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累积病Ⅲ型并发横纹肌溶解症1例并文献复习

2022-04-18 09:52李蕴熙刘江琳赵翠芬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横纹肌糖原门静脉

李蕴熙,刘江琳,赵翠芬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山东 济南 250012

糖原累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罕见遗传病,根据缺陷酶类型的不同,分为0-ⅩⅤ共16种类型[1]。GSDⅢ型是编码糖原脱支酶的AGL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酶活性缺乏导致糖原分解障碍,形态结构异常的短侧链糖原在肝脏、肌肉中广泛贮积,导致肝大、低血糖、高脂血症、生长迟缓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是多种因素导致横纹肌细胞损伤、细胞膜结构破坏、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升高、血尿肌红蛋白阳性等,儿童少见。运动诱发的RM在糖原累积病患儿中以GSDⅤ型(McArdle病)为主,GSDⅢ型并发RM罕见,且GSDⅢ型患者青春期时肝大、代谢紊乱症状多已改善,肌病表现尚不典型,易误诊、漏诊。该文将于2021年5月11日对1例GSDⅢ型并发RM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文献,总结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患儿男,13岁2个月,因“运动时晕厥1次”入院。患儿2021年5月11日体育课跑几百米时出现晕厥,意识恢复后自觉腿痛、胸痛、无力、多汗,无发热、咳嗽等其他症状,查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最高值25 880 U/L[参考范围(下同):26~174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772 U/L(0~25 U/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152 U/L(5~40 U/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393 U/L(8~40 U/L),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1 693 U/L(109~245 U/L),肌红蛋白(myoglobin,MB)>3 000 ng/mL(0~80 ng/mL),血糖、肾功能正常。尿蛋白1+,尿隐血3+,尿红细胞0/μl,病程中未见尿色异常。呼吸道病原体、凝血系列、肝炎系列、脑电图、颅脑CT无异常。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给予“补液、保肝”等治疗15 d,腿痛、胸痛好转,复查ss肝酶、肌酶仍高,见表1。于2021年5月27日就诊于该院。患儿既往体健,系G2P3,出生史、生长发育史无异常。父母非近亲婚配,G1P1、G1P2为双胞胎女孩,18岁,体健,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表1 不同时间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Laboratory examination results of children at different times

体格检查:体温36.3℃,心率102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33/70 mmHg,体质量77 kg,身高160 cm,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0.0 kg/m2。神志、精神好,体型肥胖,发育正常,无特殊面容。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出血点等,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初步诊断:①晕厥原因待查;②肝酶、肌酶升高原因待查:横纹肌溶解症,遗传代谢病。

入院后完善检查:ALT 83 U/L[参考范围(下同):9~50 U/L],AST 115 U/L(15~40 U/L),CK 1 484 U/L(38~174 U/L),CK-MB 66.4 ng/mL(0.3~4.0 ng/mL),LDH 315 U/L(120~230 U/L),血清Mb 272.5 ng/mL(0~70 ng/mL),血糖3.86 mmol/L(3.9~6.1 mmol/L),铜蓝蛋白143.18 mg/L(150~300 mg/L),血清乳酸2.6 mmol/L(0.7~2.1 mmol/L),血清氨44μmol/L(9~33μmol/L),血常规、尿便常规、血电解质、肾功、血脂、甲胎蛋白、肌钙蛋白I、N端脑钠肽前体、甲状腺功能、风湿相关抗体无异常。超声心动图:肺动脉瓣返流(轻度),三尖瓣返流(轻度)。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ST呈J型抬高,一过性T波改变。颅脑MRI平扫:左颞极前内侧蛛网膜囊肿待排,腺样体肥大,额窦炎症;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肝硬化,脾大,下腔静脉肝内段局部略窄;门静脉血管CTA:门静脉管腔略增宽,以门静脉左支矢状部为著,考虑门静脉高压。见图1。上消化道造影:食道正常,胃窦炎。

图1 腹部CT+门静脉CTA:肝脏形态失常,左右叶比例失调,边缘呈波浪状;脾大;门静脉管腔增宽Figure 1 Abdominal CT+portalvein CTA:liver morphology is abnormal,left and right lobes are out of proportion,with wavy edges;splenomegaly;portalvein lumen widening

患儿符合RM诊断标准[2]:①肌痛、肌无力等临床表现;②CK>1 000 U/L;③血尿肌红蛋白升高;④尿潜血阳性,但镜下无红细胞;⑤除外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RM诊断明确。经详细询问病史、积极完善检查,补充以下信息:①患儿近1年来易饥饿、易头晕,进餐后缓解;②平时运动后易疲劳;③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④可排除感染、药物、中毒、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结缔组织病等诱发RM的可能病因。结合上述临床资料,考虑遗传代谢病如线粒体肌病、脂肪或糖代谢紊乱可能性不能除外,经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后,对其一家五口进行基因测序,发现患儿AGL基因c.1735+1G>T纯合突变,其父母及两个姐姐均存在c.1735+1G>T杂合突变。见图2。最终诊断:①糖原累积病Ⅲ型;②横纹肌溶解症。

图2 患儿及其父母、姐姐基因测序结果Figure 2 The results of gene sequencing of the child,his parents and sister

