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2022-04-19 14:20王玮
关键词:德育传统素养

王玮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不仅蕴含了大量的人生哲理,同样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遗产。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学生人文素养、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在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无形中塑造其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培养其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教师,应当积极革新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发挥德育管理的本质作用,致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价值观,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文化素养,实现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一、强化教师的文化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

教师是德育管理、课程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和引导者,为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入、渗透,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加强对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视度,在德育管理或知识传递的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元素的导入。其次,教师自身所具备的能力与素养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传统文化渗透的结果与质量,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积极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业余时间阅读传统文化书籍,开阔自身的眼界,在教学中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上,教师要积极采取多元化技巧和策略,积极运用故事性、体验式、信息化教学,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去探索、认知传统文化,体会其魅力,感知其精神,让学生能够真正从传统文化学习中获得启发、感悟。

二、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营造优良的文化学习氛围

为实现传统文化的全方位渗透,教师应在班级层面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在班级中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如利用墙报、黑板报进行剪纸、国画及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宣传。还可以在走廊及教室墙壁上张贴中国历代名人名言、著名人物事迹、传统物质文化。如“习四书五经,修德蕴之人”“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幸福中华”等,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熏陶,实现其價值观的塑造。此外,在日常教育中同传统节日文化相融合。如在中秋节到来之际,在黑板报上画上“中秋赏月”的图画,讲解中秋节的由来,强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形成全方位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机渗透。

三、开展课外传统文化活动,实现教育阵地的拓展

为拓展教育阵地、有效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除了要利用课程资源外,还要积极组织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课外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近距离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其精神。如每隔两个月组织一次名人故居参观考察活动;端午节来临之际,带领学生寻找附近有关于屈原的事迹,观看附近开展的赛龙舟比赛,近距离强化学生对传统精神文化和节日文化的感知。

四、注重文化之间的比较,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培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保障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让学生在文化上树立强大的自信,教师可以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优越性进行对比,通过分析、比较,强化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及自豪感。如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先进的道家、儒家、理学思想,让学生意识到我国先贤对宇宙、自然、人文的思考,在讲解这些事迹之后,学生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进而学生产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优越感。同时,在我国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也蕴含了众多领先于西方的先进发明,如火药、指南针等,这些内容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我国历代在哲学、科学领域中优于西方的思想、方法,从而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了崇高的人文精神,不管是节日风俗、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优秀的传统艺术,都值得深深思考和践行。就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来看,不仅是塑造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基石,同样是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的前提。作为新时代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功利化”教育观念中,要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德育管理过程中积极组织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切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受到感染、熏陶,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基。

(作者单位: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

猜你喜欢
德育传统素养
《中国德育》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少年力斗传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