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胚培养为主时解冻卵裂期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分析

2022-04-18 13:56:50张小霞王辉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卵裂囊胚胚胎

张小霞,王辉田,李 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中心,广东广州 510630)

近年来囊胚培养已成为各生殖中心的主流,延长胚胎培养至囊胚阶段可以更好地评估胚胎的发育潜能,选择最优的胚胎移植,让病人更快获得妊娠,尤其是单囊胚移植,可以在控制多胎妊娠的同时维持高的临床妊娠率;另一方面,囊胚移植时子宫内膜更接近生理状态,容受性更好;囊胚比卵裂胚更耐受低温冻存,具有解冻复苏率更高等优势[1-2]。但是,全部卵裂胚行囊胚培养存在一定风险,一旦养囊失败,病人面临无胚胎移植的风险[3]。因此,为最大限度地鼓励患者接受囊胚培养,保证病人有胚胎移植的机会,本中心对大部分病人在胚胎发育第三天冷冻保存1~2 枚胚胎,剩余胚胎全部行囊胚培养。囊胚移植可以获得相对更高的种植率和妊娠率,因此,在解冻移植周期,通常优先选择移植囊胚,本中心解冻单囊胚移植的总体临床妊娠率65%左右,与国内外报道的囊胚移植的妊娠率近似[4-5]。但在总的解冻胚胎移植周期中,仍有相当比例的解冻卵裂期胚胎移植。因此,在以单囊胚移植为主的移植策略下,这些冷冻卵裂期胚胎来自哪些人群、胚胎质量如何、妊娠结局如何?本研究根据是否行囊胚培养及是否有可用囊胚,将解冻卵裂期胚胎移植分为无养囊组、养囊失败组、养囊成功组,对近5 年解冻卵裂期胚胎移植结局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我们纳入了本中心2015 年9 月至2020 年6 月共1 607 例卵裂期胚胎解冻周期,分析了不同群体的患者基本特征,妊娠情况,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等,评估D3卵裂胚冷冻及移植的临床价值,为目前以养囊为主的临床方案提供反馈,为进一步优化胚胎冷冻及移植策略提供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已取得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5 年9 月至2020 年6 月的解冻卵裂期胚胎移植周期,排除女方伴有子宫内膜、宫腔粘连等宫腔疾病,以及解冻胚胎来源于不同取卵周期、冻卵周期、晚补救卵裂胚等特殊情况,共包括1 607例解冻卵裂期胚胎移植。根据是否在第三天进行囊胚培养及是否有可用囊胚,分成无养囊组(1 200例)、养囊失败组(98 例)和养囊成功组(309 例)三个组。养囊失败组定义为无可利用囊胚形成,无囊胚移植史;养囊成功组为有可用囊胚,且有移植冷冻囊胚但未能妊娠史。养囊成功组共486 例,但本研究仅纳入至少有一次解冻囊胚移植失败史的病例(309例),本组也不包括D5新鲜移植后无冻存囊胚,或解冻时优先解冻卵裂胚,以及解冻囊胚成功妊娠(解冻卵裂胚生育二孩/三孩)的患者。

1.2 方法

1.2.1 体外受精与胚胎培养 当2~3 个主导卵泡直径达到18 mm 时,当日抽血查性激素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使用的仪器是罗氏Cobas e602 化学发光仪检测,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4 000~10 000 U 或者重组hCG 250 μg 进行扳机,注射后36~38 h取卵。根据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适应症,结合男方当日精液优化处理后情况选择授精方案。

1.2.2 胚胎评分 根据胚胎卵裂球数目,卵裂球大小均一性以及碎片量对胚胎进行评分。卵裂球1级:细胞大小均匀,形态规则,胞质均匀清晰;2 级:细胞大小略不均匀,形态略不规则;3 级:细胞大小明显不均;碎片评分:1分:碎片<10%;2分:大多数碎片局部分布,碎片量10%~25%;3 分:碎片量>25%,≤50%。卵裂球数目小于四个同时碎片量≥50%时为不可用胚胎。优质卵裂期胚胎为第三天卵裂球数目6~10 个,细胞大小均匀,碎片量<10%。

