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鹏,陈鹏
1.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普外一科,陕西 咸阳 712000;2.三原县医院普外二科,陕西 咸阳 713800
乳腺癌是一种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发生在乳腺上皮以及导管上皮[1]。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已达首位,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2]。早期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疼痛、乳头形状改变和肿块等情况。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手术联合化学和放射治疗[3]。新辅助化疗是一种新型化疗方案,常运用于中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疗效已受到国内外的普遍认可。但有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总体有效率为65%~90%,对于部分患者疗效较低甚至无效,并且化疗所引起的毒副反应也可能导致治疗失败,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4-5]。因此,迫切需要寻找能够反映化疗效果的指标来判定哪些人群适合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E-钙黏附蛋白是钙粘附蛋白家族中的一种跨膜蛋白的亚型,主要负责细胞的分化、分泌等功能,已被证实其参与恶性肿瘤的发展;肌切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与肿瘤的发展与形成密切相关。近年来,两种指标已被用于评估乳腺癌的疗效和预后,但是目前将两种指标运用于判定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相关研究较少[6]。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患者E-钙黏附蛋白、肌切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新辅助化疗效果间的关系。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78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乳腺癌综合诊治规范化手册》[7]中乳腺癌诊断标准者;(2)符合《乳腺癌临床诊治实用手册》[8]中新辅助化疗适应证者;(3)精神正常者;(4)无大面积癌细胞转移者;(5)生存时间在治疗周期以上者;(6)治疗前未接受其他治疗者。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血液体统疾病者;(2)存在肺、脑、肾等重要器官障碍者;(3)中途退出或死亡者。根据治疗后的评价效果进行分组,将临床完全缓解、病理完全缓解、临床部分缓解者纳入疗效较好组,临床稳定、临床进展者纳入疗效较差组。疗效较好组患者51 例,年龄29~71 岁,平均(50.24±10.21)岁;病程9~18 个月,平均(14.25±2.44)个月。疗效较差组患者27 例,年龄29~70 岁,平均(50.15±10.19)岁;病程9~18 个月,平均(14.19±2.34)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评价标准 参考《乳腺癌综合诊治规范化手册》[8]中评价标准:临床完全有效:患者所有病灶均消失;病理完全缓解:患者手术后大体标本中癌残留或癌成分基本消失;临床部分缓解:基线病灶长径降低30%以上;临床稳定:患者病灶缩小未达到临床部分缓解标准;临床进展:基线病灶未见改善或者增加、出现新病灶。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穿刺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符合《乳腺癌综合诊治规范化手册》中乳腺浸润性癌诊断标准,在患者确诊随即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治疗前患者均接受盐酸恩丹西酮注射液(常州兰陵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013)8 mg,使用前先将该注射液溶于25~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然后静脉注射,以预防胃肠道不适症,在治疗开始时辅以参芪扶正注射液(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国药准字Z19990065)250 mL/d静脉滴注。治疗首日,对患者静脉滴注表柔比星(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96) 60 mg/m2,环磷酰胺注射液(江苏恒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92)600 mg/m2;第二天至第五天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223)6~8 h。疗程为5 d,每个患者接受4个周期化疗,随即进行手术治疗。
1.4 组织E-钙黏附蛋白和肌切蛋白免疫组化检测 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和治疗4 个周期后进行检查,进行组织切片制作,将玻片采用生理盐水清理干净后烘干,浸泡于二甲苯Ⅰ、Ⅱ中各15 min,随后将其浸泡于100%,95%,70%的酒精内3 min,随后再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清洗,将切片放于修复液中,放于水浴箱进行抗原修复,完成后将其取出,冷却后使用PBS再次清洗,反复三次,在玻片上加入3%H2O2去离子水,待室温培养后,采用PBS反复冲洗,甩干3次,随后滴入一抗,在4℃中孵育过夜。复温孵育,采用PBS 液进行冲洗5 min,反复3 次后滴入二抗孵育1 h,再进行PBS液进行冲洗5 min,反复3次后滴入显色剂,10 min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再次染色3 min后使用自来水进行冲洗,通过1%盐酸酒精进行分化,10 s后,采用自来水冲洗,再次烘干,滴入中性树胶封片,干燥后随即进行读片。
1.5 E-钙黏附蛋白、肌切蛋白阳性评价标准 结果可见棕黄色颗粒,同时特异性分布于胞浆或者包膜,则可判定为阳性。定量分析采用图像分析技术,使用Olympus 公司的图像采集分析系统,将制作的玻片放于光镜下进行分析,每个玻片选择阳性细胞进行采集,并通过Image-Pro Plus6.0 软件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平均积分光密度计算。所测得值为每个阳性细胞内的平均值。
