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2)01--01
我国老龄化持续加重,独居的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再加上孤独寂寞,缺少情感与人际的交流,这使得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出现问题后一定要到专业的精神病医院就诊,诊断是否患上抑郁症,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正确用药,减缓疾病的发展,改善疾病症状。老年人身体代谢以及解毒功能都开始减退,用药后副作用会相对较大,因此必须遵医嘱正确用药,减少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反应。
一、抑郁症表现症状
1、轻型抑郁症:发病多较慢,抑郁症程度比较轻,患者常会觉得身体或心理疲惫,精神不振,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不喜欢见人,也不喜欢交流沟通,对生活无快乐感,对自己丧失信心,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厉害,比自己强,因此常会觉得生活很累。主要表现方面:①情绪:抑郁、爱发脾气、焦躁不安,悲观但还不至于绝望,有些患者早晨起床后情绪非常差,可能会出现强迫症或恐怖感等,偶尔会出现癔病症状。②身体:总会出现腰痛、头痛以及后背痛等症,还也常伴有严重失眠,因失眠影响日间精神状态,做事不认真,常会出错等。③其他方面:比如食欲明显不如以前,体重逐渐减轻,性欲也很差,还会出现便秘等问题,做事从不积极主动,缺乏上进心。患者自己与身边的亲人朋友也不觉得其有病。
2、重型抑郁症:多会出现妄想等精神病相关病症,也被称为妄想型抑郁症。主要表现是自责,多会在自责的基础上加重,出现罪恶妄想,出现绝望和无价值感,自杀的几率非常大。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住院治疗。
二、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有哪些?
1、西酞普兰:该药物非常适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药物起效快,用药后2-4小时,血浆中浓度即可达到峰值。而且该药物不会对患者身体内药物代谢酶造成不良的抑制作用,因此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比较小。此外,该药物不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属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经过临床用药观察发现,西酞普兰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也较高,少数患者会有恶心、口干等轻微的不良症状,停药后情况即可好转。
2、氟西汀:药物半衰期时间较长,大概需要两三天,所以两次用药间隔时间较长。如果患者记忆力较差或者用药依从性较差,会偶尔漏服药物,那么使用氟西汀治疗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会较小,但若患者病情发展不好,出现了躁狂症,必须要更换药物时,那么氟西汀在患者身体内产生的药效也需要较长时间来消除。采用该药物治疗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口干、出汗以及恶心等,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会较多。
3、舍曲林:若老年抑郁症患者出现了明显的焦虑情况,临床多会选择舍曲林治疗。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睡眠情况,而且副作用也比较小,更容易耐受。
4、帕罗西汀:该药物多用于伴有广泛焦虑症或强迫症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因药物代谢酶的作用,帕罗西汀与其他药物间相互作用较多,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肠胃不适等症,随着治疗的延长,不良情况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5、氟伏沙明:经过大量临床治疗发现,该药物更适用于伴有强迫癥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因药物代谢酶的作用,氟伏沙明与其他药物间相互作用较多,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流汗以及呕吐等不良反应,但随之治疗的延长,不良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三、什么时候要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如果老年患者开始对自己身体状态产生疑惑时,要及时到医院诊治。确诊患有老年抑郁症,就要遵医嘱正确服用抗抑郁药治疗,这样可及时有效缓解病症,抑制疾病发展。当然,不是所有抑郁症患者用药方案都是一样的,要根据自身症状与个体差异,选择适宜的药物适宜的用量。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焦虑症状,可配合服用舍曲林片或西酞普兰;若出现惊恐表现,可配合服用帕罗西汀片;若老年抑郁症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强迫症表现时,首选治疗药物时兰释;对于记忆力较差或者用药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担心会发生漏服药物时,建议选择帕罗西汀治疗。
经过大量临床治疗实例发现,所有抗抑郁治疗的药物中,目前效果最好的是舍曲林、西酞普兰以及帕罗西汀。这三种药物中,对5-羟色胺受体选择性最强的是喜普妙,可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耐受性非常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若有些老年抑郁症患者要长期服药,一定要严格遵医嘱选择正确的药物,选择合适的用量。
四、服用抗抑郁药治疗期间要注意哪些
1、使用抗抑郁药一定要先从小剂量服用,缓慢逐渐增加药量,直到维持治疗量。
2、老年抑郁症患者用药治疗起效时间要比年轻患者更慢,因此不要急于求成,遵医嘱正确用药,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换药物。
3、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变差,对药物代谢会比较慢,在用药期间,一定要多观察不良情况的发生,为医生调整用药或用量提供有效依据。
老年抑郁症患者不仅要正确服用药物治疗,还要做好生活护理。重型抑郁症患者多会无法自理,在很冷天气里穿着很单薄外出,此时家人多陪伴身边,及时添减衣物避免生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每天进行户外运动,根据天气变化做好身体护理,避免引起躯体并发症。注意饮食清淡,根据患者体重变化,及时调整饮食改善进食情况。细致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若发现心理有矛盾、冲突时,要针对性帮助解决,鼓励患者多走出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增强他对生活的向往。
作者简介:何琨(1983-11 ), 女, 汉, 四川乐山人,主治医师, 本科,研究方向:精神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