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君
北京燕化医院消化科,北京 102500
肝硬化属于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肝损伤。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属于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原因主要在于长期肝硬化引起肝细胞大量纤维化以及坏死,导致患者肝功能逐步下降,门静脉处于高压状态,会引起食管静脉曲张和破裂[1]。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出血量较大、起病急剧、病情发展迅速,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引起失血性休克,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导致患者病情更加复杂,具有较高的治疗难度[2]。在临床上针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采取的止血方法比较多,此类疾病大多选择应用药物保守治疗,出血不可控制时可采用内镜或介入止血治疗。但是所应用的止血药物种类比较多,且药效并不相同[3]。其中凝血酶属于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药物,属于生物活性蛋白,止血效果比较理想。奥曲肽属于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对于降低门静脉高压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提升止血效果[4]。为此,该文展开对照研究,随机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该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治疗期间联合应用奥曲肽及凝血酶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从该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筛选62例展开对照研究,遵照随机数表法将所选对象划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男24例,女7例;年龄26~71岁,平均(48.57±2.76)岁;病程1~4年,平均(2.18±0.27)年。观察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28~70岁,平均(48.24±2.81)岁;病程1~3年,平均(1.89±0.29)年。对比评估对照组、观察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所选对象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符合《实用内科学》[5]中关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治疗依从性较好;研究对象年龄均为18岁以上;纳选对象临床资料、随访资料齐全;患者、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文件。
排除标准:患有恶性肿瘤者;具有先天性或者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凝血功能障碍者;具有肝肾功能不全者;对于研究期间所用药物过敏者;处于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存在意识障碍、精神类疾病、视听障碍者;伴随发生脏器功能障碍者;研究期间治疗依从性较差者;临床资料缺失者;研究中途退出者。
两组患者入院后采取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禁食、输血、维持酸碱平衡、抗休克,静脉补充电解质、保肝、降酶及营养支持治疗。治疗期间嘱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密切监测血压、心率以及出血量。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93314)及生长抑素(国药准字H20066708)止血。取艾司奥美拉唑80 mg与生理盐水100 mL混合后静滴,再取艾司奥美拉唑80 mg与生理盐水50 mL混合后以8 mg/h持续静脉泵入。取生长抑素6 mg与生理盐水50 mL混合后,先静脉推注0.25 mg,然后以0.25 mg/h持续静脉泵入。观察组则基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醋酸奥曲肽(注册证号X19990242)及凝血酶冻干粉(国药准字H43020100)治疗。取醋酸奥曲肽0.1 mg静脉注射,再取奥曲肽0.6 mg与生理盐水50 mL混合后以50μg/h持续静脉泵入。取凝血酶冻干粉2 000 U与5 mL温水混合,实施胃管注入或口服,每间隔4 h用药1次。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3 d。
治疗有效率:显效即患者治疗后的24 h以内,出血停止,黑便、呕血等相关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至正常,胃镜检查未见活动性出血;有效即患者治疗24~72 h内,出血停止,黑便、呕血等相关临床症状逐步消失,生命体征逐步恢复至正常,胃镜检查未见活动性出血;无效即患者治疗72 h后,出血未停止,黑便、呕血等相关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存在加重趋势,胃镜检查仍见活动性出血及出血倾向,还需进一步治疗[6-7]。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止血情况:对比分析对照组、观察组输血量、止血时间、再出血率以及住院治疗时间。
血流情况:分析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情况。
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于病情发展期间鼻腔出血、牙龈出血、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神经功能异常以及肝肾功能代谢障碍等相关症状发生率。
肝功能指标:采集肘正中血液,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评价患者肝功能水平,包括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8]。
血清炎症因子:分析评估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胃泌素-17(G-17)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4.19%,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icien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输血量、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对照组中发生再出血者发生率25.81%(8/31),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为6.45%(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5)。
表2 两组患者止血情况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hemosta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两组患者止血情况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hemosta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 输血量(mL) 止血时间(h) 住院治疗时间(d)观察组(n=31)对照组(n=31)t值P值227.98±61.26 382.47±57.12 10.269<0.001 18.86±3.03 23.49±4.28 4.916<0.001 7.89±1.33 11.52±2.16 7.968<0.001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0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情况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等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情况评估结果对比[(±s),mL/min]Table 4 Comparison of evaluation results of portalvein and splenic vein blood flow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mL/min]
