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若静,孙玉希,2*
(1.绵阳师范学院 教务处,四川 绵阳 621000;2.曲阜师范大学 化工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成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方法和重要途径。课程思政萌芽于党的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文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起源于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所有的课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深化于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于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成型于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根本任务[1]。可见,课程思政是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内容[2],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1,3-4]。因此,所有课程都要课程思政[5,6],明确课程的育人元素和责任,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7]。
化学类专业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与文化素养,较好地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审辨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教学等工作的人才[8]。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是可以渗透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爱国主义、意志品质、科学素养与精神等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9]。《物理化学》是化学类本科专业的一门核心理论课程,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催化化学、电化学、胶体和表面化学、光化学等内容[8],主要研究化学体系中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其中蕴含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化学学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10]。
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1],对课程思政教学给出了全面指导[12]。近些年来,我们团队在物理化学课程实践过程中不断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模式探索[13-15]。为全面提升物理化学课程思政的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化,本文在课程思政建设文件精神指导下,对物理化学课程的思政目标及其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全面设计,并分享了不同教学条件下的教学模式,希望能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落实课程思政,强化思政意识,让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要从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开始[16]。下面分别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理论、思政教育等维度来分析课程思政的内涵。
从教学目标维度看,课程思政属于情感价值类教学内容。课程思政是通过施教者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对受教者进行态度和品德的影响来完成的,而学习者的态度和品德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成分所构成,都具有个体主观评价的稳定心理倾向和行为倾向。
从教学内容维度看,课程思政是学科德育的内容。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将世界、国家、社会、集体、个人所关切的内容纳入课程教学资源,创造适应新时代教学的育人环境,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将所认可、倡导的学科文化、职业操守、道德规范、法规思想、政治观念等有机融入教学过程,最终将价值理念、态度品格、行为习惯、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专业素养等传递给学习者。
从学习理论维度看,课程思政是社会规范类的内容。课程思政中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优秀文化、法制教育、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内容与社会规范中的思想规范、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生活规范、工作规范、学习规范等具有一致性。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社会规范内容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施教者对受教者的态度和品德的教育影响而实现的。
从思政教育维度看,课程思政属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即思政类课程用一定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受教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者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对应,是寓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的非思政课程或社会实践活动中而进行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类型,在教学过程中不为受教者焦点所关注,往往隐藏教育目的,并以隐藏的教育方式进行施教,一定程度上课程思政有潜移默化教育的内容,其教育效果的呈现往往也是隐现的。
由于课程思政是学科德育中情感价值的隐性教学内容,其实施的隐性教学方法也会不同于知识技能教学内容的显性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了课程思政的内容、目标、方式和方法: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3,16]。要求教师首先要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设计“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课程思政元素,然后再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教学过程中,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2020年6月在教育部组织召开的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指出“要设计实施好勘探、采掘、冶炼、加工的工艺流程”[17]:“勘探”就是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的思政目标;“采掘”就是要结合课程内容和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达到学科与思政的高度契合;“冶炼”就是确定课堂或单元课程思政目标,结合教学过程与思政元素选择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加工”就是实施教学全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估、诊断与总结,不断取得实效。
