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对小学生关于作业情况的观察中发现,随着年龄段的提高,学生的作业存在着量增多、题增难、部分学生作业内容过于依赖教辅资料等现象。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存在着随着年级的增高而下降的趋势。目前“双减”政策已拉开帷幕,如何合理实施对老师而言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教师主要是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学而习”的。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让学生愉悦地完成作业成为教学工作中研究的重点。在实践中可发现,关注过程,提高小学生作业愉悦感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个性发展;有利于老师及时了解、及时调整并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家庭和谐环境的创设。
关注过程和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轻松友善和有效的氛围,能促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与家人、教师、同伴和谐相处,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教师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提高作业质量的同时,提升作业指导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积极进取的学习观,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
愉悦感:愉悦是指一种令人感觉良好的,令神经活跃的正面情绪。快感是指愉悦舒服的刺激感。愉悦感就是让自己感觉非常快乐,而且非常愿意保持这种感觉的情感。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势在必行。《论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自古到今,我们中国人都非常重视把学和习相联系,这里的“习”字可以理解为温习、复习、练习和实践的意思。
工作中可发现,一些教辅资料编写系统、印刷精良,很多可以和教学课时相匹配,减少了教师们选题编题的时间,因此广受教师们的欢迎。然而若认真审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题目要求过高甚至严重脱离课标。部分练习内容和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匹配度不高;题量普遍过大等问题。根据现状分析并结合课改的理念进行了反思:学情不同,学生个体差异不同,如何来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探索适合学生乐意接受的方法是当务之急。关注心理健康和合理布置作业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有效完成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成了教育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注过程,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对提高作业完成率和质量可以起到推动的作用。因为愉悦舒服的刺激感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实践中发现,作业适度减负、合理指导、控时控量能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更能调动热爱学习的情绪;教师运用夸奖激励、尊重接纳、趣味创设等方法能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愉快感。这种愉悦具有欢乐,喜悦,身心放松的特点。愉快的刺激会感染自己身边的人,友善的态度能积极改善家长焦虑的情绪。从而形成良好性格。
一、适度减负,鼓励挑战,在夸奖中激发愉悦感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也是老师反馈学生掌握情况的一种方法。它能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提升应用能力,培养学科素养。双减落地,我们要设计出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不仅能激发兴趣,还能开拓他们的思维,使学生不再將作业视为一种负担,从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学习枯燥无味,如何扬长避短,合理解决作业难的问题。从源头解析,适度减负,捕捉闪光点,挑选典型性的学生或作业进行导向性的有意识公开的及时表扬,是形成愉悦感的源泉,同时创设情境鼓励、挑战也非常重要。
教师在作业环节应该考虑的问题较多。要解决学生不愿意做作业,作业质量不高、对促进学习作用不大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回归本质,认清作业的作用和价值,注重于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来合理设计安排作业,这样才有可能真正使作业促进学生的“学”。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让作业更有效。
让学生乐于做作业就是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动机问题。当学生真正把做作业看作一种乐于接受的任务或挑战,那才能对学习产生积极作用。学习心理学认为,动机是个体主动学习最根本的驱动力,它可以来自于个体外部,但更为有效的是来自于个体的内部。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尚不成熟,具有易受外部刺激激励的特点,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教师往往会采用奖励小红星,红星换红花等奖励性方法来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在实践中效果很好。但即使如此,也总有一些无法高质量完成作业获得激励的学生,有时他们甚至表现出很无所谓的样子。对于这些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不能听之任之,或以粗暴方式应对,而是应给予细致的指导,捕捉闪光点,帮助他改进作业过程,取得进步。教师也可以适当降低评价标准,让他们获得奖励的积极体验,然后逐步提高要求,使他们赶上集体的进程。
到了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就应该考虑减少使用外部激励的方法,逐步把学生做作业的外部动机引向内部动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有趣的,而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作业是给自己提出一个挑战,出色完成这个挑战自己就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当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希望做好作业的愿望,这种愿望又会因为学生在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后被自我强化,这样一种良性的作业心理循环就建立了。当然,学生的这种愿望也一定会因为遇到挫折而消沉,此时教师及时的呵护和鼓励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的鼓励会形成一种“期望效应”,激励学生坚持不放弃,直至取得成功。
此外,学习心理学中的一些常识对教师合理设计作业,激发和保持学生作业动机方面也会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比如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对于自己控制力的感知会影响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例如,在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后,我让学生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玩抢答口算游戏,也可以玩抽数卡编加减法算式的游戏,学生和家长在玩玩乐乐中提高了计算能力。又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后,可以让学生回家测量一下家中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并算一算他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学以致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又如学习心理学认为,作业具有一定挑战性能激励学生完成作业的动机,所以教师设计作业时应该具有一定层次性,甚至设计分层次的作业,这样就能避免在同一层次反复。