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铜仁市被确定为全国三个之一、贵州省唯一一个整市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自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团铜仁市委牢牢把握“党建带团建”这个关键,对标改革试点任务,以“党委统领、团委统揽、上下统筹、联动统抓”为支撑,以“区县分类、任务分领、经验分创、责任分担”为抓手,奋力实现制度执行力、组织覆盖率、标准规范度、工作实效性“四个提升”,推动整市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走深走实。
党委统领,强化组织领导。组建整市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统领改革工作。严格落实全市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每年“听取一次汇报、参加一次会议、作出一次批示、调研一次工作、解决一个问题”的“五个一”要求,分管负责同志严格落实“五个二”工作要求,作为压紧压实党建带团建工作责任的关键一招。同时,将改革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督查督办、纳入年度绩效目标考核、纳入巡视巡察,强化组织领导,实现真重视、真落实。
团委统揽,强化系统集成。压紧压实市县两级团委一体抓改革的直接责任,紧扣改革工作核心指标、阶段重点任务、重点突破课题等,对标团中央改革评估指导标准,按照时间节点分解工作任务,强化对区县的业务指导和对涉改单位的主动对接,当好领导小组的“参谋助手”和推进改革工作的“业务经理”。建立团市委班子成员分片联系区县和市属高校、市直学校共青团工作常态机制,分好班子成员和机关部室改革攻坚的“责任田”,明确区县团委领衔课题和重点突破内容,当好“一线施工员”。
上下统筹,强化工作落实。统筹“区县具体实施”和“全市整市推进”点与面的关系,在市级层面重统筹、重调度、重督导,在区县层面重落实、重具体、重创新,以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市县两级改革工作同频共振。在市一级通过召开动员部署会、现场观摩会、工作调度会统筹推进改革工作,以上率下落实工作任务。选优配强团委专挂兼班子,因地制宜出台区县改革实施方案,及时召开改革推进会,解决人员力量、工作举措、调度机制等问题,变“独唱”为“合唱”。
联动统抓,强化协调推进。落实“按周下发工作提示、落实工作台账、强化工作调度;按月进行现场观摩、落实督查督办、形成工作专报”工作机制,将改革任务分解到每月、每周,落实到每个单位、区县,明确完成时限和督导标准,确保改革内容逐条抓落实。聚焦改革评估指导标准,逐项开展自查,扬长板、补短板,突显部门联动优势。召开全市“团教协作”工作推进会,联合市委改革办落实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精品课题等,变“小合唱”为“大合唱”。
区县分类。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县施策,解决好“向上回答什么问题”和“向下解决什么问题”,聚焦区县工作实际和各自优势,形成改革要求和区县实际相匹配、重点课题和区县优势相结合、改革任务和区县基础成正比,以区县改革的“单项冠军”“全能冠军”确保全市的“团体冠军”,形成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工作格局。
任务分领。将改革任务细化为整市推进的32条改革举措,探索“菜单式”“点题式”“课题式”任务分领办法,形成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切口的改革路径,进一步突出创先、创新、创优。精选铜仁市“党团社”一体化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等4个重点课题由各区县团委同步推进,明确了探索共青团校地合作、探索社会化生存等8个特色课题由各区县团委承接,鼓励各区县探索自选课题和创新课题,推动重点突破更聚焦、分类施策更精准。
“经验分创”。聚焦强化政治功能、形成社会功能的目标,鼓励区县聚焦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上下功夫,形成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重点的改革经验。团碧江区委探索了“一站一库三联”的流动团员管理机制,聚焦城市青年服务创新青年之家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团石阡县委探索了“健全一个机构、整合一套资源、选聘一批师资、建立一个机制、突出一个特色”纵深推进中学团校建设的“五个一”机制;团印江县委着力在“推进资源配置方式社会化”上狠下功夫,积极探索“高位推动、部门联动、社会互动、服务生动”的社会化生存路径;团思南县委探索了“必须将团建纳入党建考核、必须落实‘双重管理’制度、必须健全党团联合培养机制”的“三个必须”机制;团德江县委紧扣团教协作,探索建立“一个明确、两个落实、三个全面、四个建立、五个纳入、六个共同”的“123456”工作机制,在团教协作上实现深度融合、全面突破。
“责任分担”。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市级按照工作方案开展分类督查、分级指导,组建了3个督查小组对区县和部门开展督查全覆盖,巡回指导组按照分片联系原则深入区县开展面对面调研指导26次,确保督查有力、指导到位。区县以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来统筹改革工作,按照组织隶属关系开展督查和指导,对标方案一项一项抓落实,形成“千钧重担人人挑、个个肩头有责任”的工作格局。
实现制度执行力提升。严格落实团干部协管制度,通过参与考察、征求意见等形式,全市各区县团委专挂兼职班子成员选优配强。严格落实团教协作制度,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实施共青团校地合作培育青年人才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团教协作联席会议运行机制。同时,以改革为抓手,以督查、考核、巡视巡察为路径,进一步推进团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基层落地落实。
实现组织覆盖率提升。全市181个乡镇(街道)团(工)委全部完成换届,配备团干部909人,完成团组织配备的村(社区)2907个,配备团干部6139人,乡村两级团组织干部配备率达100%。建成春晖社2049个,孵化团属社会组织43个,自改革启动以来新建社会领域团组织1719个,建成青年之家173个,团的基层组织基本盘得到巩固,并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关于加强党建带团建巩固扩大团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通知》,推动组织覆盖工作持续向好。
实现标准规范度提升。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全面从严治团全过程,系统性、经常性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召开铜仁市共青团系统腐败低龄化警示教育大会,举办腐败低龄化警示教育专题讲座,常态化开展青年学习分享会,印发了《共青团铜仁市委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促进作风转变实施方案》。聚焦青少年思想引领,组织团员青年216万余人次开展“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学习,举办 “青春闪光”青年培训工程——铜仁市2021年团干部培训班、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开展团干部上团课100多场次,覆盖团干部8000余人。承办2021年贵州省少先队辅导员风采大赛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省级主题队日示范活动,并荣获2021年贵州省少先队辅导员风采大赛组织一等奖。
实现工作实效性提升。筹集资金124万元实施“四安家园·青亲园计划”志愿服务培育项目,孵化志愿服务项目63个,开展志愿服务200多场次。积极探索推进资源配置方式社会化路径,深入实施中国扶贫基金会“活水计划”,筹集社会资源432.4万元用于困境青少年关心关爱,动员感召14万爱心网友参与捐赠;争取希望工程资金230万元建设两所希望小学。招募培训2021“旅游两会”志愿者748人,派遣志愿者578名参与志愿服务,全过程、全环节、全活动参与,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2万小时,为“旅游两会”贡献了青春力量。各主流媒体刊载铜仁整市推进县域共青团改革信息180多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改革举措落到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充实到基层,使基层真正强起来。”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团铜仁市委始终坚持“四统四分”工作路径,牢牢抓住党建带团建这个关键,全力完成改革任务,将改革的最终成效体现到服务中心大局、服务青年成长发展上来,为“全团探路”奋力探索“铜仁经验”,交出一份具有鲜明铜仁印记、可复制、可推广的“铜仁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