表4 两组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情况评估结果对比[(±s),mL/min]Table 4 Comparison of evaluation results of portalvein and splenic vein blood flow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mL/min]
组别门静脉治疗前 治疗后脾静脉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1)对照组(n=31)t值P值387.98±16.44 386.97±17.12 0.237 0.814 277.86±17.03 312.49±16.28 8.184<0.001 778.68±87.49 772.74±87.06 0.268 0.789 549.89±51.33 583.52±47.16 2.686<0.001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肝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肝功能等指标对比(±s)Table 5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5 两组患者肝功能等指标对比(±s)Table 5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 ALT(U/L) AST(U/L) TBil(μmol/L) ALB(g/L)观察组(n=31)对照组(n=31)t值P值54.66±6.92 81.79±7.25 15.072<0.001 55.62±5.86 77.52±6.04 14.489<0.001 34.72±3.16 38.12±2.88 4.428<0.001 29.65±3.05 26.24±2.85 4.548<0.001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等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对比(±s)Table 6 Compararison assessment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6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对比(±s)Table 6 Compararison assessment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PCT(ng/mL)治疗前 治疗后G-17(pmol/m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1)对照组(n=31)t值P值6.52±1.32 6.44±1.34 0.237 0.814 2.63±0.33 4.24±1.01 8.436<0.001 0.82±0.12 0.84±0.15 0.579 0.564 0.34±0.06 0.41±0.10 3.342 0.001 20.01±4.51 20.44±4.25 0.386 0.701 7.48±1.71 11.63±3.12 6.494<0.001
肝硬化是由多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而来的疾病,常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肝炎、肝脏血液循环障碍、自身免疫性肝炎、长期服用肝脏损伤药物、胆汁淤积、遗传代谢性疾病、营养障碍及血吸虫感染等。上述病因均会加速肝脏纤维化进展,导致患者肝脏细胞广泛坏死,肝脏正常结构以及功能均会受到严重破坏[9]。肝硬化病程比较长,因长期受到肝脏疾病的困扰,患者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水、腹泻以及内分泌紊乱等相关症状,对于患者日常生活具有严重影响[10]。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黏膜糜烂溃疡出血,与门脉高压症具有密切联系。疾病发生后患者会因肝硬化后肝脏组织结构异常、机体血液回流不畅以及门静脉侧支循环大量开放引起食管静脉曲张,导致患者出现胃黏膜充血以及水肿等症状[11]。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量比较大,具有较高的再出血率,可能会引起肝肾综合征、腹膜炎等相关症状,导致患者凝血功能以及肝脏损伤加剧,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采取合理的药物治疗措施对于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2-13]。
该次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74.19%,止血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肝肾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血流情况、血清炎症因子等指标数值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情况以及血清炎症因子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所得研究结果和袁勇涛等[14]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其研究资料中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00%,高于对照组的73.00%(P<0.05)。分析原因如下:奥曲肽属于生长抑素类似物,属于首个人工合成且具有生长抑素功能的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胃泌素分泌和胃酸-胃蛋白酶,可以选择性减少门静脉以及侧支循环血流量,对于降低食管胃底静脉压力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有效抑制胃肠蠕动。且奥曲肽可以通过胃酸、胃泌素以及胃蛋白酶分泌的抑制作用改善胃黏膜血液供应,有利于降低胃酸对于肠胃产生的刺激性作用,进而减轻胃黏膜溃疡程度,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14]。凝血酶属于水解蛋白质酶,具有广泛的止血范围,可以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有利于加快出血点凝结,达到促进血液凝固的效果,可以进行血块性质的稳定,进而达到止血目的,在脏器出血、小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中被广泛应用[15]。凝血酶进入胃部组织后可以迅速到达出血部位,可以促使血液凝结为凝血块,对于缩短患者出血时间及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具有确切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16]。奥曲肽及凝血酶联合应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确切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止血的同时可降低门静脉压力,有利于提升整体治疗效果[17-18]。
综上所述,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期间联合应用奥曲肽、凝血酶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积极意义,具有理想的止血效果,在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以及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在临床上具有借鉴以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