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决策模型下学生心理求助行为分析

2022-04-17 12:49刘一辉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5期
关键词:模型学生

刘一辉

摘要:心理求助行为指的是个人积极主动的向外界他人寻求心理帮助,以达到解决自己的困惑,减轻自己痛苦的过程和行为。全国各个学校也开展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来解决学生们可能会发生的心理问题,正确认识自己,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学业。心理求助行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思维过程,不愿意求助的人往往比愿意主动去寻求帮助的人多了一份消极,回避,退缩,不愿意主动面对的心理状态。对他人的评价极为在乎,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所产生的问题,也不期待通过一次心理咨询就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能够慢慢熬过去。基于此,本文将通过比较两者在心里求助行为“阶段—决策模型”的不同之处,来分析学生的行为。

关键词:模型;心理求助行为;学生

引言

人的一生当中,总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也同样期待有人可以能够帮助自己缓解内心的伤痛。但是却把这份心思深深地埋入心底,并不愿意去主动去找寻心理辅导师解决自己的問题,而东方人可能是因为情感表达更加的含蓄,相对于西方人而言,愿意主动去找寻心理帮助的人更少。目前,我国的各个学校里面都成立了各式各样的心理辅导教室,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来指点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摆脱以往的困境,有更好的状态去学习,去生活,因为有着专业老师在缘故,所以这些机构相对于外面那些五花八门的心理辅导咨询师,更加有安全保障,并且在学校里面对学生也完全都是免费开放,在这样推广之下,学生也会更加能够愿意接受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所以在校内的心理辅导是发展的非常迅速。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去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把事情都憋在心里,不愿意去求救。为了分析学生心理求助行为,我们将通过阶段-决策模型来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主动求助者与被动求助者在阶段-模型之间的对比0

阶段-决策模型,将心理求助视为一个内部决策的过程,包括了三个阶段,分别是问题知觉阶段,自助评估阶段,他助评估阶段,不同的阶段,主动求助者与被动求助者两者区别相差十分之大,主动求助者相对而言,会更加的积极,情绪并不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而另外一种求助者则会把这一次求助当做自己的救命稻草,但是从心底里又不愿意去。

(一)问题知觉阶段两者的区别

这个阶段对于当事人而言,就是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可能是有了一点问题。比如说感觉自己做什么事情不太正常?是不是我生病了?等等之类。在这个方面,可能有一部分人会很快的察觉到是自己的心理有了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可能会困扰很久以后,也并不明白,同样也不知道求助,只是一直压抑着。主动求助者和被动求助者在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大的区别。主动求助者愿意正视自己的问题,并且愿意去主动解决问题,对自己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被动求助者可能会因为心理上的问题而导致身体的各种机能也出现紊乱,通宵熬夜的现象时有发生,当然。这样的情况也很有可能会让他们以为自己的心理并没有问题,只不过是生理上的作息问题罢了。

(二)自助评估阶段两者的区别

自我评估阶段主要是当事人根据自己的个人资源评断,可不可以通过自己来解决处理好现在所面临的事情。被动求助者对于这样的问题往往是处于回避阶段,或者是采取一些并没有什么作用的应对方式,比如说让自己陷入到无谓的忙碌之中,企图用这种方式来打断自己,去想一些其他的事情,回避自己的心理问题,这样消极的方式对于当时来说并没有完全的作用,甚至会加重自身的反应,影响到自身的情绪,身体状况也会随之而恶化。然而,主动求助那一方面,则会积极的查看自己身边拥有的并且可以利用资源,做好一切的应对措施来解决问题,有效益的活动往往比无端的陷入忙碌之中,更能让人体会到舒适的感觉。

(三)他助评估阶段两者的区别

他助评估阶段,意味着当事人已经靠自己无法解决问题了,需要自己之外的其他力量来帮助自己解决心理问题,可以是朋友,家人或者老师等等,也有可能是专业的心理辅导师。这个过程人的心里都会比较复杂,有些人他的反应会异常的冷静,在心里列出了一份求助者的清单,然后挨个的比较得失取舍,最终找到最合适自己的。而有的人情绪会非常的激动,甚至有可能随便找一个人就开始求助。主动求助者和被动求助者在这一阶段的表现也大为不同。被动求助者相对于主动求助者而言,会对找一些心理辅导机构而产生排斥,他们不愿意去接受正规的心理辅导,不愿意让别人听到自己内心的想法,担心如果被他们知道的话,可能会引来嘲讽与不屑,只愿意把这个事情深深的埋在自己的心底,难以启齿。但是主动求助是完全没有这方面顾虑,他们更相信社会的包容程度这完全可以接受他们这些心理有一点问题的人,愿意去去主动寻找各种助力改变自己。

