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古典诗词教学中的美育之法

2022-04-18 22:11翁海波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审美教育入境

翁海波

摘要:笔者参考《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古典诗词教学的一些观点、要求、建议等,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些实例,阐述了在小学古典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即“入境”、“入情”、“入理”)。

关键词:古典诗词 入境 入情 入理 审美教育

在2019年教育部审定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编入了许多优秀的古典诗词,它们以极其凝练、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驳、惟妙惟肖的画面,营造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意境,表达了一丝丝真挚、动人的感情……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不少诗句意味深长、千古传诵。在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获得美的熏陶,怎样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等审美教育的问题。

一、入境

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者在古典诗词中所设定的意境,使学生有如设身处地,然后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得到体悟感知,产生思想的共鸣,达到理解古典诗词的意蕴之美。在教学中,可运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气氛,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再现诗词的画面(或诗词的背景圖),抓住诗词中的一些关键字(或关键词)轻轻推敲、细细品味,用一些包含哲理的名言警句推开思想之门,引发其联想。

1.渲染审美氛围

教师在教学时要创造出一种审美情境: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优美生动、亲切感人的语言,描述作品中一个个妙趣横生的人物,一处处栩栩如生的景物;或者演示一些形象逼真和教学细节密切相关的动作(或声音)。例如教学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这首词,诗中描绘了一幅淡雅恬静的村居图,其趣闲适,其境和协。教师可先以愉快的感情、轻缓的语调朗读文章,然后通过赏析书中插图,将诗中意境展现在学生面前,把他们带到了那个村景清新秀丽,村民优闲自得的自然村,和作者一起步履“溪上青青草”,耳闻“醉里吴音”和庭院里悦耳的鸡鸣,喜逗“卧剥莲蓬”的亡赖小儿,呼吸田园里新鲜的空气……然后和作者一样爱上眼前这种恬静、温暖、惬意、朴素的乡村生活。

2.精选审美载体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美感因素更为集中的内容作载体,利用视听设备播放与鉴赏内容有关的图像(或音乐),也可以出示一些相关的教学挂图、物件等,以此形成浓厚的欣赏氛围,引人入胜,激活思维,激发联想和想像。

3.关注文字语言

语言是情绪和心能的载体。一些优秀的诗人作家十分擅长语言的运用,他们将语言主体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创造出一串串妙语连珠。即使一个平淡无奇的字、一个其貌不扬的词,若应用得当,也会光彩耀人,境界全出,也能惊风雨泣鬼神。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些具体的语境,可能是一个词语,可能是一个细节,也可能是一个标点,让学生去体会语言的奥秘,感受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丰厚意蕴,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激发出内心审美的情感,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领悟。

二、入情

语文教学上的审美教育,应该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来撞开学生的心扉。“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发现诗歌作品中的“美”,擅长挖掘诗歌作品中的“情”。

1.美读激情

美读是学生感受作品,获得美感的途径之一。所谓美读,就是通过读者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将储存信息的标符转化成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古诗词中的人、景、物、情等还原本样、跃然纸上,让学生从语感中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品尝酸甜苦辣,深受作品的感染熏陶。

叶圣陶先生强调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即美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美读法指导学生学习:1.指导学生把握课文要点进行朗读,也就是读课文的时候,该激昂处要激昂,该委婉处要委婉,该深沉处要深沉,该高亢处要高亢……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把作者的感情通过美读传达出来。2.指导学生通过对声音节奏之美的感觉,以“设身处地”的感受,深入课文深层意蕴的情感思想,同作者心灵相互感通(即神相遇、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与作者如同一人。例如教学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诵读的节奏,做到抑扬顿挫、时速时缓、或高或低等,要表现出作者的“喜”,在诵读中感受诗中春雨、春风、春夜、春花等之美,与作者一道喜春爱春惜春。另外,还要品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潜”字,一个“细”字,用得十分精当,感受诗的语言之美。

2.设疑激情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审美教育的需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审美的欲望,让学生由质疑触发情感,在解疑答惑的同时获得审美愉悦,促使他自愿倾心赏美。例如教学古诗《枫桥夜泊》时,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背景、诗人的处境设疑。例如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猜想诗人当时心境如何。(教师要诱导学生展开想象来回答,如果有学生说“张继可能是因为科举落榜无脸回家,所以想遁入空门去了,他真是太苦了”……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养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潜移默化地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思想深深地根植于学生心田。

三、入理

入理,即对诗的深刻意蕴加以领悟、品味、消化,获得诗的主题思想。古典诗词的思想内涵有其独特性。一个没有主题思想的古典诗词作品,其则黯然失神,令人费解;反之,其就神采奕奕,通俗易懂。在教学中,教师要理解教材的用意,认真领会教材的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引导学生走近文学,走进作品,走向文学的深处,从而获得不可言状的蕴籍和作品的言外之意,品出人生的道理,产生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积极愿望。文学史上许多名篇无不闪耀着爱国主义的美的光彩。对这些内容的美的挖掘可使学生在步入诗中美境的同时,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高尚情操的熏陶,从而陶冶、丰富其感情,达到美育之目的。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应该知道,以上所述的“入境”“入情”“入理”,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入境”“入情”“入理”不应只是“孤军奋战”“单打独斗”,而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形,灵活采取有效教学方法,才能使“美育三法”在教育教学中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审美教育入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警查證截獲非法再入境男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非法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