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尧
2006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四卷本的《彭燕郊诗文集》,主要收录了彭燕郊发表在各类报刊上的诗歌、散文及文学评论等作品,对于整体展现彭燕郊的文学创作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1920年彭燕郊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黄石镇,193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彭燕郊始终与诗歌为伴,一直到八十多岁高龄,仍然保持着敏锐的艺术感知力,笔耕不辍,成为中国诗坛的一道绚丽风景。彭燕郊的诗歌创作周期较长,作品数量可观,因此《彭燕郊诗文集》之外的散佚诗作仍有许多。近日,笔者在查阅1942年创刊的《创作月刊》过程中,就发现了多首彭燕郊的佚诗,是了解彭燕郊四十年代诗歌创作的重要文献。
1942年3月15日《创作月刊》在桂林创刊,是抗战时期有一定影响的大型文艺刊物。主编张煌,发行人马扬生,由桂林华侨书店发行。主要撰稿人有:郭沫若、茅盾、钟敬文、臧克家、萧军、李广田、刘白羽、何其芳、熊佛西、胡风、沈从文、蹇先艾、卞之琳、施蛰存、王西彦、骆宾基、彭燕郊等作家。《创作月刊》总共发行七期(第一卷出了六期,第二卷出了一期),刊载的重要诗文有:郭沫若的论文《今天创作底道路》、熊佛西的论文《论现阶段的戏剧运动》、何其芳的散文《饥饿》、蹇先艾的散文《忆松坡图书馆》、杨朔的小说《疮痍》、臧克家的诗歌《太阳胜利了》、萧军的散文《随笔十九则》、骆宾基的小说《老爷们的故事》、卞之琳译的纪德的诗歌《新的粮食》、茅盾的小说《参孙的复仇》以及散文《市场》等。
彭燕郊的詩歌集《雅歌》就发表于《创作月刊》1942年第二卷第一期,《雅歌》中一共有十九首小诗:《败北的冬天》《圣颂》《太阳上升》《晨歌》《相思的国度》《新婚夕的嫁娘》《竖琴》《热带的花》《构成时代》《无限的蓝天》《春的信使》《白昼之迎献》《晴空》《奇异的日子》《金钥匙》《爆炸》《耳语》《心的祈祷》和《雅歌》。查阅《彭燕郊诗文集》(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彭燕郊诗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彭燕郊诗文选》(诗歌与人杂志社2006年)、《当代湖南作家作品选彭燕郊卷》(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及相关研究资料,均未见其收入,因此初步推断为佚诗。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是彭燕郊诗歌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时段。据《彭燕郊自撰年谱二种》记载,彭燕郊与妻子张兰欣于1941年冬经友人严杰人介绍相识,之后经过一年半的热恋,于1943年3月结婚。据此推断,1942年诗人正处于甜蜜的恋爱阶段,《彭燕郊评传》对此有详细记载。当时张兰欣就读于桂林逸仙中学,严杰人、陈残云、司马文森等进步文化人士都是该校的任课老师,张兰欣对语文和图画极有兴趣,经常阅读一些革命小册子,因此对革命圣地延安有着朦胧的向往。当严杰人老师把她引见给彭燕郊时,两人一见面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1943年3月25日,张兰欣不顾父亲的劝阻,与彭燕郊成婚,两人在桂林的一家小酒店,简单地筹办了几桌喜酒,从此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四十年代初期也成了彭燕郊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之前,彭燕郊的诗作大多充满愁苦凄凉的味道,如《岁寒》《雪天》《冬日》《夜歌》《不眠的夜里》等,诗歌中大多是霜雪、冷风、冰块、老树、夜雾、野犬、枭鸟等苍凉意象,给人以萧瑟荒芜之感。之后,彭燕郊的诗歌创作犹如密不透风的寒冬里照进了温暖的日光,虽然仍有像《路毙》《葬礼》《殡仪》等苦难诗作,但也出现了如《海誓》《柚子花开的地方》《恋歌》等爱情诗,充满着诗人对爱情的浪漫遐想。
《创作月刊》1942年第二卷第一期上所发现的彭燕郊佚诗属于典型的爱情诗,可以弥补这一研究之不足。《创作月刊》上的这组诗歌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大多充满着青春的朝气,洋溢着浪漫的色彩。诗人一扫往日的阴霾与忧愁,大胆地吐露着爱的心声,与以往的诗歌作品形成鲜明对比。譬如在《相思的国度》这首小诗中,诗人将春天比作妙龄女子,拥有一颗猜不透的处女心,在这相思的国度里,诗人探望春天的心,再也不能自已。在《新婚夕的嫁娘》一诗中,诗人将太阳比作即将出嫁的新娘:“早霞为她预备好的嫁衣/在玻璃色的天空/在水晶座的花轿里。”在《构成时代》这首小诗中,诗人又将四月的原野比作笄年的少女:“在她底火烧的身子上/在她底弹性的胸脯上/羞答答地开放着蓿苜和牵牛了。”《耳语》一诗则直接描写“温柔的情人”,她是那么的调皮,又是那么的可爱,“她会向你装鬼脸/她会向你扮哭相”,“她会学小麻雀叫给你听/只要你会笑/她还会学狗叫/学驴叫呢/要叫你害怕/她就学老虎叫了”。在《雅歌》中,诗人直呼:“在这幸福的日子里/我不敢看太阳了/像不敢看一个美丽的女孩子”“金色的人/给人以青色的梦。”在这组小诗中,诗人运用了繁花、太阳、嫁衣、花轿、竖琴、翠鸟、花猫、牵牛、金盏花、燕子、虹桥等意象,传达出了内心的喜悦之情,对于我们整体认识彭燕郊的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