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唯物史观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2022-04-18 21:15黄海
考试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黄海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愈发注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极大地推着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的转变,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十分有利。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说,唯物史观是高中历史这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通过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可以对历史有一个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同时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要从认识和运用层面上来着手,并将唯物史观作为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由此可以看出,基于唯物史观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较大的难度,教师必须明确和掌握课堂教学的方法,并熟练应用。文章较为系统地分析论述了基于唯物史观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期望可以为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唯物史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2-0127-04

高中历史的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唯物史观,二是时空观念,三是史料实证,四是历史解释,五是家国情怀,均与学生在历史这一门课程中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历史学习关键能力。以唯物史观这一核心素养为例来说,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一门科学,作为一种历史观和方法论可以很好的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基础和发展规律。就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来说,主要有“生产力决定生產关系”“社会存在可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些基本观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同时应努力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从当前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来看,在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比如对唯物史观认识存在混淆,再比如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处于浅层,实际运用也过于简单。可以说,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教师必须进一步去创新和完善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切实培养好学生的唯物史观。文章阐述了基于唯物史观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一、 关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也被称为历史唯物主义,最早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详细的阐述了一点,即“真正的历史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作为一种历史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在历史这一门课程教学中发挥着十分关键性的作用,最大的作用便是可以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历史,形成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结合新课程改革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被放在了重要位置上,且提出了较多的具体要求,首先便是要求学生可以详细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与方法,认识到唯物史观是正确且科学的历史观。学生要将唯物史观运用在历史学习与探究中,同时将唯物史观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唯物史观的教学重点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从认识层面上来说,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可以正确认识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并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考虑到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所以不能要求学生系统去认识和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但必须明确五个方面的观点与方法,一是“社会存在可以决定社会意识”,二是“生产力可以决定生产关系”,三是“经济基础可以决定上层建筑”,四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五是“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从运用层面来说,学生在系统学习和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后,要更加客观的尊重历史,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运用在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

二、 基于唯物史观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一)始终坚定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规律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向学生渗透一个历史发展观,即“社会形态是由低级朝着高级阶段来发展”,指导学生使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来阐述历史发展规律。具体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认识到“生产方式变革后导致社会形态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为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这一知识,教师需要重点向学生讲解古代史。在石器时代到夏王朝的建立这一部分教学中,因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是石器,所以生产力水平是低下的,而到了春秋战国这一时期,出现了青铜器,所以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相信通过这两个时间段的知识点教学后,学生可以清楚的认识和理解“社会形态是由低级朝着高级阶段来发展”。在后续的世界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继续使用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规律来分析,以此让学生坚定的认识到虽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是按照这一规律来发展,但并不影响这一规律普遍适用于社会。

(二)通过重点知识来渗透唯物史观

单纯的知识点讲解会显得课堂教学过于笼统,甚至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知识点,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历史资料和具体的历史事件来引导学生去学习。比如在统编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重点使用土地改革政策制度的变化来引导学生去学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化这一知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开展这样的课堂教学,即: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公社体制实际应用中有较大的优势,通过集体力量建设了一大批的工业基础设施与农业基础设施,这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公社体制无法很好地激发出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生产力无法有效的提升。而到了1978年小岗村率先实施包干到户后迅速的调动起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由此重新安排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在这一次生产关系变动后,社会生产力大大提升,使得社会发展和农业丰收。相信通过向学生重点讲解这一知识点,学生可以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变化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形成“物质生产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唯物史观。

再比如向学生讲解统编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这一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求去调整教学顺序,突出重点知识的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后再去讲资本主义的确立,这样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刻的掌握一个基本观点,即“资本主义和中产阶级的崛起,导致上层建筑无法很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所以才必须革新制度”。

(三)唯物史观教学中凸显人的作用

与其他的史观相比,唯物史观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始终肯定人的作用,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人的活动基础上可以发生社会现象。就统编新教材的编排来说,使用了较多的笔墨去向学生介绍杰出人物和领袖人物,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要点,即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向学生讲解人民群众的作用,不能出现忽视人民群众作用的情况。以统编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人民解放战争》这一节教学为例来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去挖掘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以淮海战争为例来说,相信学生在认真分析后可以知道,淮海战役之所以可以取得胜利,本质上是军队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人民群众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借助高考题来落实唯物史观教学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必须始终将唯物史观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并且还要引导学生在历史题目中应用唯物史观的知识。以每年的历史高考试卷为例来说,均会考虑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且题型多样,可以说,从2015年开始历史全国卷中均会出现有关于唯物史观的题目,这些题目均直击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和知识点,若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缺乏理解,则很难确保答案的正确。以历史全国Ⅰ卷的一道题目为例来说,材料向学生出示一个公式,即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要求学生去结合世界近代史部分的知识来分析这一个公式。可以说,这一道题目是主观题型,首先答题的范围很明确,要求学生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来解答。综合分析这一道题目可以发现,学生的作答必须紧紧围绕着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上。在正式回答这一道题目时,学生可以迅速去回忆世界近代史中的一些代表性事件,即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分析这三次工业革命分别带来了什么,即蒸汽机、发电机、量子力学和计算机技术。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不难发现,人类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产管理与劳动对象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分析到最后学生要理解并简明表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除此之外,近年来的历史高考卷中也开始加入阶级斗争、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这些观点,均与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有紧密的联系,对学生的历史唯物史观能力有很深的考查。基于此,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唯物史观知识的渗透,并为学生选择一些典型的高考题目,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剖析,以此确保学生可以对唯物史观的知识做到內心有数,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

