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

2022-04-20 12:13何荣先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育现状优秀传统文化

何荣先

关键词:河南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摘 要:文章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河南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认为河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础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3-0054-04

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该《纲要》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作了明确阐述,对高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方式和目标作出了明确的指导和安排,这是新时代河南省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依据。为了摸清河南省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笔者根据《纲要》有关指导精神,结合河南省高校实际设计了“河南省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查问卷”,在河南省有关高校开展了问卷调查。

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1.1 调研对象的代表性

调研对象涉及河南省10余所高校的在校生,所涉院校按层次分,包括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省属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按类别分,包括综合、理工、师范、农林、政法、医药、财经、艺术、体育类高校。调查共获取有效问卷3,535份,按学科门类分:文科生1,835人(份)占51.91%,理科生963人(份)占27.24%,工科生737人(份)占20.87%;按学生层次分:本科生2,930人(份)占82.89%,专科学生538人(份)占15.22%,研究生67人(份)占1.90%。综上,这次问卷调查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其样本分析结果可以作为本课题研究的论证数据。

1.2 调查问卷设置说明

笔者把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融入调查问卷各个题目中,以便获取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度,了解河南省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笔者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拟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维度及覆盖面,最终确定了“河南省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查问卷”的若干指标项目。由于这一调查问卷属于非量表问卷,所以只能使用文字的形式进行描述。笔者使用SPSSAU的样本功能,采用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同时收集的方式收集问卷结果。

1.3 有效问卷答案梳理归纳

1.3.1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普遍较高。在问卷中,对于“你认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否重要(4项选一)”这一问题,回答“重要”的学生占93.37%,回答“一般”的占5.71%,回答“不重要”或“无所谓”的占0.92%。

1.3.2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比较全面。在問卷中,对于“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对你产生较大影响(26项可多选)”这一问题,选择“诗词歌赋”的学生占67.19%,选择“中华美食”的占62.15%,选择“四大名著”的占60.11%,选择“神话传说”的占54.71%,选择“诸子百家”的占51.46%,选择“中华礼仪”的占50.31%,选择“文物古迹”的占50%,选择“传统工艺”的占47.72%,选择“民间艺术”的占46.82%,选择“汉唐服饰”的占46.67%,选择“绘画书法”的占44.64%,选择“民族音乐”的占44.33%,选择“古典园林建筑”的占39.66%,选择“中华医药”的占35.09%,选择“唐宋八大家”的占33.26%,选择“地方戏曲”的占33.18%,选择“儒家学说”的占31.67%,选择“启蒙读物”的占30.19%,选择“文人笔记”的占28.44%,选择“古代哲学”的占25.42%,选择“二十四史”的占25.48%,选择“家训家书”的占22.73%,选择“古文观止”的占21.84%,选择“佛教”的占20.92%,选择“道教”的占19.89%,选择“法家学说”的占16.52%。

1.3.3 能够正确分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在问卷中,对于“你认为哪些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最值得继承发扬(10项可多选)”这一问题,选择“爱国主义、追求一统”的学生占85.95%,选择“诚实守信、一诺千金”的占80.78%,选择“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占78.57%,选择“亲善友好、热情大方”的占77.56%,选择“包容贯通、海纳百川”的占76.62%,选择“节俭朴素、吃苦耐劳”的占74.27%,选择“和谐中庸、仁义礼敬”的占63.36%,选择“养心端己、修齐治平”的占63.31%,选择“民重君轻、以人为本”的占60.64%,选择“先忧后乐、小康大同”的占59.71%。

在问卷中,对于“你认为哪些观念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的糟粕(14项可多选)”这一问题,选择“极端自私自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学生占83.06%,选择“官本位,劳心者治人,鄙视劳动”的占82.12%,选择“愚昧迷信,装神弄鬼,缺乏科学精神”的占77.74%,选择“地域黑、窝里斗、缺乏全局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占77.00%,选择“闭塞保守,裹足不前,缺乏开拓意识的”占76.49%,选择“高度封建集权,宗族门阀势力横行,缺少法治精神”的占74.77%,选择“歧视女性,男女不平等”的占72.05%,选择“没有远见,小计谋,小算计,目光短浅”的占66.11%,选择“缺乏主见、见风使舵、人云亦云的从众心态”的占66.03%,选择“爱憎不明,是非不分”的占65.12%,选择“追逐金钱和权力,趋炎附势”的占63.82%,选择“缺乏同情心、不关怀弱势群体”的占62.83%,选择“享乐主义,小富即安,今日有酒今日醉”的占61.05%,选择“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缺少严谨的态度和定量分析的逻辑思辨能力”的占60.62%。

1.3.4 对自身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在问卷中,对于“你认为当代大学生最缺乏哪些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请简答)”这一问题,答案及所占比例依次为:“吃苦耐劳”占24.87%,“节俭”占18.84%,“朴素”占18.50%,“自强不息”占11.49%,“不屈不挠”占9.87%,“先忧后乐”占6.96%,“诚实”占5.54%,“包容”占5.26%,“守信”占5.18%,“端己”占4.81%,“融会贯通、海纳百川”占4.44%,“爱国主义”占3.48%。

