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业集聚,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

2022-04-17 15:26王庆队
商展经济·下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发展战略

摘 要:本文以山东泗水特色产业集群食品产业发展为例,分析了食品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阶段,山东泗水采取“三个打造”的组合拳,加快食品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初步显现了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然后分析了食品产业短板及当前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下一步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及目标,进而细化为主要任务及发展的重点领域,助力县域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食品产业;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规模效应;发展战略

本文索引:王庆队.<标题>[J].商展经济,2022(06):-127.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山东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隶属于济宁市,总面积1118平方千米,總人口63.8万人,城区内常住人口18万人,西接曲阜,北依泰山,东临沂蒙。泗水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的交汇处,具备承接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资本梯度转移的得天独厚条件,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区。2020年,全县各类食品加工企业达30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企业1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13%,利润总额2亿元,同比增长19%,分别占全县规模工业体量的41.6%和20.5%,成为推进全县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1 “三个打造”助力食品产业集聚

(1)打造了一批品牌,品牌溢出效应逐步显现。从招商引资、招商选资到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转变,招引与培育双向发力,康师傅、汇源、娃哈哈、盼盼、亲亲、无穷、陈村等知名品牌企业相继落户,本土企业的柳絮、锦川、亿鸣等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利丰食品“柳絮”粉条出口韩国,占到韩国粉条市场的40%以上,食品产业逐步成长为县内品牌企业最为集中和后续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入选济宁市六大特色产业集群。2017年,山东泗水成功创建省级食品产业集群,2013年、2015年、2017年连续三届获评“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并先后被授予“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荣誉称号,拥有“泗水甘薯”“泗水花生”“泗水西瓜”等13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量位居全国县域第一。

(2)打造了一批骨干企业,强企方阵逐步形成。食品产业骨干企业培育成效明显,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研发平台4处,市级研发平台7处,食品类企业拥有发明专利15项。2020年,全县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共7家,其中食品企业4家,鸿润食品企业营收达到17亿元,为我县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味珍、鸿润、利丰、娃哈哈等食品龙头企业发展稳健,保持研发投入、产品开发、管理提升、效益显现的良性发展模式,新投产的盼盼食品、亲亲食品等项目体量较大,有望在3~5年新增一批产值达到10亿元的龙头企业群。

(3)打造了全产业链条,链条逐步双向延伸。全县现有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41家,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2家,基于种养殖基础优势的食品加工特色产业链条完整清晰。甘薯加工产业链以利丰食品、圣地甘薯等为龙头,拥有400个育苗大棚,带动周边县市地瓜种植60多万亩,培育甘薯品种一百余种,年加工各类淀粉制品40多万吨,以新品种培育、传统产品、大健康产业、资源综合利用、甘薯全利用新型食品产业为五大板块,打造全国最大的薯类淀粉加工基地,形成了全产业链的产业生态。

鸿润食品具备5个肉禽养殖基地,与周边1400余农户建立肉禽养殖合作关系,形成年屠宰加工肉禽14万吨的产能规模,产品畅销全国各地30多个省市,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获得了山东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山东名牌、食安山东等30多项荣誉称号,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特色经营模式,形成了融养殖、屠宰、深加工、休闲食品、餐饮连锁为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了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2 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面临的重要机遇。一是面临产业升级转型市场机遇期。当前食品行业产业链一体化进入规模化整合、均衡发展的新阶段,食品消费品类结构升级趋向明显,消费者更加注重品牌、品质、健康、环保,传统食品行业及其销售业态面临重大变革,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二是产业发展具备快速扩张基础。鸿润、利丰等龙头企业产业链布局已基本完成,味珍、娃哈哈等企业经营稳健、产品不断丰富,锦川、巨烽等特色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亲亲食品等后续项目不断跟进,食品产业快速扩张的基础已经具备。三是招商“洼地”效应逐步显现。依托全县生态资源、产业基础、关联带动等基础优势,食品产业集群对外知名度不断提升,食品类项目在建、签约、在谈及意向项目储备相较于其他产业更具优势,招商“洼地”效应逐步形成。四是外部环境持续优化。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关注支持食品产业发展,提出了食品产业优先发展的思路,成立了食品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形成了产业未来3~5年的高标准规划,出台了系列扶持引导政策,食品产业发展具有更加优质的外部环境,优质的营商环境“护驾”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2)面临的挑战。一是竞争日趋激烈。食品产业发展趋势不断向全链条、全利用、深层次、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多地竞相把食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市场细分领域竞争加剧,对食品产业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集群发展竞争力有待形成。食品产业虽然拥有几条相对完整的细分领域产业链条,但产业协同与横联互动的局面还未形成,企业梯次结构不合理,峰高山小、峰高山少等问题比较突出,抗风险能力差,集群集聚发展的局面有待形成。三是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支持食品工业发展的社会化流通和服务网络尚未形成,地方配套协作产业滞后,大宗食品原料储备、电子商务、贸易和加工配送体系不完善,制约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四是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不全面。可追溯体系局限于种植或养殖、加工、流通中的某一环节,产业链覆盖环节较短,不能实现全程信息的可追溯;在信息准确度方面,追溯信息缺乏统一性、可比性,覆盖范围不够全面。D8014BDB-7B5D-4207-8D8B-E7C4155A44CB