还有一点就是,除非是迫不得已,否则被动求生者完全就不会找任何人去解决,他们更愿意把心理辅导师当成自己最后的救命稻草。希望能够通过心理辅导师的言语拯救自己,可以立马改变他们的处境,让他们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真谛,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重大问题等等,但是这样的想法显然是荒谬的,这完全就是想回避自己的责任,将所有的重担转托给别人。尤其是学生相对于社会上的成年人而言,还是比较羞涩的,对于寻求他人帮助是一个极大的阻碍和困难。

二、影响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因素

(一)认知水平有限

当一个人产生了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需要请求他人来解决的时候,这就极大的考验了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关系,如果能够明白是心理问题所导致严重后果,能知道现在专业的心理辅导师的水平,以及现在的社会包容程度,如果他知道这些的话,那么再知道自己产生心理问题,以后就应该立刻去向专业的人员进行求助,而不是觉得自己心理产生了问题产生恐慌,进而引起自己的自闭,不愿和他人说话的症状。只有愿意向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倾诉,向他们求助,才能有力的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才不会影响自己现实当中的正常生活,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二)对治疗抱有恐惧,不敢接受心理治疗

治疗恐惧就是对接受心理健康服务始终抱有着一种排斥的想法,他们觉得心理辅导并不能对他们起到什么作用,可能到头来也不过是听人家说了一堆废话。这样的想法会阻碍当事人对于心理咨询的行动,心里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这样的人还并不是少数,有相当一部分的调查显示,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以后,很少会愿意去心理咨询室接受辅导与治疗,因为他们主观上还是觉得自己的病需要自己去走出来,也或许是压根没有把心理问题当做一回事儿,但是那些愿意主动去治疗的学生,心里就几乎没有这样的治疗恐惧。

(三)周圍环境的影响

如果当事人知道了,自己有了心理问题,以后第一反应应该是向着身边的人求助,这个时候就很考验他们周围的环境因素。比如,家庭就对当事人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毕竟家庭就是一个人最大的后盾,如果一个家庭始终是积极向上的。有高学历,高水平,知道心理问题的严重性,那么第一时间就应该带着去进行一些专业的心理求助,反而如果一个家庭对于这样的事情不屑一顾,认为这就是矫情,出去多打两天工,知道社会的险恶就明白这点事等之类的态度,那么,当事人的情绪无疑会更加恶劣,觉得周围根本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心里也会更为的痛苦,本来可能还有着去求助专业的心理辅导师的心思,但是在听到这些话以后,这点心思也会销声匿迹,类似于这样的事例,完全就是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心理咨询室的口碑

这对于当时来说也是一个极端重要的因素,包括老师的专业水平也包括去咨询的人是否过多,是否便捷等等。这些因素也都影响着学生们是否会去心理咨询室得到帮助和专业性的心理指导。但是我认为老师的专业水平应该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他是否能提供给学生们的有用的指导和帮助,心理品质是否良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否正确,人际交往风格能否让同学接受,有没有良好的共情能力,在笔者看来,这才是最影响学生们是否会进入心理咨询室,解决心理问题的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的心理求助行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比主动去寻求心理帮助的与被动去寻求心理帮助的两种人,分析了他们的心路历程,由本文可以知道,两种人在心路历程方面都有一些截然不同的差异。对于治疗心里问题有困扰的学生来说,他们只是对于这个心理咨询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也有可能是被周围环境的影响,觉得去心理治疗完全没有必要,或者是对心理治疗感觉到恐惧,以为自己可以扛一扛,然后这个事情就过去了。如果有心理问题,又不找好合适的应对方法,不仅平白浪费了时间,而且还有可能对自己的身体有损伤。学校也应该时刻注意这样的事情,提前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不可消极怠工,不要让学生们因为心理问题做出类似于自杀等不可挽回的过激行为,而且最好进行定时的心理测评,让他们知晓去看心理老师寻求帮助并不是一个值得嘲笑的事情,做好正确的引导,尽量杜绝学生因此而受到伤害。

参考文献:

[1]刘凤娥,周楠,李晓敏,方晓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机制——一项追踪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21(07):89-96.

[2]王颖,张芷硕.心理求助行为与社会容认度、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6):96-100.

[3]罗敏.中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4):62-65.

[4]李思嫒,崔美玉.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现状研究综述[J].智富时代,2019(03):235.

[5]李安馨,车润蓉,蔡香花.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智富时代,2016(S2):330-331.

猜你喜欢
模型学生
自制空间站模型
快把我哥带走
从勾股定理到“一线三等角”模型
赶不走的学生
模型小览(二)
导数中涉及“[ex,l n x]”的模型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学生写话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特意和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