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娜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教育改革步入了“素养时代”,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学科教学宗旨,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形成社会价值导向,建构民族核心价值。在学校教育中,阅读教学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任。”(王笃勤2015)《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必修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1 500词,整个必修阶段不少于4.5万词;选择性必修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2 500词,整个选择性必修阶段不少于10万词(教育部 2020)。以上表明,进入大阅读时代的英语学科,对阅读量的要求越来越大;基于教材单元主题语境的拓展阅读十分必要。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而是要从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出发,以提升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以奠基他们的未来发展为目的,在单元主题语境的规约之下,在教材文本阅读之外,为其提供更多用于语言学习的拓展阅读资源(王蔷、钱小芳,等 2021)。拓展阅读不仅能助推单一的学科教学走向开阔的学科教育,还能有效实现“让知识转化为技能,让文化沉淀为品格”(陈世克2019)。基于教材单元主题语境的拓展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即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应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学习、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又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教育部2020)。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倡语言、思维、文化三者的融合,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梅德明、王蔷 2020)。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4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涉及“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和“科技与技术”两个子主题。教师围绕该主题语境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活动,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讨论。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如下页图1所示。
在主题语境的统领下,本单元内容围绕“信息技术(imformation technology)”这个话题展开。Lesson 1的阅读语篇辩证地说明了网络虚拟形象可能带来的危险;Lesson 2 Reading Club 1&2介绍了信息技术应用程序的功能及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Lesson 3阅读语篇辩证地说明了网络对友情的积极和消极影响。Writing Workshop的写作语篇关注学生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Viewing Workshop的视频语篇延伸了主题意义,探讨纸质书是否会被电子书取代。本单元内容揭示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问题”这一现象。
本单元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发展观。
本单元只编排了两篇比较规范的阅读文本,为了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其更深入地探究单元主题意义,教师补充了四篇深度和难度有所提升,与教材语篇主题语境一致、文体不同、内容相关联的拓展阅读语篇:App for an crisis、Avatars tell a lot、Finding in We Chat profile pictures、Now everything is connected,is this the death of conversations?本单元的拓展阅读教学旨在让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涵,学会批判性地看待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以选自英国《卫报》的非故事类文本(Non-fiction)Now everything is connected,is this the death of conversations?为例,说明如何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文章的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涉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与“科技发展与信息技术创新”两个子主题。文章偏议论文类,语言原汁原味,表达地道,是英语学习和思维培养的良好载体。文章难度略高,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文章通过描述一些现象,让读者了解虽然互联网貌似把一切都连接起来了,但实际上让人们失去了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分析原因,强调在信息化时代,人们需要真实的交流和沟通;倡导人们放下手机,开始真实的交谈。文章结构鲜明,首先,描述现象;其次,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再次,通过实例说明人类真正的需要;最后,鲜明地传递个人态度。文章为报刊专栏文章。此类文章不拘泥于文体格式,语言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运用了明喻、暗喻等修辞手法,部分句式简短有力,如:
People strolled the street outside likewise,with arms crooked at right angles,necks bent and heads in potentially crippling postures.Mothers with babies were doing it.Students in groups were doing it.They were like zombies on call.There was no conversation.
...these people are“alone together...a tribe of one”.
Talk is reduced to the muttered,heads-down expletives.
I am convinced the zest for human contact will preserve the qualities...
从这些表达中,可以推测出作者的态度。
文章结构如图2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对原文章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整合处理。文章最后一部分是针对“How to start a real conversation?”的建议,教师删去了这部分,将其设计为学生的活动产出。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目标设计应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维度,以及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课程六要素的整合。基于以上要求,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学习并运用有关信息技术、网络媒体的一些词汇和表达,梳理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2.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概括和提炼文本的主要信息,理解网络对人类交流的影响,培养结构化思维方式。
3.通过问题链深度探究,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并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看法。
4.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建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认真研读文本,精心设计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阅读教学全过程,把语言学习和意义探究融为一体,实现深度学习。本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如图3所示:
1.学习理解类活动(提出问题)
在课前,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获取与梳理文本信息,理清文本结构和内容要点,提取与概括文章主旨,了解文本主题意义,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文本结构和内容,为深度解读文本打下基础。
2.应用实践类活动(分析问题)
学生分享、相互评价思维导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与阐释文本脉络。
通过以下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深度解读文本,分析与判断文体特点、写作手法、写作目的和作者观点等,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Q1:Why do people avoid talking with each other?
Q2:How do you understand“alone together...a tribe of one”?
Q3:Is“connection”the same as“conversation”?
Q4:What is a real conversation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Q5:Do people really need real conversation?Give evidence.
从文本体裁的角度设计以下问题链,引导学生探究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手法,包括如何提出论点、论证的方法、论据的作用、语言的运用等,促进他们内化与运用。
Q1:What is the writing type of this article?
Q2:How does the writer develop the article?
Q3:How does the writer present his/her ideas?
Q4:Why does the writer give so many examples?
Q5:Do you think the arguments convincing?Why or why not?
从主题深化的角度设计以下问题链,与前面环节提出的问题形成一个闭环,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内涵的基础上推理与论证作者的态度和写作意图。
Q1:What’s the writer’s answer to the question“Now everything is connected,is this the death of conversations”?
Q2: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problem?Give evidence.
Q3:Why does the writer write this article?How do you know that?
问题链引导学生从表层到深层解读文本,使思维从低阶向高阶发展。
3.迁移创新类活动(解决问题)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Do you agree with the writer?Why or why not?”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评价,并反思自己,进行口语、写作输出,理性表达。
其次,教师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would be talked about next?”引导学生推测文本接下来的内容。
再者,教师提出问题:“How would people start a real conversation?Give suggestions.”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后,教师升华主题: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真心、面对面、有温度的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反观自己的行为,学会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美好的时刻,开始真诚、真正的交流。
在本堂课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发现问题,通过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分析问题,通过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内化并运用语言,建构主题语境下的新概念,分析、判断信息间的逻辑关系,评价态度和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思考和讨论,多角度分析和评价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优势和劣势,深刻体会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信息技术的发展,启发他们联系实际情况,反思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发展观。
基于教材单元主题语境的拓展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和素养提升是非常有益的。阅读是终身学习时代的基本能力,是学会学习的基本方法,是获取新知、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主题语境下的拓展阅读教学,使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不仅语言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增强,从而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