1.3.5 对高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多种见解。在问卷中,对于“你认为河南高校应该怎样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6项可多选,也可自由发挥)”这一问题,选择“高校设置必修课程、并设一定学分”的占36.65%,选择“高校设置选修课程”的占53.80%,选择“聘请名师名家或文化遗产传承人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和传授文化遗产”的占63.35%,选择“高校教师课堂讲解”的占58.76%,选择“举办传统文化节等活动”的占66.57%,选择“组织学生参加有关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占62.86%。

1.4 问卷调查的基本结论

1.4.1 河南省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础良好。主要表现为:绝大部分大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被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及精神内涵所吸引,有比较扎实的传统文化知识根基,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明白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是什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比较高,对自身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对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迫切的愿望,对高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方法有许多想法和见解。

1.4.2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大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认同还存在问题。在问卷中,对“你认为哪些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最值得继承发扬(10项可多选)”这一问题,虽然有近86%的学生选择了“爱国主义”,但仍然有14%的学生没有选择“爱国主义”。二是河南省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入性还不够。问卷调查中,对于“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这一问题,答案有12项之多,其中“吃苦耐劳”占24.87%,“节俭”占18.84%,“朴素”占18.50%,“自强不息”占11.49%,其他答案占比都在10%以下。这些答案反映出河南省高校在优秀传统文化素质教育方面还有待提升。三是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对河南地域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普遍不高。在问卷中,对于“你知道河南省有哪些独特的地域传统文化(请简答)”这一问题,1,017人(份)答案为“豫剧”,249人(份)答案为“文化”,211人(份)答案为“洛阳”,192人(份)答案为“少林寺”,128人(份)答案为“龙门石窟”,124人(份)答案为“武术”,80人(份)答案为“白马寺”,其他为零星分散答案。河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有数量众多的文化遺址、名胜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问卷中能回答出来的项目很少,且不准确,这种现状对于充分利用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极为不利的,必须加以改变。四是河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还有待丰富。学生提出的众多建议一方面说明了他们对开展丰富多彩教育活动的渴求,另一方面则说明了河南省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的差距。

2 关于新时代河南省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2.1 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强化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地位

《纲要》提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1]。对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河南省高校大多数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但仍有14%的学生在选项中没有选“爱国主义精神”,这反映出在以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对爱国主义精神核心地位的强调还不够。习近平指出:“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2]爱国主义精神不是传统文化中一个普通的选项,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因此,河南省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地位,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导,在教材编写、内容选择、活动方式的设计上要紧扣这一主题,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爱国主义精神在每个青年学子的心中牢牢扎根。

2.2 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整体规划,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入性

新时代,河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在明确指导思想和教育目的的前提下,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以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入性。相关部门应根据新时代的特点,针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在思想文化素质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结合河南省地域文化特色,编写河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纲,对教育的总体目标和效果提出明确要求,对教育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途径给出必要的指导,对教育活动的课时作出具体规定,制订相应的奖惩措施,加强督导。各高校应根据教育大纲所规定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有序安排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对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变化适时进行测评。

2.3 组织力量编写具有河南文化特色的教材和资料

为了使河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规范有序、学生学习有章可循,相关部门应组织河南省相关专家和学者编写统一规范的教材。编写的教材应尽可能突出河南地方文化特色。教材编写既要注重知识讲授,又要注重精神内涵的阐释。为了帮助河南高校学子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河南优秀传统文化,除教材外,相关部门还应组织专家编撰《河南省优秀传统文化汇编》之类的系列丛书或资料汇编,将河南省地域文化的精粹尽可能汇入其中,作为河南省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配套资料。

2.4 加强教师队伍的选拔培养

河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相关部门应在高校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河南相关地域文化教学和思政课教学的教师中进行公开招聘,选拔出思想素质过硬、传统文化造诣较高的教师,也可聘请社会上各类研究院、所、基地等机构的知名学者、专家、文化传承人等担任该项教学工作。对担任该项教学工作的人员,学校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和重大意义,了解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设计,从而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把握正确方向,达到预期效果。

2.5 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王雅萌指出:“长期以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受特定社会规范和教学模式的局限,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讲授不够系统深入,所授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关注点和日常生活有所脱节,难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改变以往思政课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就必须融入新的生动活泼的元素。河南省拥有非常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目前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数千个不同级别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上万名传承人、数十处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还有数量众多的文化遗址、名胜古迹、博物馆、纪念馆等。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走出去,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阶段,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和体验相关的传统文化项目;请进来,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把相关院、馆、所、基地等机构的负责人、专家、学者、传承人请到学校来,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讲座、示范、表演等,以增强河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放性、多样性、趣味性和地域特色。

2.6 充分发挥现代媒体和学生社团在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融媒体时代的信息技术优势,利用校园网、文化网站、特色App、微信公众号等,开设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专栏、网课和在线讲座,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影视作品。高校应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党支部、学生会以及读书会、诗社、影评会等各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歌咏、演讲、辩论、征文、赛诗、书画比赛、戏曲演出等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

2.7 积极为大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条件

根据《纲要》“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1]的指导精神,高校应为大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条件。学校图书馆应配合本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分专题地为大学生推荐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参考书目,供他们阅读,也可组织专题读书研讨会、座谈会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问卷调查,笔者基本摸清了河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河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新时代河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EB/OL].[2021-10-06].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404/t20140401_166524.html.

[2]習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10-0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4/30/c_1124440193.htm.

[3] 王雅萌.推进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成才之路,2021(22):6-7.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教育现状优秀传统文化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