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燕
摘 要:随着立德树人理念的深度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得,更要推动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主学习等方式,运用数学知识,推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获得突破发展。现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入手,浅谈如何更好地以生为本,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巧设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从深层激发学生数学探究欲望,服务学生学习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2-0076-04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对学生学习成长的价值不言而喻。尤其是信息化时代数学教学更要从推动学生长远性发展的角度,指引学生积极探究、有效实践,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有效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如何引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推动学生学以致用,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一项重点。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分析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知识细节较多,与生活的联系也非常紧密。在小学数学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仅可以更好地测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灵活性,推动学生积极创新,使数学学习的过程开放而灵活,深度激发学生数学探究兴趣。
(一)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核心素养理念指引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算法,理解算理,更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学生举一反三有效应用。实践模块的出现,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尝试学习理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探究过程中学用结合,有效创新,这可以更好地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同时,更好地观察生活,反思提升,同时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问题的创编和迁移应用,从而更好地推动综合能力不断发展。
(二)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多着眼于个人发展层面,教会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指引学生及时复习巩固,这样的学习方式带有极大的单一性,限制了学生数学研究性取得综合性发展。核心素养理念指引之下的数学教学要更好地让学生从现实中寻找材料,通过对话合作的方式学习数学。另外,还要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恰当的运用推理、判断、排除、实验等多种方式实现学习进步。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独立学习之外,还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集体智慧进行推理、判断、学习、提升。另外教师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更好地围绕问题有效建模,确定任务执行的方式方法,并回归生活进行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最后再运用数学知识推动问题的综合性解决,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提升学生合作意识,助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获得突破性发展。
(三)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隨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当前数学考试中对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学习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问题结合于阅读以及具体的生活情景而提出。学生既需要阅读文本,又需要从中提取有效数据,形成数学模型,最后再探究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单纯着眼于教材上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学习数学,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思维惰性,在遇到一些综合性问题时容易束手无策。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基于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推动学生有效探究迁移运用。尤其是一些与图形相关的问题解答,方法多种多样,指引学生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数学答题的过程中积极应对,游刃有余,推动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突出问题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生开展实践提供了多个契机,引领学生积极尝试多元探索。但当前在实践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一)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
当前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实践学习,但是很多教师只是照搬教材上出现的内容,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案例有效实践,并不能很好的结合学生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采用一些创新性教学模式。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发挥空间有限,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数学实践的热情,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实践教学评价模式单一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的落实,旨在更好地引领学生学用结合,推动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但当前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多着眼于最后的成果,评价学生的表现,并不能回归实践过程,引领学生有效反思。还有一些学生直接照搬他人的一些结果应付教师的任务。这样就使得实践教学的综合价值不能有效发挥,更不能很好的锻炼学生数学思维,推动学生学以致用。
(三)学生学习创新性不能有效发挥
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价值,才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积极创新、有效探索。但当前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有较强的把控意识,不能够对学生积极放手。还有一些教师组织的实践活动停留于表面,不能引领学生前后串联、有机整合,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实践探索意识的全面发展。学生不能获得兴奋愉悦的学习体验,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创新探索的欲望。
三、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落实的基本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展开实践教学,并不是单纯的让学生自主决定实践方向,也不是抛出一堆命题让学生按部就班的去操作,填空和答题。综合应用环节的落实要更好地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动性,指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捕捉学生出现的一些创新性观点及学生遇到的障碍。教师再因材施教为学生进行讲解,更好地加深数学知识与数学实践之间的紧密关系。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动手操作、实践反思,更好地掌握数学积极体验,深度激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小学实践教学落实的过程中,一般由教师为学生挑选相应的实践内容,并提供基本的方法指导,让学生通过留意社会动态、关注时事、学科综合、延伸领悟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同时教师从旁实施科学的教学指导,而在整个实践活动开展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主动完成相关的实践操作,落实到学与做的层面,促进学生对教的知识有效掌握。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还要引领学生相互沟通、积极交流,使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可以由浅入深。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推动学生更好地观察、分析、创新、解决。保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价值,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动手意识,同时尊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创造性。而且在实践活动推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尝试,丰富发现,对学生而言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验。