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方法要符合态度和品德的学习规律,通常包括形成过程和转变过程(见表1)。课程思政属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包括接受(Receiving)、反应(Responding)、价值评估(Valuing)、相信(Be⁃lieving)和行动(Behaving)5 个层次,与认知领域(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和技能领域(知觉、定势、反应、准确、适应、创新)的教学目标是不完全相同的[18]。知识技能型基本学习逻辑是:输入→整合→输出;情感价值型基本学习逻辑是:认同←→内化←→行为。由于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与学习逻辑不同,而课程教学又要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需要教师首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然后在课程知识技能教学体系中进行立体化课程思政内容设计,进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相互影响作用,利用外部强化、自我强化、替代强化巩固行为结果,从而让课程思政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融入课程教学,才能保证课程思政有实效。
表1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过程Table 1 Learning process for attitude and morality
下面以物理化学课程思政为例进行思政内容立体化设计。
《物理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1],实现《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19],贯彻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0]、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1]、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22]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1],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为重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主线、《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为落脚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导向,结合课程体系构建含有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内容,达到课程教学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目标。
课程思政设计是依据国家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文件,结合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8],全面梳理课程知识思政教育点,形成课程思政教育线,整合课程思政教育面,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重构立体思政的课程教学内容(见表2)。
表2 “物理化学”课程思政立体教学内容Table 2 Three dimensional teaching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Chemistry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1)深挖思政点,夯实课程思政之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化学类理论课程的物理化学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催化化学、电化学、胶体化学、表面化学和光化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8],课程知识点清晰,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审辨能力、人文情怀、价值情感、道德情操的化学类人才,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本课程教学中,从化学专业、化工行业、国家安全、人类命运、文化历史等角度,系统梳理挖掘思政教育的知识点。
(2)汇聚思政线,筑牢课程思政之魂。根据物理化学课程知识结构,将各章节的思政元素教育点汇集成思政教育线,按照引起注意、心理准备、顺从认同、态度保持、信念形成、内化自新、行为转变、动机再现、习惯养成的情感教学思路,在绪论、基本概念与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应用部分,实施外部强化、自我强化、替代强化,以“学有所用、学为有用”为驱动,促进自主发展、价值评估、行为转变以及习惯养成,塑造优良品格,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树立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业的职业操守,让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同时提升人格修养,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精神品格,提升师范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能力以及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德施教能力,为党育人。
(3)形成思政面,塑造课程思政之实。在课程思政主魂线的基础上,开展物理化学课程内容知识技能教学,树立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以学以致用为驱动,培养科学创新能力和专业思维方法,提高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专业认同、专业责任,激发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提升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精益求精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形成课程思政教育面,为国育才。
(4)建构思政体,收获课程思政之功。在课程思政点线面基础上,交叉专业知识、人文历史、时代资讯等资源,开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职业操守、道德修养等内容的供给,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伟大中国梦教育等,构建课程思政立体化教学体系,既拓展了《物理化学》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又增加了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高阶性、创新性,还提升了课程的引领性、时代性、开放性和挑战度,通过动机再现和习惯养成的情感教育方式,助力思政育人见效果。
按照课程思政立体化设计的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从知识、能力、思政三目标出发,为搭建课程教学育人平台,落实课程立德树人任务,采取间接内隐方式将课程思政设计内容有机融入教学过程,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系统性地实施课程思政立体化教学设计,施教者的教学策略与受教者的学习逻辑见图1。
图1 物理化学课程思政立体设计教学策略与学习逻辑思维导图Figure 1 Teaching strategy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and learning logical thinking map in physical chemistry course
鉴于课程思政教学复合了知识、能力、情感教学内容,我们在物理化学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格物致知,载物厚德”的课程教学实施理念与方法。
物理化学是化学类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采取“格物-致知-明德”基本教育教学理念(见图2)[13],实施知识、技能与思政教学目标的复合型课堂教学。该理念以“学法”创新“教法”,强调“格物”和“明德”,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实行“格物-致知-明德”教育运行机制。在该教育理念下,“格物”起于“物”,止于“知”,力在“格”:心理准备、引起注意、接受反应、顺从认同、创新审辨、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明德”起于“知”,止于“德”,功在“明”:态度保持、动机再现、价值评估、信念形成、醒悟自新、相信行动、习惯养成。以“格物→致知→明德”为轴线,以“专业→综合、理工→人文”和“成才→成人、创新→创业”为两翼;以“格物”为认知起点(initia⁃tion),以“致知”为繁衍媒介(propagation),以“明德”为认知终端(termination)。由《大学》章句知:明德的内容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相关新认识;在“专业、成才”教育上“格物致知”,重视“格物”,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在“综合、成人”教育上“致知明德”,重视“明德”,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和成人修养;“格物致知”:“探索+归纳”重在培养“专业和成才”;“致知明德”:“发现+演绎”重在落实“综合和成人”。
