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临床分析

2022-04-18 09:52高佑方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室性利多卡因胺碘酮

高佑方

菏泽市立医院内科,山东 菏泽 274000

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等不良后果,进而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1]。目前,静脉输注利多卡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方法,其对于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2]。但利多卡因药物的广泛使用,暴露出该药物可能导致患者严重心律失常的问题,同时其可能增加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和精神异常的风险,总体疗效并不理想[3]。现代研究表明,胺碘酮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存率,对比利多卡因治疗效果良好[4]。该文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胺碘酮的临床疗效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9~67岁,平均(56.9±4.7)岁;27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3例接受溶栓治疗。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7~66岁,平均(55.8±4.9)岁;28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2例接受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各项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肌钙蛋白水平高于标准水平者;②伴有缺血性胸痛者;③心电图检查结果,ST-T有动态演变者;④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发作时间超过15 min者[5];⑤家属同意该次研究者。

排除标准:①疾病发作前,12 h内接受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者;②继发性心律失常者,或缓慢性心律失常者;③重度心律失常并心力衰竭Ⅳ级者;④低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者[6]。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34020932,规格5.0 mL∶0.1 g,玻璃安瓿5支/盒)治疗,首次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药物剂量按1.0 mg/kg标准控制,后按0.5 mg/kg每10分钟标准控制。直至患者室性心律恢复正常,或利多卡因总量达到3.0~4.0 mg/kg,维持剂量则控制在20.0~40.0μg/(kg·min)[7]。

研究组患者给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国药准字H20044923,规格2.0 mL:150.0 mg×10支)治疗,静脉注射给药,胺碘酮的初始剂量按150.0 mg标准控制,时间控制在10 min,后观察30 min,如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取150.0 mg胺碘酮参照1.0 mg/kg标准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持续6 h后,将剂量调整至0.5 mg/kg[8]。

给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心率的变化情况,如果患者心率降低至50次/min,应及时减小药物剂量,或直接停药。两组疗程均为7 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有效率。显效:治疗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消失,或减少超过90.0%,或转复为窦性心律,且随访期无复发病例;有效:室性心律复转为窦性心律,或减少50.0%~90.0%,随访期内复发;无效:服药后,各项症状无变化,或室性心律失常减少低于50.0%,或出现恶化发展。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服药期间浅静脉炎、心衰加重、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情况。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间等相关指标。相关指标由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得到。

1.4 统计方法

采用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otal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3 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治疗前后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间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frequency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QRS wave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间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frequency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QRS wave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组别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次)治疗前 治疗后QRS波时间(s)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1 263.0±102.0 1 274.0±143.0 0.396>0.05 808.0±124.0 914.0±137.0 3.628<0.05 0.133±0.013 0.135±0.008 0.829>0.05 0.071±0.012 0.093±0.009 9.276<0.05

3 讨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般围绕控制病情恶化、维持窦性心律、保证复率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等要求进行[9]。考虑到不同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对不同复律药物有着差异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表现,在给予患者药物复律治疗时,必须严格掌握各项禁忌证和适应证,以确保复律药物发挥其正常的效用,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10]。

利多卡因是传统治疗方案中的常规药物,属于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药物进入人体后,抑制心室肌细胞钠离子内流,促进钾离子外流,最终达到控制心肌自主性降低,延长有效不应期的目的[11]。利多卡因的治疗剂量,并不会对心脏的传导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各类心律失常中均有广泛应用[12]。但利多卡因较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收缩功能降低等不良反应,因此药物的整体疗效并不理想[13]。同时,利多卡因的给药方式较为局限,仅能通过静脉给药,不能口服给药,且静脉给药过程中,存在轻度的负性肌力作用,会增加患者出现心室停搏的风险,也存在导致患者心律失常的风险[14]。综合以上几点,利多卡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并不十分适用。

胺碘酮属于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进入人体后对心肌有电生理干预作用,能有效延长心肌的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抑制突触钠离子流量,进而对心肌起到良好的电生理抑制作用[15]。同时,胺碘酮对于心肌α和β受体拮抗作用,具有轻度的促进作用,药物本身带有一定的Ⅰ类和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性质,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还可对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起到协同的作用[16]。对比利多卡因,胺碘酮的药物效果更显著,研究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仅为8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P<0.05),即说明这一点。不良反应方面,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药物治疗,患者可能出现的多数不良反应,仅与胺碘酮药物的总积累量有关,且药物过敏反应不受总积累量影响,因此只要做好胺碘酮药物剂量的科学控制,就可以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7-18]。

该组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仅有2例患者出现低血压症状,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有9例患者分别出现浅静脉炎、心衰加重、低血压等症状,发生率为22.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检测指标均出现好转,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胺碘酮的给药途径更加丰富,口服用药也可达到延长心房和心室复极化时间的积极作用,不仅有利于减慢窦性心律,并且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良好,对于提高治疗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19]。这一结果证明,对比利多卡因,胺碘酮可以更有效地对患者钙离子和钠离子的去极化引发的自律性产生抑制,并由此产生控制细胞兴奋性降低的作用,进而达到控制心室率降低和终止心律失常的目的。从不良反应来看,利多卡因作为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针对缺血心肌和重症心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因此与胺碘酮相比,负性肌力作用更明显,更容易引发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即胺碘酮的药物安全性更好。国内学者研究中,择选2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利卡多因组)和观察组(胺碘酮组)对胺碘酮的疗效进行了探究,其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且胺碘酮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优于利卡多因组,其结果与该研究相近: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的80.0%,证实该结论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真实性[20]。

综上所述,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显著,不仅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且药物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室性利多卡因胺碘酮
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室性期前收缩评估与管理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加拿大警示2%利多卡因凝胶婴幼儿严重副作用的潜在风险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