1.2.3 胚胎的冷冻及解冻 所有胚胎冷冻、解冻均采用日本加藤商品化试剂套装。胚胎冷冻时将胚胎放入平衡液(equilibration solution,ES),计时,室温10 min,接着将胚胎移入玻璃化冷冻液(vitrification solution,VS)60 s,当时间还剩10 s 左右时,将胚胎放在载杆尖端处,立即投入液氮中。胚胎解冻时找出患者需要解冻的胚胎,双人核对载杆标签上胚胎个数、胚胎阶段、冷冻日期,将载杆立即浸入解冻液1(warming solution 1,WS1)中37 ℃,轻轻晃动使胚胎从载杆滑入解冻皿,1 min 后将胚胎转移至WS2 液中,室温计时3 min,接着转移至WS3,室温5 min,再移至2 个WS4 中,室温各3 min,最后转移至3037 移植皿,放入培养箱等待移植,卵裂期胚胎解冻后至少一半及以上卵裂球复苏定为胚胎存活。

1.2.4 内膜的准备 主要的内膜准备方案是自然周期和人工周期方案(HRT)。自然周期适合于排卵正常的患者,于月经周期第10 天开始B 超监测排卵及内膜厚度,当卵泡直径>14 mm 时,每天监测尿LH,同时监测激素LH、E2、P 水平,当血LH 值大于基础值2倍以上或者>20 U/L,则认为血LH出峰。在尿LH 峰出现当天(D0)抽血查激素LH、E2、P,移植时间在LH 峰值后的第三天(D3)或者第五天(D5)。人工周期方案(HRT)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低雌激素水平或者无自然排卵等,从月经周期或者撤退性出血的第1~3 天开始,戊酸雌二醇2~8 mg/d,8~14 d后根据B超监测的内膜情况,调整剂量。如果内膜厚度小于8 mm,或者E2 水平<200 pg/mL,添加芬吗通1~2 mg 阴道给药。当内膜达到8 mm 后,抽血查E2,当E2≥200 pg/mL 时每天肌注40~60 mg 黄体酮,黄体酮注射第4 天移植第三天卵裂期胚胎。

1.2.5 妊娠检查 胚胎移植后14 d,晨尿查hCG 或测定血β-hCG 水平判定是否妊娠。临床妊娠定义为孕7周B 超探及孕囊,活产为获得孕28周以上活产胎儿。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3.0 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定量资料基本服从正态分布用均值±标准差()表示,3 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3组间采用非参数检验。率与构成比采用χ2检验;有临床意义的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纳入解冻胚胎移植周期的基本情况

本中心2015年9月至2020年6月总共5 327例解冻胚胎移植周期,其中3 378 例解冻囊胚移植周期,解冻卵裂期胚胎移植周期总共1 907例,排除子宫内膜因素及特殊情况如积攒胚胎等的卵裂期胚胎移植,本研究共包括1 607 例解冻卵裂期胚胎移植,占总解冻周期的30.2%,本中心近年来高龄病人增加,相应增加了解冻卵裂胚移植在总的解冻周期中的比例,以及无养囊组在总研究人群中的占比(表1)。

2.2 三组人群的基本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比较

共纳入1 607 个解冻卵裂胚周期,其中未养囊组1 200 例、养囊失败组98 例(占总养囊周期数的2.1%)、养囊成功但移植解冻囊胚失败组共309 例(占总体养囊周期数的6.6%)。分析3 组人群的年龄、不孕年限、女方BMI、授精方式、不孕类型、获卵数、D3优胚数、移植胚胎数等基本资料,结果发现3组间的女方年龄、基础FSH、BMI、原发不孕占比、获卵数、D3 优胚数均有统计学差异。未养囊组女方年龄更高,基础FSH更高,原发不孕占比更低,获卵数,D3优胚数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3组人群的不孕年限、IVF受精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3 组间移植胚胎数无明显差异。至少移植1 枚优胚的比例在无养囊组最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T 的比例在3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妊娠率在3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表1),养囊成功组即使有移植解冻囊胚失败史,移植卵裂期胚胎的临床妊娠率仍然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即46.9%vs.36.7%(养囊失败组)vs.32.0%(未养囊组)。但是当病人年龄<35岁时,3组间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人年龄在35~40 之间时,临床妊娠率有显著差异,养囊成功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2,年龄大于40岁时仍然存在此趋势,由于病例数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组间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解冻卵裂期胚胎移植患者基本资料及临床结局分析Table 1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thawed cleavage-stage embryo transfer

2.3 影响未养囊组妊娠结局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未养囊组的临床妊娠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降低,<35 岁临床妊娠率为49.0%,35~40 岁妊娠率30.4%,>40岁妊娠率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35 岁人群相比,>40 岁人群妊娠率下降明显,OR 95%CI 为0.143(0.096,0.212),P<0.001。72.8%患者至少有1 枚优胚移植,移植至少一枚优胚妊娠率显著增加,OR 95%CI 为1.565(1.076,2.276),P=0.019。此组病人影响妊娠率的主要因素是病人年龄,及移植胚胎质量(是否移植优胚)。获卵数、D3优胚数、受精方式及内膜准备方案不影响妊娠结局。此组病人异位妊娠率1.3%,早期流产率24.2%,双胎率24.2%(表2)。