(二)应用实践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落实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按部就班的完成一些任务,同时要更好地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应该运用哪个公式,应该结合哪个定理,应该用哪种方法推进问题的快速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做到智慧放手,不能急于求成,让学生获得相应的结论,而是要更好地回归学习过程,推动学生积极实践,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唤醒学生学习积极性。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无论难度大小,都要让学生有效验证,积极反思。打破学生先入为主的学习理念,真正实现算用结合,让学生在全面理解问题的基础之上获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依赖式学习心理,让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实践,从而为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创新性解决问题提供有效助力。这样,学生以后再面对更有难度的问题时,也会积极挑战,而不会简单的退缩或逃避。
(三)合作竞争性原则
小学阶段学生本身争强好胜,在数学实践活动落实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积极创新,教师可以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部有效合作,小组之间积极竞争,以此来更好地营造和谐、融洽学习氛围,推动学生综合能力不断发展。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动口,还要积极动手、动脑,以学生的集体智慧推动数学问题的创新性解决。同时,小组内部要树立起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荣誉意识,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积极思考通力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呈现一份完美答卷,以学生的小组努力更好地激发学生成就体验。同时使学生学会兼顾他人,共同进步,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扎实。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在进行问题呈现的过程中,组与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积极切磋,发现问题解决的更多方案,这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有力台阶。
四、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积极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要想更好地学用结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就要更好地从学生角度来设计课程,推动学生实践参与。同时教师还要捕捉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更好地因材施教,完善后續教学过程,推动学生实践探索,积极创新。
(一)发挥教学引导作用,保障实践教学环节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本身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起好充分的引导作用,立足教学过程,推动学生积极探究,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目标指引,让学生学习结合,有效实践。针对一些学生实践过程找不到切入点、合作意识不强的问题,教师也需要及时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有效参与。首先,教师要更好地为学生设计一些创新性实践项目,除了传统的拼一拼、摆一摆、贴一贴之外,还可以贴近学生的兴趣需求,引入纸牌、骰子、图像、视频等资源,推动学生积极实践。另外,结合课程推进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能够及时与其他教师合作交流,不断吸收新成果,更好地服务学生综合能力有效发展。另外,教师要拓宽视野,将实践教学与游戏互动、学科融合紧密结合在一起,摆脱对课本呈现内容的单纯性模仿,让学生更好地生动展示,积极实践,构建起数学学习的多元框架,推动学生问题解决意识显著发展。以条形统计图这个部分的学习为例,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积极实践,体会数学学习乐趣。教师可以与学生的体育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记录班内学生投球距离,并形成一个统计图,看看哪个学生投得最远,学生投球距离的平均数大概是多少,双手投球与单手投球距离相差多少,学生在哪一方面更具优势。通过学科融合,真正将数学学习与学生日常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完善学生学习体验,推动学生综合技能不断发展。
(二)提问引导,提升学生实践探究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不能仅仅立足于实践结果评价学生,而是要更好地回归实践过程加强提问引导,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实践意识。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明扼要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探究过程。以跳蚤市场为例,教师让学生用人民币进行一些物品的售卖、购买活动时,就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物品有哪几种买法。而卖家为了更好地销售商品,可以制定哪些促销口号。买卖过程中如何统计自己售出的物品收获的金额。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对实践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思考,寻找妥善的解决方法,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并让学生学会简明扼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问题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提前思考之外,作业与实践过程还可以有效追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既给学生预留思考的空间,又可以引领学生更好地跳一跳,突破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数学思维创造性得到有效激发。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应该如何验证这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你能想到什么方法?请把过程讲一讲。通过具有指向性的问题,更好地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全面观察、有效表达。以数学的分析贯穿学生学习始终,推动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加深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创造性。
(三)立足整个实践过程,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去开展实践活动,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领学生学习反思,并以数学实践的落实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有效创造,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学生学习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并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圍,推动学生潜能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督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从旁观察,并给予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发现创新思考。以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部分的学习为例,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运用手边的一些工具进行测量,提出问题,接着再让学生对探究主题合理猜想。最后回归主题,让学生尝试验证。将问题探究的过程交由学生自主来完成,改变对数学知识的枯燥记忆,推动学生经验积累有效实践,这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才能更加透彻。
(四)沟通交流,营造和谐课堂气氛
数学的学习相对比较枯燥,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会带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创新创造,教师要改善课堂气氛,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营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接受新思维,尝试新方法,让学生在民主平等氛围中积极交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通过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探究意识可以被调动,而学生的鲜活发现又可以指引学生进一步完善实践过程,使得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在圆锥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具,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如何在圆柱和圆锥中通过倒水,计算圆锥体积,让学生发现圆柱和圆锥之间存在何种微妙的等量关系。这样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一组数据,还可以从定量分析向定性思考有效转变,深度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落实的过程中,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能够创造性应用教材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操作、多思考,从多个角度为学生延伸教学情景,指引学生合作、探究、交流、互动,让学生更好的走进实践过程,体会数学的奥妙,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元敏.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J].下一代,2020(2):74.
[2]黄玲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20(1):137.
[3]宦传华.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策略[J].知识窗,2020(22):33.
[4]史功山.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1(2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