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俭富
摘要:在物理习题教学中,一般是通过单调的理论推导分析来解决问题,但总有一部分学生领悟起来是有难度的。教师可以尝试“习题实验化”,在讲解习题时由老师或学生通过实验直接呈现习题现象,为学生学习知识积累感性材料, 进而促进他们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习题的分析理解能力。
关键词:习题;实验;九年级;物理
习题教学有时候会比较抽象, 若教师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论分析上有可能导致学生还是不理解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于是笔者想尝试“习题实验化”的处理方法。
一、实施方法
(一)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二)总体思路:
1.如何确定“教学困难”:自身的教学困惑、文献资料(教参、期刊等)
2.如何设计习题实验:
(1)原则:“简单、明了、大尺度”+接地气
(2)设计习题实验的灵感来源:练习册、课本、文献、第二课堂(包括综合实践课、教具比赛等)。结合自身的教学困难
(3)老师和学生设计习题实验的操作计划及指引。
3.如何体现“习题实验化”在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1)知识方面:通过平时的测验,特别是“测验卷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的题目”进行测试,对实验班(笔者中途接手的三个班:308、309、310开展习题实验化)与对比班(3XX班,仍然是原来的任课老师,没有开展习题实验化)的测试成绩进行横向比较,了解习题实验化在知识上所起的作用。
(2)情感方面:通过《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量表》调查问卷的前后测,分别在学期刚开始和结束时进行及通过收集学生感言,了解习题实验化对提高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方面所起的作用。
4.关于成果的收集及展示
(1)收集及展示:成果汇集册(编印成书)、实验视频集、公开课
(2)老师的习题实验化的成果,由老师将所设计的习题实验进行拍照、拍视频,并按照模版填写好相关的电子文档,详细介绍其原理、制作材料、方法及使用情况
(3)学生的习题实验化的成果,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并按要求整理和上交
二、“习题实验化”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这是老师和学生化解教学和学习 “困惑”,特别是习题教学和理解上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1)有效解决老师的教学困惑
作为老师,在讲解“导线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时”,以往都是纯讲理论,学生总是半信半疑,而这次则巧妙地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来破解这一教学困惑:把一根镍铬合金丝剪断,然后把断口两端连接起来,再与一定值电阻串联接入电路,把两个相同的气球分别放在镍铬合金丝完好处(A点),及导线连接处(B点),通电一段时间后,可发现:在B点的气球先爆!现象明显!让学生确信了“导线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时”这一事实。
(2)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
作为学生,在做“探究電流与电阻关系”这一节的习题时,常常碰到这类题:
“将5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Ω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应向_______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1V。”(如图2所示)
学生总是不明确是向哪边移动滑片,而此时,实际的实验操作则可以加深印象。另外,在实验中,有学生还会发现,无论滑片怎么移动,电压表的示数无法达到1V?这是实验中的意外现象,通过讨论分析可得到意外收获:是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太小导致的,应更换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
(3)化静为动,激活课堂
在讲到“电磁感应”这一章时,有学生在练习册会碰到这样的习题:
如图3所示,操场上两同学用铜芯电缆线做摇绳发电实验,他们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关于摇绳发电产生的电流……
刚好有学生也做了相应的实验并拍了视频,所以就在课堂上播放了该组学生的“摇绳发电”实验,而此时引起了全班的惊讶声,觉得太神奇了。(图4为该组学生在讲解他们的“摇绳发电”实验)
通过“习题实验化”,就能变“静”为“动”,把原来单调刻板的文字,变成鲜活的实验呈现,激活了习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课堂。
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 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开展“习题实验化”为教师开拓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同时也为学生自主研究、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题实验化就是以亲民、接地气、有效的方式在实践,并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徐海燕.活用“实验”教学 提高“课堂”实效.物理教学[J],2012(8):25-27.
[2]黄正玉.物理习题实验化的案例分析.中学物理教学参考[J],2014(12):39-41.
[3]卢山.由一个案例浅谈教学中对“关注学生真实问题”的感受.物理教学 [J],2013(10):37-38.
[4]严云佳.习题教学中化“静”为“动”的策略与方法.物理教师[J],2014(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