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芳
摘 要:“双减”政策背后的焦点旨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缓解家长教育焦虑,纠正育人初心之偏。教师作为“双减”工作的重要执行者与推动者,面临着作业布置,课堂安排,课后服务,家校沟通等一系列挑战。基于此,研究以聚焦作业设计,提高专业能力,加强自身修养,密切家校合作等方面阐述应对方法。
关键词:“双减”政策;教师;挑战;建议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09-0025-05
前言
2021年7月下旬,为了根本解决中小学生负担太重以及义务教育功利性、短视化的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提出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随着“双减”的稳步推进,社会对校内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双减”工作的重要执行者与推动者,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教师如何扛起担当,突破困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缓解家长焦虑,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重要保障。
一、双减背后的焦点
“双减”政策,立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也是对社会各方多重关切与期盼的积极回应。
(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少年强,则国强,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学生有着健康快乐的童年对其个性化发展意义重大。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中小学的教育为了升学考试科目大量刷题,增加学生的作业以及校外的培训时间,剥夺了学生的时间自由支配权,促使学生生活日渐单调,学习兴趣降低,违背了教育规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双减”政策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保障学生的权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享受到学习的愉快,童年的幸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缓解家长教育焦虑
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负担问题,不仅对学生健康成长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家长带来了焦虑。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通过校内课堂发挥出潜力,学校教师不能帮助学生发展进步,家长也坚信所谓“不让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依托于校外培训进行补课,来寻求安全感。甚至许多学校的教师,也把孩子送到了校外辅导班加入“抢跑”的队伍中,内卷化的基础教育,教师自身也深陷其中。学生奔波在各大补习机构,苦不堪言,家长参与这场内卷,身心早已疲惫。这样的风气也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双减”政策提出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注重加强课后服务,统筹多方力量打造育人新格局,对于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大有裨益。
(三)纠正育人初心之偏
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但不是应试竞争的“跑马场”。然而各类培训机构为了赢得客户的“青睐”,毅然决然的实施“超前学习”和“超标学习”。商业化运作,把教育变成了“奢侈品”,也让优质的教育变为了少数有钱人的“专利”,教育的育人使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很多学校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学生,“唯分数论”成为学习的主旋律。教育的初心并不是如此,尊重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保障每个学生活泼、个性地成长,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才是教育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实施“双减”政策,提出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以及规范校外培训的诸多措施,无疑是对育人初心的纠正,也是对教育规律的回归。
二、“双减”之下,学校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双减”政策提出要强化教师职责,对教师而言,在教学任务没有减、教学难度没有降、家长期待没有少的前提下,“双减”将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一轮新的挑战。
(一)作业设计如何科学合理
“双减”政策中“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与教师最为密切。“双减”政策要求小学低年级不留书面的家庭作业,可以在校内安排适当的巩固练习;对小学其他年级及初中生每天作业完成的时间也做了具体的要求。另外,对于作业的系统设计也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随着学生作业总量以及課外“加餐”的减少,会对教师的作业设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若教师减少课后作业,又会受到家长质疑,认为不利于学生应对各种考试,教师不仅要做到有“科学合理化”的作业总量上,也要做到有“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如何在不增加作业量、不增加时间的情况下,让学生在校内更有效率的学习,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二)课堂教学如何巧妙安排