1.6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钙黏附蛋白、肌切蛋白水平;(3)分析E-钙黏附蛋白、肌切蛋白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E-钙黏附蛋白、肌切蛋白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两组患者在绝经情况、肿瘤直径、TNM 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较差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88.88%,明显高于疗效较好组的1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钙黏附蛋白、肌切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钙黏附蛋白、肌切蛋白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钙黏附蛋白、肌切蛋白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疗效较好组患者的E-钙黏附蛋白、肌切蛋白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明显低于疗效较差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钙黏附蛋白、肌切蛋白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钙黏附蛋白、肌切蛋白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比较(±s,%)
注:与疗效较好组治疗后比较,aP<0.05。
组别疗效较好组疗效较差组例数512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E-钙黏附蛋白30.25±5.5221.01±5.158.7410.00130.12±5.4225.58±5.13a 3.1610.003肌切蛋白26.75±5.5915.98±5.1810.0920.00126.82±5.5421.42±5.21a 3.690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E-钙黏附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 治疗后,疗效较好组患者中E-钙黏附蛋白阳性24 例,阴性27 例,E-钙黏附蛋白阳性率为47.05%(24/51),阴性率为52.94%(27/51);疗效较差组患者中E-钙黏附蛋白阳性25 例,阴性2 例,E-钙黏附蛋白阳性率为92.59%(25/27),阴性率为7.41% (2/27)。疗效较好组患者的E-钙黏附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疗效较差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671,P<0.01)。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肌切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 治疗后,疗效较好组患者中肌切蛋白阳性22 例,阴性29 例,肌切蛋白阳性率为43.14%(22/51),阴性率为56.86%(29/51);疗效较差组患者中肌切蛋白阳性26 例,阴性1 例,肌切蛋白阳性率为96.30%(26/27),阴性率为3.70%(1/27)。疗效较好组患者的肌切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疗效较差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1.077,P<0.01)。
2.5 E-钙黏附蛋白、肌切蛋白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经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钙黏附蛋白(r=-0.095,P<0.01)、肌切蛋白(r=-4.27,P=0.031)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均呈负相关,见图1。
图1 E-钙黏附蛋白、肌切蛋白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9]。乳腺癌在早期可表现为全身性病灶,采用单一局部组织切除手术治疗难以进行彻底的治疗,需要同时结合放疗、化疗的手段[10]。新辅助化疗方案已成为乳腺癌规范化治疗的重要部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分期,提高乳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11-12]。但是新辅助化疗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部分效果不佳的患者来说,不但会带来较大的毒副反应,还会耽误手术时间,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甚至出现大面积转移的情况。因此探究新辅助化疗效果的标志物进行有效的预测是极其重要的[13-14]。
E-钙黏附蛋白是一种通过CDHI基因编码的跨膜糖蛋白物质,是上皮细胞粘附分子,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当中,胞浆端与细胞骨架通过连环素间接相连,以构成复合体,可以对细胞间极性和粘附性进行介导,主要参与到各细胞间的连接中,其表达的下降能够使细胞间的粘附性下降,降低细胞间的相连,使肿瘤细胞的转移速度加快[15-16]。
本研究表示,经过新辅助化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钙黏附蛋白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降低,疗效较好组的E-钙黏附蛋白平均积分光密度值低于疗效较差组,同时疗效较好组中E-钙黏附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疗效较差组,阴性率显著高于疗效较差组,可能是由于化疗破坏大部分肿瘤组织,使得肿瘤上皮细胞被破坏,引起E-钙黏附蛋白水平下降。我们分析了E-钙黏附蛋白与新辅助化疗作用的相关性发现E-钙黏附蛋白与新辅助化疗效果呈负相关,在疗效较好组中显著降低,说明调节E-钙黏附蛋白在癌细胞进展中的表达,能够对新辅助化疗药物效果进行预测。
肌切蛋白是一种钙离子依赖性蛋白,主要负责对分泌细胞的胞吐功能进行调控,肌切蛋白活化并对皮层肌动蛋白纤维网进行切割,对肌动蛋白网障碍进行清理[17-18]。同时肌切蛋白还能够对上皮间质转化进行调控,而上皮间质转化能够直接决定肿瘤细胞恶性程度。李妤等[19]研究发现,敏感组肌切蛋白平均积分光密度值较化疗前降低,且对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较高。本研究中,经过新辅助化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切蛋白水平均降低,疗效较好组的肌切蛋白水平低于疗效较差组,同时疗效较好组中肌切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疗效较差组,阴性率显著高于疗效较差组,这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肌切蛋白能够通过ERK1/2和MAP激酶P38调节信号通路对细胞分化进行调控,在肿瘤的发展和预后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0]。此外,我们分析了肌切蛋白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性,与E-钙黏附蛋白结果一致,肌切蛋白与新辅助化疗效果呈负相关,提示肌切蛋白可作为新辅组化疗药效评价的新指标。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体内E-钙黏附蛋白、肌切蛋白参与乳腺癌的发展,经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后,E-钙黏附蛋白、肌切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且E-钙黏附蛋白、肌切蛋白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均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