三、 基于唯物史观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以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为例

基于唯物史观的重要性,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有力地渗透唯物史观,帮助学生强化唯物史观,获得更好的发展。比如在统编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第三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和第四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教学时,教师便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贯穿唯物史观,帮助学生完成唯物史观的培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开展课堂教学,一是在审视秦的统一时,教师可以使用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观点来教学;二是在向学生讲解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功绩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他们的历史功绩与人民群众的作用结合起来;三是在分析“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这一基本观点时,教师要带领学生重点去学习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内容;四是指导学生使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来剖析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五是在分析楚汉战争胜负的原因时,学生要应用阶级分析这一方法。

在带领学生去审视秦的统一时,教师要全程向学生贯穿唯物史观的知识,确保学生可以使用唯物史观来学习和分析问题。首先,教师要向学生渗透一个知识点,即“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公元前221年,秦国终于消灭六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在统编新教材《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中,简明阐述了秦的统一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也让国家统一深深地刻印在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客观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即:“秦的统一为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客观需要?”此时可以引导他们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分析。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去分析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可以从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以及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国历史纵向发展与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感悟秦统一六国的伟大之处。从中国历史纵向发展的角度来说,历史总是循环反复的,天下大势一直以来都是分久必合与合久必分的,但是这个论断却不符合唯物史观的原理,也无法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相契合。我们人类的发展是存在着规律的,由低级朝着高级来发展,历史不会简单的循环,世界经济是一体的,而人类命运则是一个共同体。从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角度来说,有着从孤立到联合、从分散至整体的特征。在秦朝时,中国、印度、罗马是世界三大文明中心,此时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开始在我们中国的西部边疆出现,中华民族开始逐步走向世界。秦朝灭亡进入汉朝时,我们中华民族已经不再孤立,与世界的交流沟通更加频繁,比如“丝绸之路”巧妙地连接起了东方和西方的文明中心,此时我们中华民族已经呈现出开放的姿态,开始迎接世界各国的人们,逐渐走向世界文明。

在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功绩这一知识点的课堂教学中,秦始皇统一六国有很大的客观因素,即长期的战争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且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的分裂。秦始皇勇敢的承担起了这一历史重责,完成了统一大业。细细分析后可以发现,秦国在统一六国这一条路上付出了太多太多,主要的历史人物是秦国的历代国君,尤其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商鞅、白起、王翦、李斯,他们均是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再以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来说,他的历史功绩与历史发展的客观形势有很大的关系,即不是汉武帝有着勤于远略的意图而推动了对匈奴的作战,是社会经济发展至一定程度后要求必须发动对匈奴的作战,而汉武帝所做的一切只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但从汉武帝晚年所做出的一系列荒唐事可以看出,他也不是一个绝对伟大的人,只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

再从分析楚汉战争胜负的原因这一教学内容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使用阶级分析方法来学习。一直以来,史学方面认为楚汉战争时期,汉高祖刘邦可以约法三章,废除秦朝的苛政,并且善于用人,愿意听取别人的谏言,而项羽则刚愎自用,不善识人和用人,而且烧杀掳掠,失去了民心。这一种解释是从历史的发展表面这一角度来说的,并未做深层次的剖析。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深度剖析。具体来说,学生必须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去透过历史表象,深层次看待历史问题。对于汉高祖刘邦来说,他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思想与主张,所开展的斗争与战争是为了剪除旧贵族势力,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在占领的地区实行郡县制度,重点去发展生产,自然可以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与维护。而项羽则代表着欲想死灰复燃的旧贵族势力,妄想让我们中华民族重新回归到秦朝之前的状态,这是一种落后于时代的思想,必会被人民所抛弃。可以说,项羽的失败是早已注定的,而汉高祖刘邦重新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

四、 结语

唯物史观在历史教育教学中占據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去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过程中,要重点从认识层面和运用层面上来着手,不仅要让学生可以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而且要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去使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唯物史观知识点的渗透,可以重点从坚定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规律、通过重点知识来渗透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教学中凸显人的作用这些方面来着手,还可以将历年高考有关于唯物史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课堂上向学生详细讲述,确保学生可以真正意义上理解唯物史观的知识点,从而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历史。

参考文献:

[1]田洪该.浅议高中历史课堂强化核心概念教学[J].国际教育论坛,2020,2(11):14.

[2]马珍洁.基于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9):22.

[3]安海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教育思考与分析[J].农家参谋,2020,648(5):283.

[4]刘美玲.核心素养下如何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国际教育论坛,2020,2(5):11.

[5]王素洁.基于实践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思路[J].读与写(上,下旬),2020,17(1):216.

[6]石林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对策探析[J].科技资讯,2020,18(15):225-226.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