“双减”政策把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以及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作为工作的重点。这说明,从今往后营利性的学科类培训活动将被全面整顿,甚至会被全面禁止。在之前,由于培训机构教师提前教、超量教,促使学生对学校课堂的教学失去了兴趣,大部分时候,学校课堂新授课进展很快,只需要给学生做好巩固就行。现在,学生到学校全都被还原到“学习新知识”,这自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有所影响。学生“超前学”的需求不能通过校外学科培训实现。如何调整学生的学习进度,让学生尽快地适应统一的课堂教学节奏,无疑是留给教师的一大难题。另外,“双减”提到要减轻学生作业的负担,即小学书面的作业不出校门、初中疑难的作业不带回家,现在不允许留作业,便只能在课堂上进行,也就是说,教师授新课与课堂练习的时间也要重新设计。教师的课堂教学如何安排能让作业减少下去的同时,学业水平仍有保证。
(三)课后服务如何积极开展
义务教育课后服务“5+2”模式,各地要求学校延后放学时间,无形中拉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教师职业角色和个人生活的冲突凸显了出来。教师不仅要保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兼顾家庭与生活,这对他们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工作状态、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对职业的预期。虽然政策上明确给出一些了建议,比如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但政策落实下去,再结合各个地区的差异化情况,仍有一些学校的教师表示:学校老师在校人数就那么多,也没有校外力量的引进,老师们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上”。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课后辅导学生的课外作业,长期以来只会让课后服务变得单调乏味,学生就会出现审美疲劳,从而影响服务的质量。
(四)与家长的沟通如何协调
双减”政策出台后,很多家庭在拍手称赞的同时,内心也很矛盾,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之后,孩子的成绩会不会下降?面对家长们的焦虑和迷茫,教师的沟通工作也变得很复杂。但由于学校教育的质量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显著的提升,有些学校的课后服务并没有及时到位,存在着服务内容参差不齐、有特色的服务内容偏少等问题,与家长的所追求的优质教育相差甚远,尝到过“超前教育”甜头的父母,是最容不得孩子空闲下来。他们便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进行“加餐加量”。教师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缓解这些家长的焦虑,从而顺利的推进学校教育。
(五)教师负担如何有效回应
“双减”政策课后服务推行后,教师在校工作时间也随之延长。中小学教师负担构造比较复杂,不仅有备课教研、评比考核等教育系统内部的负担,还有扶贫任务以及城市创优评先等教育系统以外的负担。有些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表示:教师工作现在更繁重了,既要花更长的时间看孩子,满足学生需求,写更多的报告,还要准备更加灵活性的教学设计,对老师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那么,教师相应的待遇是否也能有所增长?每个教师所能承受工作量不可能无限的增加,所以之后对教师数量需求也会有所增长,教育系统相应的编制能否可以随之补充?教师在学校的时间比之前延长了,是否也可以根据每个人家庭的实际情况,让教师们拥有更为弹性的工作时间?从顶层的设计上看,“双减”并没有打算把负担从学生和家长这里转移到学校教师这里。但是由于每个地区发展水平不一,资源配置不均衡,落实到各地区、各学校的效果显然还不尽人意。因此,教师们的积极性并不高。
三、“双减”之下,如何突破困境应对挑战
面对“双减”政策下的种种挑战,教师是“双减”的第一践行者,应当积极应对,扛起担当,冲破困境。同时,学校、家长、社会在各方面协同推进,构建育人新格局,以此确保双减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聚焦作业设计,让学生“减负增效”
如何让学生作业负担真正减下来,实现“减负增效”。首先,教师要将作业的设计作为课题来研究,成立作业优化教研小组。需仔细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学科之间的性质,积极开发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其次,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因材施教。在全面推进课后服务后,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更多,学生的课外作业大部分可以在学校完成,教师要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与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之后的努力方向,并给予殷切希望。学生在爱的浸润下完成作业,学习自信心也会不断增强。“双减”政策落地后,除了一些巩固作业外,可适当增加课外阅读、思维训练,以及实践性的选做作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作业菜单,让他们有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例如,适度引导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关注新闻时事,走进大自然,拍摄图片、视频进行分享汇报,还有一些体育锻炼作业,比如,跑步、跳绳、仰卧起坐等。新时代的学习强调要从书本走向生活学科,让学生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
(二)提高专业能力,实现高效能教学