表2 未养囊患者中影响解冻卵裂胚移植妊娠结局的logistic分析Table 2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of patients without blastocyst culture

2.4 影响养囊失败组妊娠结局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养囊失败组病例数较少(98 例),临床妊娠率略高于未养囊组(36.7%vs.32.0%)。75.5%患者至少有1 枚优胚移植,临床妊娠率随年龄增加有逐渐降低的趋势,<35岁妊娠率47.8%,35~40岁妊娠率32.4%,>40 岁妊娠率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胚胎质量(是否移植优质胚胎)不影响妊娠率,33.3%vs.37.8%。此外,获卵数、D3优胚数、受精方式均不影响该组妊娠率(表3)。

表3 养囊失败病人中影响卵裂胚冻胚移植妊娠结局的logistic分析结果Table 3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of patients who had no transferable blastocysts

2.5 影响养囊成功组妊娠结局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养囊成功组临床妊娠率最高,46.9%。年龄不影响妊娠结局,<35岁妊娠率与35~40岁妊娠率无差异(49.2%vs.47.1%),>40 岁妊娠率略低(26.1%),但是病人例数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获卵数、D3 优胚数、可用囊胚数、移植胚胎质量(是否移植优胚)均不影响该组妊娠率,P>0.05。剩余冻存囊胚数≥1 的妊娠率显著高于无囊胚剩余组,OR 95%CI 为4.991(2.558,9.739),P<0.001,此外,ICSI 组临床妊娠率略高于常规IVF 组,OR 95%CI为1.78(0.99,3.22),P=0.055(表4)。

表4 养囊成功患者影响解冻卵裂胚移植临床妊娠率的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4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of patients who had failed pregnancy with frozen blastocyst transfer(s)

3 讨论

解冻胚胎移植已经有超过30 年的历史,临床妊娠率逐年提高,尤其是近年来采用玻璃化冷冻技术,囊胚复苏率超过95%[6]。玻璃化冷冻采用高浓度的冷冻保护剂,在快速降温过程中形成玻璃态,防止冰晶形成导致的细胞内结构损伤[7]。另一方面,随着胚胎培养技术的进步,囊胚培养、囊胚移植逐渐常态化,成为较多IVF 中心的主要移植模式,尤其是解冻单囊胚移植。为鼓励病人选择囊胚培养及移植,本中心为养囊病人常规冻存1 至2 枚卵裂期胚胎(年轻反应好,或不适宜双胎者冷冻1 枚;D3 胚胎质量稍差者冷冻2 枚,1 枚优胚加1 枚质量中等的胚胎),其余胚胎养囊,以防止养囊失败患者无胚胎移植。高龄或者卵巢储备差的患者仍然常规行卵裂期胚胎冻存或移植。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在目前以养囊及解冻囊胚移植为主的情况下,解冻卵裂期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及影响结局的因素。

本研究将解冻卵裂期胚胎移植周期分为无养囊组、养囊失败组及养囊成功组,D3 无养囊组主要为高龄患者,以及卵巢储备差的年轻患者。我们的结果与既往研究一致,影响妊娠率的主要因素是年龄以及胚胎质量(表2)。小于35岁,临床妊娠率可达49.0%(222/453)。如果同时移植优质胚胎,临床妊娠率可达54.9%。因此,年轻少卵、胚胎评分高的患者无需养囊,解冻卵裂胚移植可获得与囊胚移植相似的临床结局,而囊胚培养的结果受体外培养条件的影响,培养液PH、渗透压、培养环境的氧浓度、温度、不同品牌的培养液、不同批号的培养液等均影响胚胎体外发育,造成一定程度的胚胎损耗[8-9]。因此,对于获卵数及D3 胚胎数有限的患者,卵裂期胚胎冷冻及移植是更安全的选择。

