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
摘要:小学低年级班主任是教师群体中的主要力量。他们是组织班级活动的领导者,是处理学生在学校和家庭问题的沟通者,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可见,他们的胜任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以及家校沟通的效果。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等,以“小学低年级班主任”为研究对象,对这一群体的胜任力水平进行调查,发现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在知识结构、成就动机、专业发展、自我反思等方面的胜任力存在不足,从而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一系列提升低年级班主任胜任力的建议,包括:学校更新管理模式和教育观念,建立有效的专业发展评价机制;班主任建立自我激励机制,提高自我效能,注重语言艺术,强化自我反思。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班主任;胜任力;现状;策略
0引言
小学低年级是儿童从学龄前迈进学龄期的第一步,也是他们适应制度化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作为刚进小学的低年级学生,这种适应过程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随着游戏的减少和学习的增加,正式的学习系统逐渐成为低年级学生活动的中心。这样一种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成为这一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而小学低年级班主任需要帮助学生完成这项转变。那如何才能高效,精准地帮助学生完成这项工作呢?这就需要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具有良好的胜任力水平。
1小学低年级班主任胜任力的理性思考
我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说过:“一名中小学教师不当班主任就无法真正体会到当老师的滋味。”可见班主任的重要性。同时,胜任力与能力,素质等词的概念或意义对人们来说,非常容易混淆。下文中会对这几个概念进行具体界定和辨析。
1.1胜任力的概念界定
胜任力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当时的人为了训练骁勇善战的勇士而绘制出一张胜任解剖图。20世纪60年代后期,胜任力研究之父戴维·麦克莱兰与他的科研团队经过不断地深入研究,发现如“成就动机”、“团队因素”等这些东西可以从根本上影响个人绩效。
在1973 年,戴维·麦克莱兰发表了名为《测试胜任力而非智力》的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将胜任力其明確定义为:一种能区分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中高能力者和低能力的个人内部特征。这一理论的问世,标志着胜任力研究的开端。
胜任力自诞生以来,许多学者对其概念进行深入研究,学界对胜任力的定义有很多,目前在学术界认可度最高的是李勒·斯班瑟(Lyle M.Spenser)提出的胜任力的概念。即胜任力是指个人的一种潜在、深层的特征,能够在特定环境下将优秀绩效者与普通绩效者区分。 这种特征可以是动机,态度,价值观等。在本篇论文中,笔者采用的就是这种普遍被人接受和赞同的定义方式。
1.2胜任力的模型理论
胜任力模型是基于“胜任力”概念基础上衍生和发展出来的。它是个体在同一组织环境中工作完成度高的或绩效水平高的构成因素的内部特征的总和。学者们对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不尽相同,但普遍学者认为“胜任力模型”是指具有特定岗位工作能力的胜任性特征的组合。同时也是一种需要完成某种限定任务的角色所应具备的能力特点的总和。
2小学低年级班主任胜任力的提升策略
2.1学校更新管理模式和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小学作为教学体系的开端,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构建成熟的小学教学体系,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学校、学生、家长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尊重各方意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和教育观念就应该打破唯分数论、唯论文论的观念,为班主任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升低年级班主任的胜任力水平。
一方面,学校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应向班主任传递教育最前沿的理念,帮助班主任转变相对陈旧的教育观念,鼓励班主任多组织、多开展能展现学生才艺、彰显个性的活动,以此来树立班主任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和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学校应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比如定期开班主任工作的相关讲座,开展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分享会,线上学习和线下考核相结合,进行目的性、操作性强的业务知识培训、经验学习,全面提高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的业务能力。学校对于班主任的培训应该做到脚踏实地、稳步推进。例如,有些班主任不善于应对紧急情况或处理的方式方法不当。学校就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和经验交流会议,来提高班主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应变能力。班主任的培养模式不能只流于形式,应付督察。而是要真真正正地将班主任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对班主任的培训,应根据班主任胜任力具备的现有程度与学校工作目标相结合,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2.2学校建立有效的专业发展评价机制
正确的专业发展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励班主任的工作热情与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正如上文所述,负面评价的评价不仅未激发教师的斗志,反而引发负面情绪。建立有效的小学激励机制是提高小学低年级班主任胜任力的外部重要因素,因此,建立激励机制对小学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效益,这是外部驱动力和内部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3班主任建立自我激励机制,提高自我效能
班主任的工作纷繁复杂,长时间易导致职业倦怠,因此,班主任的提高还需班主任建立自我激励机制,从工作中寻找乐趣,寻找成就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自我效能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根据班杜拉(Bandura)的研究,自我效能感与人的实际能力并不完全相同。 激励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不是能力,而是对能力的认可。众所周知,低年级班主任工作细致又繁琐。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于复杂细小的工作,对自我要求不应仅仅停留在工作层面,而应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从精神层面鼓励自身提高工作质量, 增强对班级建设任务的理解力和执行力,提高自身效能。
2.4班主任注重语言艺术,提高沟通技能
沟通是一种能力,有效的沟通能够促进双方矛盾的解决和关系的缓和。班主任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家长的沟通以及和学校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问题解决的前提,是搭建在双方心灵上的桥梁。那么,沟通的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就在于班主任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否巧妙地利用语言的艺术。
参考文献:
[1]高谦民,黄正平.小学班主任[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2]戴维.D.杜波依斯,威廉.J.罗恩韦尔,德博拉.乔.斯特恩,琳达.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