3 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3.1 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市县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总体部署,立足泗水实际,牢固树立工业发展、食品为先的理念,继续坚持招大引强和培育现有龙头“两轮驱动”,着力培育大型食品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带动高效生态农业、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支持物流、包装、电子商务等关联产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泗水食品饮料产业亮丽名片。

3.2 发展目标

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的方向,继续实施20个以上重点食品饮料产业项目,全力打造形成一批规模适度、梯次结构合理、竞争力突出的特色骨干企业群体,形成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雁阵队列”良好局面,带动食品包装、智慧物流等关联行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以上15家,其中5亿元以上6家,10亿元以上3家,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试验室5家以上,食品产业集群得到突破性发展,打造成为全国特色县域产业集群。

4 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

4.1 主要任务

(1)招大引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依托上下游关联效应,积极对接食品饮料行业产业龙头,围绕保健食品、配方食品、功能性食品等新兴领域,有针对地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重大项目,完善接续现有食品饮料产业链条,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打造竞争优势突出的食品产业新业态。

(2)培塑骨干。按照骨干企业做强、中型企业做大、小型企业做精的思路,支持服务味珍、鸿润、利丰、盼盼、锦川等现有食品企业拓展延伸链条,创新产品、扩大产能,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梯次结构合理的骨干企业群体。

(3)延展鏈条。以全产业链发展为方向,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围绕肉禽加工、果蔬饮料、薯类制品、粮油加工等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建立完善、补齐补全产业链条,促进各环节有效衔接,提高精深加工环节体量,壮大食品产业结构性规模,打造门类齐全、市场互补、链条紧密、循环持续的食品产业体系。

(4)集聚集群。以县经济开发区和部分镇街双创园区为依托,推动食品饮料企业项目向专业园区集中,助推食品饮料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形成区域集中、链条紧密、协同发展的食品工业布局,全面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5)关联带动。通过食品产业的加快发展,引领带动食品包装、食品机械、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订单农业、农工旅等行业结合发展,实现以食品饮料产品制造为基础支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4.2 重点领域

立足全县资源条件、产业优势和行业发展趋势,重点实施“4321”工程,即重点发展薯类制品、矿泉水及果蔬饮品、肉类和粮油加工4大产业;鼓励发展营养保健食品制造业、绿色有机食品制造业和生物制造产业3个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引导现有白酒、葡萄酒2个产业升级改造;推动粮油1个传统优势产业发展。

(1)薯类制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甘薯加工由初级向精深、多层次、多品种转变,传统工艺向现代技术,资源直接消耗向高效利用型转变。除粉条、粉皮及淀粉等传统产品外,以健康产品、旅游食品、快餐食品、方便半成品等为重点,开发各类成型食品,发展膨化薯片、薯条、薯脯等休闲食品;甘薯酸奶、甘薯益生菌发酵产品、甘薯饮料、甘薯低度酒等新潮食品。以利丰食品为依托,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吸引有实力的资本方投入甘薯加工产业,推动甘薯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构建,进一步完善“公司+科研(高校院所)+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2)酒水饮料。依托“中国泉乡”的独特资源优势,以娃哈哈、润和酒业、汇源圣水峪公司等为重点,鼓励丰富产品,提高品质、扩大产能、培育品牌,打造饮料、白酒、葡萄酒规模化龙头企业。稳步推进圣公山、西峪、双凤泉等优质矿泉水的开发利用,引导企业制定差异化和高端水市场战略,培育形成竞争优势;支持含乳蛋白饮料、果蔬汁、复合果蔬汁、植物饮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立足优质原料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全汁发酵干型高中档葡萄酒,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有特色、高品位的生态旅游葡萄酒庄,促进葡萄种植、加工、旅游、消费一体化。

(3)肉类加工。立足泗水县畜禽养殖加工基础优势,以味珍食品、鸿润食品、鸿毅食品等为培育重点,巩固扩大畜禽屠宰分割加工体量,逐步提高调理肉食品、半成品、休闲熟食的产能占比,逐步推进低温肉制品、冻干肉粒、速冻肉制品、汤料及发酵肉制品,带动冷链物流运输、仓储、标准化养殖等关联行业发展。打造泗水冷鲜肉、中高档肉制品品牌,提高产品档次和品牌知名度。采用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搞好畜禽皮、毛、血及脏器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4)粮油加工。以花生食品、烘焙方便食品、专用饲料等为培育方向,以锦川、巨烽、慧丰等企业为龙头,拓展丰富粮油深加工产业链条。重点发展小麦粉加工、面制品、焙烤食品、配餐食品、速冻食品等产品,鼓励建设以速食快餐食品、杂粮功能性食品及食品配料生产,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传统主食品工业化龙头企业。

(5)新兴食品。加强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以鑫晟生物、银河生物、唐乐生物、利丰食品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研发生产新型功能性食品,推动甘薯纤维、甘薯蛋白等资源的深度利用,培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增长点和增长极。

参考文献

贾敬敦,蒋丹平,陈昆松.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61-166.

孙宝国,王静.中国食品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J].中国食品学报,2018,18(8):1-6.

冯铭言.息县食品产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18,30-50.

杨晨宇.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10-20.

杨志燕.邵武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30-40.

孟伟.山东泗水:延展产业链招商助力产业发展[J].中国食品工业,2021(3):126-127.

孙双双.山东泗水: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三大因素[J].中国食品工业,2021(9):98-99.D8014BDB-7B5D-4207-8D8B-E7C4155A44CB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发展战略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