对于轻负高效课堂的灵活设计,需要一线教师们突破已有的惯性模式,来创造一种更为生动的真实学习氛围。教师们必须提高专业能力,多阅读,多思考,多研究,多积累,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能的教学。一是在布置课堂作业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做到“堂堂清”,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练习题,引导学生把没有当堂掌握的题目记到错题本上,课后重点复习错题本,做到“日日清”,学生就不会有很重的课后负担。二是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能在课堂上讲明白的绝不拖延到课后,能在校内完成的作业绝不留到校外。教师要尽可能考量全体学生的情况,落实“零起点”作业反馈价值的最大化,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式教学,让课堂变得有趣,提供丰富的教学法以及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方式更能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加强自身修炼,拓展课后服务资源
青少年时期是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发展兴趣爱好的最佳时期。从教师角度来说开发社团活动,单靠音体美教师还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全体教师要一起研发选修课程,设计社团的活动。其实每个教师除了自己所教学科外,还有很多爱好和特长,只是缺乏一些展示的机会。文化课教师可以围绕自身所教学科,开发一些趣味性、实践性的社团活动。此外,学校教师可以到校外拜师,从网上学习,比如朗诵、跳舞、唱歌、绘画、 编程、运动技能等,做到一专多能,教师在辅导学生课外作业的基础上,还能引领学生进行专长训练。教师可以呼吁一些家长,特别是已经退休的爷爷奶奶辈的家长,也可以发挥自身的余热,为学校做贡献,从学校角度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地区内高校的资源,探索实施“教师+实习生+志愿者”的模式,来组织一批师范生或有志向从事教育行业的高校学生来参与课后服务实习项目,各学校根据需求来发布实习的项目供高校学生进行选择,不仅可以补充课后服务师资,让课后服务项目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四)密切家校合作,共创家校协同育人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既是战友、也是同盟军,教师理应与家长携手并进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护航人。一方面教师可以给平时寄托希望在培训机构的家庭进行适当的家访,他们对今后的家庭教育走向无疑是最迷茫的。教师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由被动的、消极的教育绑架从而转向为主动的、积极的教育参与者,从应试教育观转向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发展,成为“双减”政策的“神助攻”。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也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在当下不确定性和竞争压力并存的社会环境下,焦虑是很正常的,但不能放任其常态化。家长要有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勇气,不断的提升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为孩子构建良好的家庭成长氛围。
(五)保障教师待遇,解决教师关切问题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的服务,教师都是关键的力量。一是学校要给教师做好“减法”,对教师的辅助做好“加法”,减的是那些不必要的任务、会议、考核等,让教师能够安心投入教学中。同时,学校要争取做到在教学上为教师助力,在管理上让教师有依靠,让教师们的工作更轻松。比如,可以举行班主任沙龙活动,研讨“双减”下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也可以分享“双减”的具体做法和先进经验,介绍提高工作效率的实用工具等。二是优化教师的管理,实施弹性考勤制。以人文关怀来给教师减压,允许开展课后服务的教师可以提前回家处理家庭事务。此外,可以聘请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和退休教师到校参加课后教学服务等方式,适当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三是完善教师相关激励制度,加强对教师权益的保护,同时合理配置一些需要编制的学校,防止因缺编而加重教师的负担。在倡导教师敬业奉献的同时,对于教师额外所付出的劳动,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及工资奖励,并根据教师工作成果加大激励力度。
面对“双减”大环境,教师需要快速的适应,调整好心态,迎接挑战。做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教师,做顺应发展、传递正能量的教师,做不负时代、敢于突破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張志勇.“双减”背后教育观念的大变革[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1,(08):1.
[2]龙宝新,杨 静,蔡婉怡.中小学教师负担的生成逻辑及其纾解之道 —— 基于对全国 27 个省份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的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21,(05):62~71.
[3]李荣华,田友谊.“双减”,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J].教育家,2021,(36):19~20.
[4]周洪宇,齐彦磊.“双减”政策落地:焦点、难点与建议[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1[2021-11-17].https://doi.org/10.14100/j.cnki.65-1039/g4. 20211022.001.
[5]葛德军.四个“担当”:“双减”工作中的教师行动[J].教育视界,2021,(25):33~35.
[6]王红顺.“双减”之下,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EB/OL].https://mp.weixin. qq.com/s/8-QQrBITyNABqn6NqIfYKg.
[7]张 旸,张 雪,刘文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背后的供需困境与化解[J].中国教育学刊,2021,(09):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