例如学习了《7的乘除法》后,学生的作业可以设计基础的填口诀再计算,巩固7的乘法口诀,并进行基本计算练习;接着可以是比较大小,看算式连线的变式练习,提高计算熟练度;再可以是应用题,让学生用7的乘除法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生活价值;最后可以出一个开放性的题,让学生自己编出得数是7的除法算式,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这样分层设计的作业,作业不再是机械乏味的,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再如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对个性强的问题会显现出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尽可能联系班级实际,从学生生活中寻找作业资源,例如在学习了《年月日》时让学生找找自己家里难忘的某一时刻,然后说说这是平年还是闰年,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有几天等等,学生的作业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从上面的例子中分发现,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时间让学生乐于完成作业。愉快感的产生可能就是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者一些事情的夸奖而感到心理上的放松或开心所产生的感觉。教师的鼓励会形成一种“期望效应”。恰如其分的夸奖和表扬非常实用,兴趣有了,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放松心情、增强信心,产生愉悦感。
二、合理指导,对症下药,趣味交流中有效地提升成就感
让学生有效地做作业就是要关注学生作业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不难发现,其实身边不少学生作业质量不高实际是因为完成的作业的习惯不佳而造成的,比如有的学生回家作业前从不复习,发现不会做的直接询问家长;有些学生喜欢先做口头作业再做书面作业,导致书面作业时间比较仓促;不少学生做完作业不会检查因此常有显而易见的漏题和错题;甚至有些学生希望开着电视吃着零食完成作业,没有这两个条件就不能静下心来。由此可见,学生作业质量不高完全可能是完成作业的过程出了问题,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怎样的,只有关注作业细节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关注过程和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轻松友善和有效的氛围能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解决家长的焦虑感。
在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注重对学生的作业方法进行指导。比如我规定了学生回家作业的先后步骤和完成要求,并设计自我监控表帮助学生监督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我和学生共同讨论了作业检查的流程,编制了检查“三部曲”。歸结到理论而言,这些尝试其实都是在对学生进行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的培养,这两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会在各学科和领域之间发生迁移作用,合理有效地使用好正迁移对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交流中关注过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作业“三部曲”通过在趣味交流的形式中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在迁移过程中高效地完成作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进取的学习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发展;教师在提高作业质量的同时,及时了解及时调整,提高了指导能力和教学质量;这样的实施方法有利于家庭、社会、校园和谐环境的创设。关注过程和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轻松友善和有效的氛围,能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学生和家人、教师、同伴和谐相处,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控时控量,精准拓展,在快乐传输中传播友善感
从培养全面而又个性的学习者这个角度来看,让每个学生都完成同样的作业,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常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快乐传输会给学生以良好的感觉,加速思维神经的活跃。
让学生做有效的作业就是要关注教师对作业的科学设计。学生每天做什么作业、做多少作业基本上都是受教师的控制,因此教师应该感到责任重大。老师们,你真正关心过学生做作业做到几点吗?你关心过学生做作业的心情吗?我们要经常与学生换位思考,从学生视角看作业,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认为,作业不在多而在精。五项管理中明确规定三四五年级所有学科的作业布置时间加起来不超过1小时,也就是说数学学科的时间大概20分钟左右,20分钟的作业就必须少而精。我们教师可以先试做,这样不仅可以控制时间,也可以提前筛选作业,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同时能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题,在课堂上加以强调,也以便之后进行分层布置作业。
那么,在筛选题目时,要做到“精”主要从两方面考虑:首先,这样的作业是不是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的需要。比如计算练习,全部是列竖式计算固然能够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单从这一知识学习而言,从算理的理解到计算规则的掌握再到形成技能最后能在现实情境中灵活应用,共有四个层次,只有合理分配练习量和难度搭配才能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其次,这样的作业是否符合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教育培养的是指向未来的自觉的学习者,因此当前作业应该更多考虑如何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服务。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更多地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从生活情境中提取信息,跨学科问题解答对激发学生作业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都有积极意义。例如在四年级学习《圆的初步认识》时,当学生认识了圆的基本知识后,我让学生尝试用身边的物品(不使用圆规)画一个圆,学生十分感兴趣,有的用两支铅笔画圆,有的用尺子与两支铅笔绑在一起画圆,还有的用线与铅笔画圆等等,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也巩固了圆心、半径等知识。我还布置了《地砖设计大赛》,让学生在正方形纸上画圆的图案,设计美丽的地砖,学生在这样的作业中既要用到数学技能,还要结合绘画技能,跨学科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艺术美,也体验数学的生活价值。
另外,如何做好作业反馈工作也是让学生做有效的作业需要重点考虑的。只有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对作业的效果进行分析梳理,及时对学生易错的题再进行分析并让学生再练习,这样的作业才切实有效。
愉快感会让人感觉到快乐,学生非常愿意保持这种感觉的情感。对枯燥的作业过程和学生生活带来很大的正面影响。“双减”政策下,我们教师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扬长避短,自主自律,让学生做有效的作业,让学生乐于做作业、有效地做作业、做有效的作业,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版),教育部
2、《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号)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强本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相关措施的通知》(沪 教委规〔2019〕9号)
4、《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手册》上海市教研室 编(2019.9华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