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红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利用其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探究,从而突破文章的重难点。通过信息技术的形象化教学,营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激趣助学;创设情境;营造想象空间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鲜力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让生动形象的图片、电影、歌曲等走进课堂,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法的形象化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圖文并茂,激趣助学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学会知识。教师要认真去钻研教材,读通、读透教材,去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来营造教学氛围,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具体可感的课文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兴味盎然中去自主地探究知识,最终学到知识。
如,在教学《捞铁牛》一文时,笔者利用电脑课件演示了怀丙和尚如何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的画面及他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画面,这一番操作让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一探课文究竟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又适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教师提出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能自主地去探究知识,一堂课下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赏词析句能力,首先教师要优选范例,范例选准了,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句,适时施于电教,创造一种最佳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理解作者用词语表达内容的匠心所在。
如,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笔者以CAI课件为教学辅助手段,以重点词语的理解训练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选择了关键句“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进行分析理解。当学生理解了“满不在乎”这个词的大意后,笔者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更深一步地抛出问题:“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是个什么样子?小红军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这一个关键性问题的提出,加深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这时,笔者通过CAI课件演示,让学生在观看中明白:在地广人稀、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的草原中,随时会面临死亡的威胁,而许多红军战士选择了牺牲自己的生命,把活下去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战友,哪怕对方素未谋面。在课件的辅助下,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笔者的下一步教学环节——分组讨论交流时,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在全班交流时,有的说:“不摆出满不在乎的样子陈赓同志会怀疑他”;有的说:“摆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是小红军想早点骗走陈赓的计谋”……可见,学生通过课件演示,从不同角度体会到了小红军的心理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笔者趁势提问:“从‘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可以看出小红军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一问题紧扣中心,小红军不怕牺牲,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大形象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中,大家都被小红军的崇高精神所打动,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文章的重点也就很好地得到了解决。
三、营造空间,启发想象
阅读教学中,既要注重词句的理解、赏析训练,更不能忽视语文教材中作者的妙笔之“点”的利用。为此,教师要借助语文教材,利用课文的中心词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给学生营造一个知识迁移的宽松空间。
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的第一段时,笔者先播放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去欣赏有关庐山的图片、相关视频,将文中静态的文字描写活化为触目可及的鲜活画面。此时,笔者趁机提问:“如果此时此刻你正站在山道中,看着眼前的云雾,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们听完笔者的问题,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云雾弥漫的庐山,如同一幅水墨丹青画。”有的学生说:“云雾缭绕的庐山景色真美啊,我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中。”又如,在教学第二段时,笔者播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看千姿百态的云雾课件,边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提问:“你觉得眼前的云雾像什么?”有的说:“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的绒帽,美极了。”有的说:“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仿佛是一条条玉带飘浮在山腰间。”有的说:“飘浮在山间的云雾,就像一座座会移动的冰山”……学生的畅所欲言,迸发出的奇思妙想不仅让课堂教学得到了升华,而且围绕教师的问题,使课文中“点”的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由难变易,由抽象变为具体,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优化课堂教学。
责任编辑 李 源8FB070CB-8E24-4A31-8E83-F562BF203F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