图2 “格物-致知-明德”教育理念Figure 2 Educational concept of"object,knowledge and morality"
“物理化学”课程是典型的理论性理工科课程,其知识结构是由多个章节知识点构成,可以采用基于知识点的“CEPRAE”六步教学法(见图3)[14],在知识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创新引导性作用,让学习者观察学习、体验学习,在态度品德、价值情感中“准备(Receiving)→反应(Responding)→考量(Valuing)→醒悟(Awaking)→相信(Believing)→行为(Behaving)”,持续向学习者推进“认知认同←→情感内化←→行为转变”的情感学习逻辑。在CEP环节重在培养创新思维,在C环节引起注意、心理准备,在E环节态度保持、反应顺从,在P环节价值评估、信念认同;在RAE环节重在明德,在R环节认知再现、价值认同,在A环节认知内化、醒悟自新,在E环节行为转变、习惯养成,从而让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
图3 基于知识点的CEPRAE六步教学法Figure 3 Six step teaching method of CEPRE based on knowledge points
按照课程思政实施基本教育理念和教学法,我们不断开展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15],实践探索了OCEPRASE八步教学法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见图4)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见图5)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见图6)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OCEPRASE 八步教学模式中的CEPRAE六环节与知识目标紧密相关,CERAE五环节与情感目标紧密相关。在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中,线上视频授课内容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方式的CEPRA教学方法在线讲授相应知识点教学内容,线上作业通过平台数据信息化管理监督反馈完成,线下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设计并组织师生课堂活动共同完成教学过程。
图4 OCEPRASE八步课堂教学法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关系图Figure 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ight step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of OCEPRASE and goals of knowledge,ability and emotion
图5 线下课堂旧知新知对分、线上反思旧知独学混合式教学模式Figure 5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separating old knowledge and new knowledge in offline classroom and reflecting on old knowledge and learning alone online
图6 线上新知独学、线下旧知共学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Figure 6 Bisection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learning new knowledge alone online,learning old knowledge together offline
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课程任务,我们团队不断开展创新创业和课程思政建设学习、研究与实践,积极开展“两性一度”金课建设,让课程优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人才成长及立德树人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为适应信息化时代教学,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方法,主动参加教育教学培训学习,更新转变教学观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形成了“格物-致知-明德”的基本教学理论方法。
紧跟时代教育要求开展教学研究,2013 年该课程教学改革得到了学校和四川省质量工程项目支持,2014年教材建设立项,2016年在线课程建设立项,2017年校级应用示范课程建设立项,2018年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教改立项,2019年和2021年分别获得校级和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立项。
以物理化学知识结构为主线,吸收国学、哲学、社会学、创造学等多学科知识,不断挖掘专业知识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教学内容,搭建信息开放课程交流平台。2016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物理化学》教材,2016年在本校SPOC平台建设在线课程资源,2018年在学银在线平台建设在线资源并持续更新。
在信息化教学要求下,我们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结合翻转课堂和智慧课堂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将思政内容纳入课程考核,加强课程教学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比例,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本课程是化学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赢得了学生的好评:助力了成长,激发了兴趣,点亮了信念,启迪了思维,清晰了价值,使原本理论性强、复杂繁重、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枯燥乏味的《物理化学》变成了学生“享受痛苦、易懂、愉快、激发学习兴趣、独特韵味”的“神奇、别样”的课程,从“厌烦、埋怨、迷茫”中走向了“喜欢”,使“大学生活更有意义”,从“迷茫”“懒散”“放弃”“绝望”中走向“清醒”“积极进取”“学会坚持”“充满希望”“走出迷茫”“找到方向和目标”等,认为该课程是“最具有价值”“受益终身”的课程。
本课程教学经验和资源在对外交流中赢得了社会关注和同行好评。本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多次在教学研讨会上做经验分享报告,引起同行关注。2018年共有来自西北师范大学等国内近30所高校的师生在我们建设的《物理化学》学银在线课程平台上注册,当前页面浏览量近210万。全国大部分理工类院校的图书馆都收藏了我们课题组编著的《物理化学》教材,在许多图书商店及网店均有销售,许多网店上该教材被标注为畅销书籍,广大同行与读者对我们编著的教材给予较高的认可和好评,认为该教材为读者提供了换个角度看问题的理论与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创新性,在国内外理工科教学改革中独具特色,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
课程思政是大学教学回归教育本质、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要素。教师明道、信道方能传道,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课程教学功底外,还应该深刻认知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熟悉课程思政实施的理论方法,不仅跟踪学科前沿,还要不断丰富非专业知识,学习信息化教学新方法,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关注学生发展,做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学生榜样。在关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将价值情感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最终达到《物理化学》课程“立德树人”核心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