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英纪伟刘晓梅苏文净梁长东秦裕营任立凯
(1.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2.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是我国著名的食药用菌,因子实体布满针状肉刺,形似猴头而出名,分类地位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多孔菌目(Polyporales)、齿菌科(Hydnaceae)、猴头菌属(He ricium),是著名的食药用菌,其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欧洲、亚洲及北美等地[1]。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大兴安岭,在黑龙江、湖北、四川、河北、河南、内蒙古等地区也有生长,其中,黑龙江海林市被称为“猴头菇之乡”。猴头菇作为著名的药食兼用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饮膳正要》对其药用价值有明确记载:性平,味甘,利五脏,助消化[2]。研究发现,猴头菇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含有诸多活性成分,如多糖、蛋白、酚类、萜类、多肽、脂肪酸等化合物[3],具有抗肿瘤[4]、抗氧化[5]、降血糖[6]、保护胃黏膜[7]等生理功效。猴头菇的菌丝及子实体均可入药,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溃疡、食管癌、胃癌、十二指肠癌等各种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猴头菇属于腐生型食用菌,我国1959年人工栽培研究成功,到目前猴头菇已是我国重要的栽培食用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对猴头菇保健功效认知的提高,猴头菇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在1979年,我国的猴头菇产量就己经位居世界之首,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8]。
连云港市土地肥沃,农业资源丰富,其中食用菌产业的聚集度、规模和鲜菇日产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近年来,连云港市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将其作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重点扶持,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连云港市主导产业之一。但目前连云港食用菌产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产品同质化严重。杏鲍菇、金针菇、双孢蘑菇是产能最大、工厂化栽培水平最高的3种菇类。在连云港全市食用菌企业及合作社中,杏鲍菇企业占80%以上,导致各企业相互压价,同时也影响了连云港食用菌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9]。因此,根据目前市场供求关系,适度引进发展珍稀名贵食用菌,如猴头菇、羊肚菌、大球盖菇等,增加珍稀类食用菌产品市场供应,对丰富连云港地区食用菌种植资源,提高连云港地区食用菌产业应对风险能力,稳定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平板培养法、菌丝爬料试验及栽培试验对14株供试猴头菇栽培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及子实体农艺性状进行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合本地栽培的优良菌种,为连云港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良菌种资源。
供试猴头菇材料来源见表1,14株猴头菇菌株目前保藏于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表1 猴头菇供试材料
1.2.1 MYG固体培养基
麦芽糖10g,葡萄糖及酵母浸粉各5g,琼脂粉15g,pH值自然,加水定容至1L,121℃高压灭菌30min。
1.2.2 MYG液体培养基
麦芽糖10g,葡萄糖及酵母浸粉各5g,pH值自然,加水定容至1L,每500mL摇瓶分装液体培养基200mL,121℃高压灭菌30min。
1.2.3 菌丝爬料培养基
木屑40%、棉籽壳40%、麦麸18%、蔗糖1%、石膏粉1%。
1.2.4 猴头菇栽培基质
同菌丝爬料培养基。
1.3.1 菌丝生长特性测定
将14株猴头菇菌株分别转接至MYG固体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培养7~10d。用直径8mm的打孔器在活化后的菌种菌落边缘取接种块分别接种在90mm平板中央,每个菌种5个重复,接种后置于培养箱中25℃黑暗培养。当菌丝长至培养皿边缘时,在平板背面以接种点为中心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观察并记录菌丝颜色、菌丝均匀度、密度等长势情况,计算菌丝生长速率。
1.3.2 菌丝爬料速率比较
将猴头菇栽培料拌匀后装入尺寸20mm×200mm试管中,每管装料高度为160mm,用封口膜将试管封好后121℃高压灭菌2h。每个试管分别均匀接种1块直径16mm的菌块,试验设5组重复,放于25℃培养,记录供试菌株爬料情况,并计算菌丝生长速率。
1.3.3 菌丝长势评分标准
菌丝长势评分标准,5分:菌丝长势浓密,均匀;4分:菌丝长势浓密,较均匀;3分:菌丝长势较浓密,较均匀;2分:菌丝长势较稀疏,较均匀;1分:菌丝长势稀疏,不均匀。
1.3.4 菌丝生长指数[10]
菌丝生长指数的计算公式:
I=N×V
(1)
式中,N表示菌落长势评分;V表示菌丝生长速率,cm·d-1。
1.3.5 栽培试验
