795 0.017 0.895 0.021

2.2 两组干耳时间和语言频率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干耳时间(4.98±1.52)周,显著少于对照组(6.57±1.33)周,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42,P<0.05)。术前两组语言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成形组术后10周语言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语言频率改善情况比较(dB,±s)

表2 两组语言频率改善情况比较(dB,±s)

组别 术前 术后10周鼓室成形组(n=99) 35.02±7.12 20.68±6.27对照组(n=97) 35.17±8.57 26.03±7.54 t值 0.216 7.323 P值 0.758 <0.001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术后随访6个月,鼓室成形组术后出现1例长期不干耳者,1例鼓膜穿孔感染者,1例损伤外半规管,前位乙状窦出血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3例长期不干耳者,面瘫者1例,1例鼓膜穿孔感染者,1例损伤外半规管。鼓室成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4%,4/99)和对照组(6.19%,6/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6,P>0.05)。

2.4 新鼓膜形态比较

术后2周,两组患者来院复查,移除患者外耳道填塞纱条和内部的明胶海绵,两组患者移植鼓膜均形成了新生血管,局部存在渗出液。术后1个月,鼓室成形组患者新鼓膜和新生血管生长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新生血管较多,部分患者已经出现正常鼓膜形态,新鼓膜后上部新生血管较多,且前缘位置较少、出现较晚,颜色淡且浑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均形成正常鼓膜形态,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两组患耳新鼓膜耳形完整。术后1年随访显示,鼓室成形组1例(1.01%,1/99)患者出现轻度鼓膜萎缩;对照组出现10例轻度鼓膜萎缩(10.31%,10/97),3例患者鼓膜萎缩透明(3.09%,3/97),1例患者持续再次鼓膜穿孔(1.03%,1/97);鼓室成形组术后新鼓膜不良者(1.01%,1/99)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14.43%,9/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8,P<0.05)。

3 讨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中老年人高发疾病,在老龄化趋势影响其患者群体日益庞大,防治形势严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患者听力损害较大,病情迁延不愈,可引发感染、面瘫等颅内并发症,危害较大,因而该病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5-6]。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是慢性中耳炎治疗的重要术式,术中可清除乳突及周围等病变,修整外耳道、鼓室、乳突腔等结构,促进分泌物引流,可有效改善耳部流脓、疼痛等症状,对于患者听力也具有一定改善效果,但是整体疗效有待提升[7-8]。

当前,耳显微外科医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有效提升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水平;依托于耳显微外科技术,形成了鼓室成形术,可重建患者受损的传导结构,显著改善听力[9-10]。但是,单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无法重建传导结构,听力功能重建效果较差,术后听力改善效果不佳,因而临床领域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基础上,联合实施鼓室成形术,重建听骨链,同时避免形成宽大术腔,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充分改善患者听力功能[11-12]。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联合鼓室成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听力,术后患者气骨导差(17.12±2.59)dB,气导听阈(42.89±3.89)dB,低于单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的(20.09±3.92)、(48.69±4.58)dB,可知联合术式可更好地改善患者术后听力[13-14]。本次研究也发现,鼓室成形组术后10周气骨导差(16.89±2.57)dB和气导听阈(43.25±3.97)dB,显著低于对照组(20.68±3.85)、(48.97±5.27)dB,同时还发现鼓室成形组术后10周语言频率(20.68±6.27)dB,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3±7.54)dB,可知联合鼓室成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指标,可促进患者听觉改善。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术后干耳时间(4.98±1.52)周,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57±1.33)周,提示联合鼓室成形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干耳时间,术后康复效果更佳。在手术安全性方面,鼓室成形组(4.04%,4/99)和对照组(6.19%,6/97)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联合鼓室成形术未增加并发症风险,其安全性可靠。此外,本次研究对患者术后新鼓膜形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术后2周,两组患者移植鼓膜均形成了新生血管,局部存在渗出液,鼓膜修复状态均较好,但是术后1个月,鼓室成形组患者新鼓膜和新生血管生长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新生血管较多,部分患者已经出现正常鼓膜形态,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均形成正常鼓膜形态,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两组患耳新鼓膜耳形完整,可知单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新鼓膜新生血管生长速度较慢,出现较晚,但是两种术式均可形成新鼓膜。本次研究长期随访发现,术后1年鼓室成形组1例(1.01%)患者出现轻度鼓膜萎缩情况,对照组出现10例轻度鼓膜萎缩(10.31%),3例患者鼓膜萎缩透明(3.09%),1例患者持续再次鼓膜穿孔(1.03%)。鼓室成形组(1.01%)术后新鼓膜不良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14.43%)(P<0.05),提示单纯开放性乳突根治术治疗者预后不良风险较高,而联合鼓室成形术可有效促进新鼓膜血管形成,改善新鼓膜形态,降低新鼓膜萎缩、穿孔风险,预后改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借鉴。

综上所述,联合鼓室成形术可弥补开放性乳突根治术结构、功能重建的不足,联合术式可有效提升患者术后听力情况,改善听觉效果,同时术后干耳时间较快,可促进新鼓膜血管形成,降低新鼓膜萎缩、穿孔风险,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鼓室乳突鼓膜
自体延长乳突肌骨膜瓣及骨粉在乳突切除术后修复中应用的长期观察
分泌性中耳炎后遗疾病的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上鼓室外侧壁重建在上鼓室开放术中的应用以及疗效分析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