囊胚培养是通过延长胚胎培养,选择更有发育潜能的胚胎,因此囊胚移植周期的种植率和活产率明显高于卵裂期胚胎移植[10-11]。虽然体外胚胎培养技术逐年提高,但是目前尚不能完全模拟体内环境,尤其是培养环境易于波动的实验室,延长胚胎培养至囊胚阶段可能进一步影响胚胎发育潜力。另外部分患者的胚胎对外界环境可能更加敏感,早期冻存卵裂期胚胎可以保存胚胎的发育潜能。因此,为防止养囊失败病人无胚胎移植,同时保证囊胚培养的效果,本中心通常仅冷冻1 枚优质卵裂期胚胎或者1 枚优胚加1 枚质量中等的胚胎,目的是把尽可能多的优质卵裂期胚胎用于囊胚培养,同时尽量降低解冻移植时的双胎率。本研究中有98 例养囊失败,占总养囊周期数的2.1%。此组病人无可用囊胚形成,提示此组病人总体D3 胚胎质量较差,发育潜能较低,解冻移植后此组病人的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养囊成功组(36.7%vs.46.9%),但是略高于无养囊组,表明即使部分病人的胚胎体外无法发育到囊胚,早期移植后体内可以继续发育并成功种植。此组病人例数较少,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获卵数、D3 优胚数、受精方式及移植胚胎质量(是否移植优胚)不影响妊娠结局(表3),提示目前的常规指标,尤其是D3 胚胎形态评分不能预测胚胎的发育潜能,以及妊娠结局。与全部胚胎养囊相比,在D3常规冷冻1至2枚胚胎可以给部分病人带来额外的妊娠机会。

对于养囊成功组的病人,已经优先移植了1 至多枚囊胚,部分病人已经移植完所有囊胚,有一次或者多次囊胚移植失败史后选择解冻卵裂胚移植。临床妊娠共145例,其中99例有一次囊胚移植失败史,36 例有两次囊胚移植失败史,8 例有移植三次囊胚失败史,2 例有移植四次囊胚失败史。此组病人,虽然有囊胚移植一次或多次失败的病史,但总体妊娠率最高,各个年龄阶段的妊娠率均高于另外两组。可能原因是此组病人有可用囊胚形成,表明总体胚胎的发育潜能较高,即使冻存的卵裂期胚胎没有经过囊胚培养筛选[12]。对于这些移植囊胚未能成功妊娠,而移植解冻卵裂期胚胎获得临床妊娠的病人,影响妊娠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子宫内膜与胚胎发育不同步。因此,当有反复囊胚移植失败时,解冻移植卵裂期胚胎可以增加胚胎种植的机会。本组病人中,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获卵数、D3 优胚数、可用囊胚数及移植胚胎质量(是否移植优胚)不影响妊娠结局,而是否有剩余囊胚影响临床妊娠率(表4)。我们认为,在总体胚胎质量都很好的情况下,剩余囊胚数更多提示更少的囊胚移植失败次数,内膜条件更好,胚胎质量可能更好,因此临床妊娠率更高,尚需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具体分析。另外,ICSI 病人的妊娠率有增加的趋势,可能在胚胎质量较好的情况下,ICSI 病人女方因素更少,内膜接受性更好。

辅助生殖技术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单胎、足月、健康活产婴儿。双胎妊娠属于高危妊娠,可增加孕产妇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造成新生儿生长受限、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等风险[13-17]。本中心的解冻卵裂胚多胎率为24.6%(139/565),略低于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2018 年上报的新鲜与解冻周期双胎率(新鲜周期28.64%;解冻周期26.9%)[18],可能与我们选择冻存的卵裂期胚胎质量有关(1 枚优胚+1 枚质量中等的胚胎)。虽然现阶段单卵裂期胚胎移植在临床实施上仍有一定阻力[19],我们已经开始在年轻病人中开始行单卵裂期胚胎移植,降低卵裂期胚胎移植的多胎妊娠率,保证母婴安全。

总之,我们的结果显示,D3 冷冻卵裂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常规的解冻单囊胚移植。但是,在养囊的基础上冻存部分卵裂期胚胎,保证患者有胚胎移植,尤其对于养囊失败的患者,即使体外培养没有囊胚形成,移植冻存的卵裂期胚胎也有一定的临床妊娠机会。对于反复解冻囊胚移植失败的患者,移植卵裂期胚胎也可获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因此,在目前养囊为主流的情况下,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在D3冻存少数卵裂期胚胎均可增加胚胎移植及妊娠的机会,是临床开展囊胚培养、囊胚移植方案的有力补充及保障。

猜你喜欢
卵裂囊胚胚胎
植入前胚胎异常分裂对胚胎持续发育能力的影响
早期异常卵裂不影响囊胚染色体整倍性
母亲肥胖竟然能导致胚胎缺陷
D5囊胚解冻后培养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冻融囊胚的发育天数和质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浙江医学(2020年17期)2020-09-21 09:06:30
母亲肥胖竟然能导致胚胎缺陷
DiI 在已固定人胚胎周围神经的示踪研究
移植早期卵裂胚胎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一氧化氮在小鼠囊胚发育和孵化中的调控作用
新鲜周期和复苏周期囊胚培养及移植的临床结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