猴头菇栽培基质按照栽培种的配方配制,将配制好的栽培料装入尺寸为17.5cm×35cm的聚丙烯塑料袋中。每袋干重约0.45kg,装袋后套紧颈圈,使料面紧贴栽培袋,每个菌株接种50袋,装袋完毕后置于高压灭菌锅中121℃灭菌2h。灭菌结束后,将菌包推入冷却室冷却,冷却后在超净工作台下将培养好的液体培养基接至栽培袋中,放入培养室23~25℃黑暗培养。控制培养室相对湿度在65%以下,CO2浓度低于4‰。菌丝长满后,将菌袋移入出菇房,去掉盖子,调整出菇房温度至15~17℃,相对湿度95%;原基形成后,控制出菇房温度至14~15℃,相对湿度为90%~95%,保持CO2浓度0.08%以下,每天光照5h,强度50~100lx;菌刺形成后,出菇房温度调整至12~14℃,湿度降低到85%~90%,CO2浓度低于0.08%,强度50~100lx;菌丝满袋10d左右即可采收第1潮菇。详细出菇管理办法参照李玉等[11]。采收后,观察并记录子实体形状、颜色及产量等农艺学性状,并计算生物学效率。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21及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4株供试猴头菌株菌丝生长情况见表2。不同品种猴头菇菌丝在培养平板上的菌丝生长速率、菌丝密度不同,综合发现4号“920”及10号“大猴头”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594cm·d-1,其次为14号“猴王”,为0.558cm·d-1;11号菌株“猴头49”在培养平板上生长速率较慢,为0.355cm·d-1。各菌株的菌落颜色可分白色、淡黄和黄褐色3类,其中,2号“4916”及13号“猴头6号”的菌落颜色为黄褐色,9号“常山猴头”、11号“猴头49”及12号“京3”的菌落颜色为淡黄色,其他菌株的菌落颜色为白色。各菌株的菌丝密度差异也较为显著,其中3号“4903”、4号“920”及14号“猴王”的菌丝浓密且均匀,11号“猴头49”及13号“猴头6号”的菌丝较为稀疏且不均匀。
14株供试菌株平板培养菌丝生长指数见图1。4号“920”菌丝生长指数最高,为2.97,14号“猴王”次之,为2.79,10号“大猴头”虽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但因为菌丝不够浓密,菌丝长势评分只有4分,生长指数为2.37。11号“猴头49”生长指数最低,仅为0.36。
表2 供试菌株菌丝生长情况
图1 供试菌株菌丝生长指数
菌丝爬料试验发现,14株猴头菇菌株在栽培基质上的吃料速率各不相同,见表3,通过分析试验数据表明,各猴头菇菌株的菌丝满袋时间为39.6~52.4d,其中,3号“4903”菌株满袋时间最短,吃料速率最快,为0.404cm·d-1;其次为4号“920”、10号“大猴头”、12号“京3”、11号“猴头49”,吃料速率在0.400~0.403cm·d-1;6号“Xy-1”菌丝满袋时间最长,为52.4d,吃料速率仅为0.308cm·d-1。
出菇试验结果见表4。从表4可知,14株供试菌
表3 供试菌株在栽培基质中的生长差异
株子实体颜色均为白色。除1号“长刺”、7号“猴1119”、8号“BJ-5”及13号“猴头6号”子实体较为松散,呈花椰型外,其他菌株的菇型均为紧实或较紧实;4号“920”、9号“常山猴头”、10号“大猴头”及14号“猴王”的子实体个体较大,其中,“常山猴头”菌株的平均单菇产量为202g,生物转化率为44.8%;“大猴头”的菌刺粗且短,菇体紧实,平均单菇产量为188g,生物转化率为41.7%。此外,在子实体形成过程中,发现各个菌株原基形成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其中“4903”从接种到原基形成仅需21d,除4号“920”、5号“鲁猴1号”、7号“猴1119”、12号“京3”及13号“猴头6号”这6株菌株原基形成较晚外,其余菌株原基形成均在23~25d。
表4 供试菌株栽培特性比较
菌丝的生长特性是食用菌菌种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菌丝洁白浓密、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是食用菌获得高产的基础,因此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特性评价对筛选优良食用菌品种具有重要意义[12,13]。通过对14个猴头菇菌株进行菌丝培养试验及爬料试验表明,菌株“920”及“大猴头”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猴头49”菌丝生长速率最慢,而在爬料试验中菌株“920”、“大猴头”、“4903”及“猴头49”速度相对较快,差异不显著。有研究表明,菌丝生长速率的快慢和菌丝生长势的强弱间无直接关系[14]。在本试验中,菌丝生长速率最快的为“920”和“大猴头”,但“920”菌丝长势评分为5分,“大猴头”只有4分;“4903”菌丝长势评分为5分,但其菌丝生长速率相对较慢,仅为0.395cm·d-1。
虽然菌丝生长特性的强弱可以衡量一个菌株的好坏,但还应考虑生育期长短、原基形成时间、子实体的产量、性状和生物学效率等因素。权新华[15]等研究表明,猴头菇菌丝生长速度与产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菌丝生长速度较慢的菌株,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本研究中,“常山猴头”菌丝生长速率不是最快的,但其产量最高;“920”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但其产量不是最高的;“4903”原基形成最早,但其菌丝生长速度中等,单菇产量较低。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优良菌株的筛选需综合考虑菌株的各个性状。本研究通过综合比较14株猴头菇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及栽培性状发现,菌株“920”、“大猴头”、“常山猴头”及“猴王”这4株菌株明显优于其他菌株,可作为优良猴头菇品种进行推广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