2 讨论

RM病因分为获得性与先天性[3],获得性病因包括药物、中毒、感染、内分泌代谢异常、自身免疫性肌病等,先天性病因包括糖代谢障碍、脂肪酸代谢障碍、线粒体肌病、肌营养不良等,其中儿童RM以感染诱发最常见,其次与运动相关[4]。GSD合并RM患儿主要见于GSDⅤ型、GSDVⅡ型、GSDXⅡ型,GSDⅢ型并发RM罕见,尚无相关病例报道。

GSDⅢ型是AGL基因突变导致糖原脱支酶活性缺乏引起的糖原分解障碍性疾病,糖原脱支酶为双功能酶,具有低聚-(1,4→1,4)-葡聚糖转移酶和ɑ-1,6-葡萄糖苷酶两种催化活性,分别参与转移糖原侧链末端3个葡萄糖残基至直链、分解糖原分支点的ɑ-1,6-糖苷键,见图3。根据缺陷酶的类型及受累器官不同,GSDⅢ型分为a,b,c,d,4种亚型,GSDⅢa型约占85%,肝脏、肌肉均受累;GSDⅢb型约占15%,仅肝脏受累;GSDⅢc型、GSDⅢd型罕见。该患儿诊断为GSDⅢa型。

图3 糖原分解过程(六边形表示葡萄糖单体)Figure 3 Glycogen decomposition process(Hexagon represents glucose monomer)

GSDⅢ型患者在儿童期表现为肝病相关症状,如肝肿大、酮症性低血糖、高脂血症、生长发育迟缓等,因糖异生不受影响,严重低血糖少见。此类表现多在青春期后改善[5],可能与肝脏进行性纤维化及葡萄糖需求量相对减少有关,并非肝病逆转。相关文献报道,GSDⅢ型患者异常糖原贮积造成肝细胞损伤,在病程早期即普遍存在肝纤维化,随着患者预期寿命延长,成年期可能出现严重肝脏并发症如肝硬化、肝细胞癌等[6]。该患儿ALT、AST、空腹血糖轻度异常,血脂正常,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出现早,远期出现肝功能衰竭、肝癌的风险大,应密切随访。

由于肌细胞内糖原持续贮积,GSDⅢ型患者多于30~40岁表现出进行性肌无力、肌萎缩等肌病症状[7]。Preisler N等[8]的研究表明,GSDⅢ型年轻患者运动不耐受与骨骼肌能量供应不足有关,运动前补充葡萄糖可提高运动耐力,通常不出现肌挛缩、RM等严重并发症。ATP是骨骼肌收缩直接供能物质,跑步、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时,ATP主要来源于糖原代谢[9]。与GSDⅤ型不同,GSDⅢ患者体内糖原磷酸化酶活性正常,运动早期糖原分解产生1-磷酸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后经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等途径,产生ATP为骨骼肌收缩提供能量,因此GSDⅢ型患者一般不会在运动早期发生“能量危机”出现RM。该患儿运动早期无不适,运动时间较长时,因糖原代谢受阻,血糖水平持续降低,低血糖导致意识丧失,同时ATP产生不足,肌细胞Na+-K+泵、Ca2+泵等功能受损,细胞内Na+、Ca2+浓度升高,细胞肿胀,钙依赖蛋白酶、磷脂酶被激活,细胞膜破坏,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液循环,导致RM[10]。心脏受累以无症状性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肥厚为主)最常见[11],亦可表现为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5],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猝死。该患儿目前无心肌肥厚、心律失常,需继续随访,及时发现病变,避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AGL基因位于染色体1p21,全长85 KB,含35个外显子,目前ClinVar数据库已有180余种致病性突变,包括一系列无义突变、错义突变、剪切突变等,尚未发现突变热点区。该患儿AGL基因c.1735+1G>T纯合变异,其父母及两个姐姐为c.1735+1G>T杂合携带者。c.1735+1G>T使内含子区第1735+1位碱基由鸟嘌呤突变为胸腺嘧啶,破坏了固有的经典剪接受体位点,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导致AGL基因编码酶活性缺失,该变异是亚洲人最常见的变异类型[12]。

GSDⅢ型治疗主要是通过饮食管理维持血糖平稳,但应避免高糖摄入。生酮饮食、高蛋白饮食或补充生玉米淀粉对改善低血糖、肝肿大、生长迟缓、心肌肥厚等的有效性均有报道[13-16]。肝移植术适用于严重肝功能障碍、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缓解症状,但可能导致肌病、心肌病恶化,应谨慎选择。未来基因相关治疗有可能成为新的有效治疗手段[17-18]。该患儿明确诊断后给予高蛋白饮食,随访3个月,空腹血糖控制正常,运动不耐受症状较前好转,其他症状改善证据仍需进一步随访。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横纹肌溶解的患儿应首先明确是否存在获得性病因,不明原因者建议全面完善检查,避免误诊、漏诊;当患儿轻度活动即出现横纹肌溶解,应考虑是否存在遗传代谢性疾病;另外,临床医生应提高对罕见病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横纹肌糖原门静脉
肝细胞癌治疗方式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TACE联合TIPS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
门静脉高压症是什么?
小龙虾遭遇国家卫健委点名警告
运动太疯狂,小心横纹肌溶解!
肌糖原超量恢复的研究历史与进展
吃小龙虾会导致横纹肌溶解吗
抑制糖原合成激酶3a可减轻6—羟基多巴引起的SH—SY5Y细胞损伤
什么是糖原异生
浅议糖原的分布及肌糖原的利用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