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瑛 姜先策 蒋昊
摘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实用物理》课程为研究对象,以《电磁感应及其规律》这节课为例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并实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电磁感应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电磁感应及其规律》选自本校自编教材《实用物理》理论部分第八章第一节,其内容包括: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考虑方向的电磁感应定律,其中,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本节课的难点,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和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直观的实验以及工程实例,学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不重视,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几个公式,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们把重点放在电磁感应研究背景以及其应用上,通过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激发学员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強化学员的创新意识。
二、基本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两个实例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工程实例能够激发学员学物理、用物理的兴趣,两个实例也为后面电磁感应的应用做好了铺垫,接着,从实验出发,引导学员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到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本质——即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然后,再通过实验,学习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方法——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方向的判断方法——楞次定律,并将两者结合,得到考虑方向后的电磁感应定律,最后,将理论应用实际,介绍了电磁感应的应用,在加深学员对电磁感应理解的同时,提高学员应用电磁感应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组织实施
(一)实例导入— 关注应用
视频1:播放涡流检测视频,提出问题:检测人员根据检测仪上信号的变化,快速地找到了裂纹的位置,那么,为什么裂纹处的检测信号会发生变化呢?涡流检测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视频2:自制演示道具——电磁线圈跑,播放视频,提出问题:我们看到,在实验中,当闭合开关2时,铁钉发射出去了,在整个装置中并没有弹射装置,是什么使铁钉发射出去的呢?
要解决以上问题,离不开我们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及其所遵循的规律,从而引入课题。
(二)规律诠释,服务应用
1.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
实验1:在匀强磁场中放置一根导体棒,导体棒的两端用导线与电流表相连,此时导体棒与电流表形成闭合回路,现在移动导体棒,会产生什么现象呢?通过这个现象,大家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实验2:线圈与电流表相连构成闭合回路,闭合回路的面积是不变的。把小磁棒插入线圈、静止放置在线圈中,再从线圈中拔出,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实验3:将线圈置于稳恒磁场中,线圈两端通过电刷与电流表连接在一起,磁场、闭合回路的面积均没有发生变化,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注意观察电压表指针的变化情况?
通过实验,引导学员自己归纳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2.感应电动势大小
探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4:线圈与电流表相连构成闭合回路,以不同的速度将小磁棒从线圈拔出,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引导学员定性的得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有关,而磁通量变化的快慢可以用磁通量的变化率表示,在此基础上,介绍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让学员掌握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公式。
3.楞次定律
探究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和什么有关。
实验5:线圈与电流表相连构成闭合回路,将小磁棒N极插入线圈、N极抽出线圈,S极插入线圈、S极抽出线圈,电流表指针的摆向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员得出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和原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有关,在此基础上,介绍楞次定律的内容,通过对定律中阻碍两个字含义的分析,概括为“增反减同”,通过例题,总结出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①方向②变化③阻碍④一握,从而突破难点。
4.考虑方向后的电磁感应定律
综合考虑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引导学员推导考虑方向的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
(三)问题回应,围绕应用
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电磁感应解释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1.涡流检测
检测仪的探头内部是检测线圈,当载有交变电流的检测线圈靠近导电试件时,由于导电试件轴线方向上产生交变的磁场,从而在试件表面产生涡流,涡流又反作用于检测线圈,使检测线圈的阻抗发生变化。因此,通过测定检测线圈阻抗的变化或线圈上感应电压的变化,就可以检测到试件有没有缺陷了。
2.电磁线圈炮
闭合开关时,电容器瞬间放电,驱动线圈中有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使铁钉表面产生感应电流,铁钉表面的感应电流又产生磁场,与驱动线圈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铁钉在磁力的作用下发射出去了。由于受到储能密度、材料强度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利用单个驱动线圈一般很难将弹丸加速到很高的速度,因此通常利用多极驱动线圈对弹丸进行连续加速,使其达到较高的速度,这就是电磁线圈炮。
3.交流发电机
通过例题,给出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解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介绍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效果
本次课在实验室进行,由于课中有大量实验,学员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通过设定问题,让教员与学员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学员充分体现主体地位,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达凯,范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158-159.
[2]徐健. 职业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2.0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