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 三维重建在肱骨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2022-04-18 10:02丁建华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肱骨三维重建分型

丁建华

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仪征 211400

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疾病, 指的是骨或骨小梁连续性或完整性中断,以畸形、功能障碍、反常活动为典型特征,肱骨骨折在骨折疾病中较为多发,可出现在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要发病对象,其发病率可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而上升。 肱骨骨折类型多样, 主要有肱骨干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和肱骨髁上骨折等,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引发此病[1-3]。 该解剖部位结构复杂,可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分成近端骨折、中段骨折和远端骨折,各种骨折分型和具体表现各不相同, 所采用的治疗方案和疾病预后也存在明显差别。 因此术前应准确分型,以保障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 X 线检查和CT 是诊断骨折疾病常用的影像学手段,但骨折受体位变化、移位和图像等因素的影响,仅行X 线检查诊断价值不高,无法准确分型,有误诊、漏诊情况。 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使得CT,特别是螺旋CT 逐渐被应用至骨折病变的治疗中, 通过三维技术重建图像, 可对X 线检查缺陷予以弥补, 可准确诊断肱骨骨折,也可提高骨折分型准确率[4-5]。 基于此,该文选取2017年1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40 例肱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为诊断金标准,将X 线检查和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肱骨骨折患者40 例进行研究,男22例,女18 例;20~40 岁有8 例,41~60 岁有21 例,61~80 岁有11 例。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存在局部瘀斑、患肢略短、肿痛、骨擦音额张力性水疱等表现,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肱骨骨折[6];②患者年龄20~80 岁;③存在明确外伤史,且均为新鲜骨折。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陈旧性骨折患者;③免疫功能缺陷者;④现处哺乳阶段或妊娠女性;⑤病历资料不完整,未能顺利完成研究者。该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该次研究。

1.2 方法

1.2.1 X 线检查所用检查仪器为飞利浦EssentaDR compuct型X 线机,指导患者于检查床上仰卧,检查人员手托患者肩膀,使得肱骨长轴平行于检查床,前臂与石膏固定方向一致。 经肱骨骨折部位将X 线中心线垂直射入接收器,为避免前臂投影造成影像学图像重叠, 可将X 线中心偏向足部10~15°,保持摄影距离为1 m。

1.2.2 螺旋CT 检查及三维重建所用检查仪器为GE Light speed 64 排螺旋CT 机,若患者患肢可抬起,可在检查床上取仰卧位,患肢上举过头顶,头先进;患肢无法上举者取俯卧位,患者置于体侧,尽量使得患者位于检查床中心,抬高健侧上肢,头部先进。 仪器参数设置:电压、电流、层厚、螺距和视野分别为120 kV、200 mAs、4 mm、3.5 mm和320 mm,扫描范围包括锁骨、肩缝、关节盂和肱骨骨折线上下区域, 三维重建: 设置重建间距和重建阈值为0.8 mm 和150 HU。于工作站经表面阴影成像将初始二维图像予以三维重建,为获得最佳角度,可在X 轴、Y 轴和Z轴上对图像进行旋转,经关节解体技术,去除可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的部位,从不同方面获得立体图像。

1.3 观察指标

1.3.1 肱骨骨折病理分型以手术结果为依据,分析Neer 二部分骨折、Neer 三部分骨折和Neer 四部分骨折患者所占比例。

1.3.2 不同方式对肱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对比对X 线检查和螺旋CT 三维重建对肱骨骨折的分型准确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肱骨骨折病理分型

40 例肱骨骨折患者中,包括19 例Neer 二部分骨折,占47.50%,12 例Neer 三部分骨折和9 例Neer 四部分骨折,分别占30.00%和22.50%。

2.2 不同方式疾病准确率对比

X 线检查准确例数30 例,准确率为75.00%,螺旋CT三维重建准确例数38 例,准确率为95.00%,螺旋CT 三维重建对肱骨骨折的准确率高于X 线检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P<0.05),见表1。

表1 不同方式疾病准确率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accuracy rates of diseases in different ways

3 讨论

肱骨骨折是骨折病变的常见类型, 可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将疾病分为近端骨折、中段骨折和远端骨折等,也可分为病理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等[7-8]。该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多发,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选择相应的干预与治疗手段,可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恢复受损关节功能,进而改善预后,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9-10]。对肱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前, 应对患者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予以评估,以提高治疗工作可行性,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活动能力。

