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核磁共振成像(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单纯颈动脉斑块的效果差异

2022-04-18 09:52翁定美周磊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多普勒颈动脉斑块

翁定美,周磊

1.石柱县人民医院超声科,重庆 409199;2.石柱县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 409199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诸多临床研究认为,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管腔狭窄程度有关,并且认为管腔狭窄并非预测患者预后的唯一方法[1-3],所以对颈动脉斑块进行成分分析具有必要性[4-5]。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MRI都是临床诊断颈动脉斑块的常用方法,为了解这两种检查方式在单纯颈动脉斑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该文选取了200例人民医院超声科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或MRI检查的单纯颈动脉斑块患者,并对其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例人民医院超声科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或MRI检查的单纯颈动脉斑块患者,其中男128例,女72例;年龄49~78岁,平均(60.58±4.37)岁。

纳入标准:①生命体征平稳;②临床资料完整;③自愿参与该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者;②心肺功能障碍者;③MRI检查禁忌证者;④该研究药物过敏者;⑤不配合者。

1.2 方法

200例单纯颈动脉患者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检查。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使用检查前叮嘱患者平静休息30 min,取仰卧位,将下颌抬高后,使颈前部能够充分显露出来。合理设置各参数后,使用探头对颈跟处进行横向扫描,然后向头侧移动,使颈总动脉、分叉后颈内动脉、颈动脉窦部能够充分显露出来,仔细观察血管内膜及动脉硬化斑块情况,对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部位、性质及数量等做好记录,对于IMT超过1.2 mm的患者即可确定为存在颈动脉斑块,并根据其回声特征进行斑块分型。硬斑影像学表现为斑块边界清晰,呈强回声,后方伴声影。扁平斑的IMT在1.2 mm以上,分叉部厚度在1.4 mm以上,增厚内膜表现为稍低或中等偏强回声。溃疡斑影像学检查在横断、纵断切面均可见斑块表面缺损,边缘锐利。软斑可表现为中、低回声,外形可见隆起性改变。其中扁平斑与硬斑均属于稳定性斑块,溃疡斑块和软斑都属于不稳定斑块。

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对患者的颈总动脉远端、颈内外动脉起始处、颈总动脉分叉处等部位进行扫描,予以快速自旋回波和梯度回波序列扫描,根据影像检测结果进行分型,以管壁厚度基本正常,管壁未出现钙化的情况为Ⅰ、Ⅱ型;血管内膜弥漫性增厚,或存在小的无钙化偏心性斑块为Ⅲ型;存在大的坏死脂质核心,伴有少量钙化为Ⅳ型;纤维粥瘤为Ⅴ型;斑块表面溃疡,伴有血栓形成或斑块内出血为Ⅵ型;钙化斑块为Ⅶ型;无脂质核心的纤维斑块并伴有少量钙化为Ⅷ型;以Ⅳ~Ⅵ型为不稳定斑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颈动脉斑块诊断情况,并对两组颈动脉斑块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手段对颈动脉斑块诊断结果比较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高分辨率MRI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者对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斑块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手段对颈动脉斑块诊断结果的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is results of carotid plaques by two inspection methods[n(%)]

2.2 影像学结果分析

该研究所选患者中有2例治疗3个月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治疗期间彩超均显示为低回声斑块,且无溃疡,但是MRI检查可见患者左颈外动脉存在坏死脂质核心,颈内动脉存在斑块内出血和纤维帽破裂的情况。见图1。

图1 高分辨率MRI影像学表现Figure 1 High-resolution MRI imaging findings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生活压力增大和饮食结构的调整,各类疾病发生率也具有显著上升趋势[6]。颈动脉硬化斑块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当前普遍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7-9]。有研究认为,管腔狭窄程度是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但也有学者认为,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不稳定斑块破裂是导致急性脑血管事件的最主要原因[10-11]。因此,早期发现和准确评价颈动脉斑块,进一步明确其性质,有助于临床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延缓患者的疾病进展[12]。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临床可用于颈动脉斑块检测的方法较多,如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MRI等[13]。DSA是临床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的金标准,能够较好地反映患者颈动脉斑块表面形态,但是无法体现斑块的稳定性及重构等情况,且属于有创操作,会对患者造成一定创伤,价格较为昂贵,部分患者无法接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14]。MRI是一种具有较高组织分辨率的检查方法,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患者血管壁结构等情况,在进行颈动脉斑块诊断时,通过利用T1加权像(黑血)技术,能够较好地显示出复杂斑块中的各成分及血管壁结构,从而将血栓、钙化等斑块内部组织有效区别开来,更为清晰准确地显示出患者的管腔狭窄情况[15]。另外,应用3D-TOF MRA成像技术,能够对表面钙化和纤维帽破溃进行更为准确地判断,且检查时各序列均具有相应的优势[16]。因此,通过利用MRI检查,不仅能够较好地检测出患者的动脉斑块负荷,而且能够对斑块组成成分特征进行检测,从而为斑块的转归评价和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重要依据[17]。但是该检查方法也存在检查时间长、价格昂贵等不足,导致较多患者不愿接受该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创、费用低廉和能够重复检查等优势,在临床各类疾病中广泛应用[18]。通过对颈动脉斑块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较好地分辨动脉管壁内膜及中膜等情况,多方位和多角度对患者的斑块形态、大小等进行观察,可较好地反映患者的血管血流及充盈情况,早期发现和判断颈动脉斑块性质,可使临床诊断结果更为可靠[19]。但是该检查会受到操作医生熟练度的影响,且对斑块的成分分析能力较弱。因此,在采用该方法进行检查时,需要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检查。该研究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均具有较好的颈动脉斑块检出效果。

对于已经检出的颈动脉斑块患者,临床需及时予以有效的干预和治疗,除了常规的生活方式转变手段外,药物治疗方面也取得了极大进展。有研究表明,在颈动脉斑块患者中应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延缓患者的疾病进展,对患者的预后改善作用显著[20]。对于他汀类药物在颈动脉斑块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诸多研究证实,其中以瑞舒伐他汀较为常用,成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的首选药物。对于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机制为:①该类药物能够有效减少内皮细胞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增加一氧化氮合成,使患者的内皮功能得到有效改善;②该类药物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性质,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得以改善;③能够增强一氧化碳合成酶的活性,从而发挥出较为理想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④能够对抗Ⅶ因子的凝血活性,使患者的纤溶蛋白活性得到有效提升;⑤能够减少胆固醇在巨噬细胞内的聚集。该研究结果显示,高分辨率MRI的斑块成分检出作用和多普勒超声相当,临床在具体诊断过程中,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最大限度减轻患者创伤,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均具有较好检出效果,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性使用。

猜你喜欢
多普勒颈动脉斑块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