影像学检查是临床判定骨折的重要方式,X 线和CT检查是诊断关节病变的常用方式。 X 线检查辐射剂量小,安全性高, 成本低, 是诊断肱骨骨折最为常用的诊断方式。 该技术经透视可予以实时显效,经数字摄影,对图像予以处理可为检查人员提供更为丰富的诊断信息[11]。目前临床主要是用Neer 分类法对肱骨骨折患者进行分类的,但骨折类型复杂, 该技术对骨折块影像重叠、 小移位或45°成角畸形诊断时难度较大, 也有患者因肩部疼痛而无法伸展,影响射线透射,降低疾病诊断准确性[12]。传统医学采集的图像为二维图像,需要临床医师以此为基础,形成空间思维,构建抽象的三维图像,受患者个体差异和主治医师思维方式的影响,可对手术操作精确性造成影响。 近些年来,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多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在骨折疾病的诊断中被广泛应用。 螺旋CT 扫描仪器使用多排高层螺旋CT,扫描基线平行病灶横径,可对扫描层距和时间等参数做出调整,满足成像需求[13-14]。 CT 将扫描后获得的数据传输至工作台, 在3D 重建软件的处理下,通过重建算法重建图像,以人体坐标轴为原则,逐层显示图像,围绕身体左右轴和上下轴旋转,从中选取可清晰显示病变或可对治疗方式予以参考的图像, 既可对整体结构予以清晰显示,也可通过立体切割的方式,去除解剖结构,清晰显示感兴趣结构,准确测量数据[15-16]。 螺旋CT 三维重建可从任意方向与角度进行旋转, 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最佳观察位置, 分别生成不同病灶部位和重叠结构的影像学图像,可对肱骨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头和肱骨干有无骨折病变予以直观而清晰地显示, 也可显示与各个部位空间结构变化有关的信息。 可与多平面重建技术结合,从矢状面、冠状面等不同角度观察,确保是否存在小结节骨折、骨折移位、关节脱位程度和方向;加上关节解体技术的应用,可去除其他影响因素,直接对肱骨骨折情况予以观察, 通过对多平面重建技术、 三维重建和二维CD 获得的影像学图像予以综合性分析,可对肱骨骨折予以准确分型[17-18]。 文中数据显示,螺旋CT 三维重建对肱骨骨折的分型准确率为95.00%,高于X 线检查的75.00%(P<0.05),证实了上述观点。 吴建刚等[19]的研究结果显示,MSCT 检查分型准确率为95.00%, 高于X 线检查的81.67%,与文中所得观点一致[19]。 CT 三维重建技术可对图像宽度和宽位予以调整,对骨折周围软组织病变也可清晰显示,使医师准确判断患者有无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

肱骨骨折多由暴力所致, 可对患者肩关节功能造成直接性影响, 对该疾病进行治疗时, 不但要及时发现骨折,也要予以动态、立体地分析,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关节功能,在制订手术方案时,应与患者骨折分型和严重性结合,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创伤,恢复骨折解剖位置,减少术后并发症。 X 线检查在评估关节内骨折方面存在不足,诊断价值不高。 螺旋CT 可快速扫描,成像速度快,与三维重建技术合用,可为检查者提供更为直观、形象的影像学图像,可对骨折类型予以清晰显示,为骨折损伤程度和范围的判定提供准确信息,在肱骨骨折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明显的指导作用[18]。 此外,X 线检查和CT 轴位像均无法不稳定性骨折、累及关节和骨碎片嵌顿等手术指征,但与三维重建技术联合使用,可对关节受累情况、碎骨片形态与空间关系予以立体显示,也可根据CT 对患者骨质疏松程度予以评定,为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从治疗效果看,X 线检查对手术复位和内固定效果评估作用并不准确,单一断面法评估内固定稳定性,予以三维重建可从不同角度判定骨折愈合情况, 确定钢板和螺钉置入位置, 可对骨折处吻合情况和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予以显示。

综上所述,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可在三维空间内显示肱骨骨折特征和空间位置关系,可准确判定骨折分型,为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学依据, 可提高手术可行性,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肱骨三维重建分型
钢板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右肱骨巨大骨囊肿1例
肺炎克雷伯菌RAPD基因分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对比研究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三维重建的飞机机动动作库设计与可视化
CT三维及X线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可靠性
互联网全息位置地图迭加协议与建模制图技术
无人机影像在文物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光编码技术在犯罪现场重建中的应用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