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民办高校招生难的原因分析与解决途径

2022-04-16 21:23:01张云霞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公办民办湖北省

张云霞

(江汉大学 湖北 武汉:430056)

《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1号)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主要形式的民办教育不断发展壮大,有效增加了教育服务供给,为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民办教育也面临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和困难。湖北的民办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居于全国前列,有学者基于近十年全国民办高校数据统计与研究认为,湖北省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1]18。但湖北的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高校同样亟需突破招生瓶颈带来的发展制约。

1 湖北省民办高校的招生现状

截至2022年5月31日,全国共有七百多所民办高校,湖北有44所民办高校,其中民办本科大学32所,民办专科大学12所[2],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有些高校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办学优势,如在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湖北省有武昌首义学院、武昌东湖学院、文华学院进入全国前十名[3]。在校友会2022年民办高校分类排行榜中,工学门类的武昌首义学院、文华学院、武汉城市学院、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以及经济、管理、艺术、体育等门类的武汉学院、武汉工商学院表现亮眼[3]。但随着近年来适龄生源减少,一些民办高校招生受到较大影响,校舍设备闲置、教学资源浪费,甚至有部分学校因生源不足而倒闭[1]20。

湖北省民办高校招生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本专科报考人数越来越少,主要是由于全国新生人口逐年减少,需要接受学历教育的人数也相应减少;二是需要与公办高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却没有多少竞争优势。高考招生中实施“公、民统招”,公办高校一般办学历史较悠久、名声在外,民办高校则反之,很多人对民办高校感到陌生,不敢报、不能报、不想报;三是民办高校成人教育、专升本教育、研究生教育招生,获得的支持力度不够。

2 湖北省民办高校招生难的原因分析

2.1 直接原因

(1)适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近年来,报考民办高校的学生持续减少,其直接原因,主要是近几年来我国适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与此同时,高等教育招生主体却日益增加,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外国高校以及其他一些培训学校,都在抢着这逐年减少的生源。在这场角逐中,外国高校有着招收国际生源、教育产品开发尤其是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经验优势;国内公办高校有着政策扶持、品牌积淀、信誉保障等诸多优势,对优质生源具有较强吸引力。相比而言,民办高校的招生空间则越发逼仄。

(2)民办高校自身的招生工作不如人意。面对越来越少且越来越理性的教育消费者,民办高校的应对措施捉襟见肘。一些民办高校无序开展招生宣传的问题严重。他们挖空心思制定各种营销方案,甚至不惜用欺诈手段招揽更多生源。诸如“借鸡生蛋”“夸大宣传”“校名缩水”等关于民办高校招生乱象的新闻并不鲜见[4]。更多民办高校虽然没有违规招生,但在招生过程中工作不细致、宣传不到位、目标不明确,宣传内容不完整,宣传手段单一、过时,无法让考生详细了解学校和专业。

(3)民办高校学费高昂。近些年来民办院校的学费一年比一年高,很多民办高校一年的学费都在15000元以上,这还不包括住宿、书本、军训等其他各种费用,四年大学读下来费用就得10万以上,有的要近20万。而一些民办高校的软件、美术等专业,学费之“贵”更是一般家庭承受不了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学生不会主动报考民办高校。有些民办院校在招生时,会主动电话联系已投档的考生,根据其是否来读再决定是否录取,以确保较高的到校率。2021年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重庆移通学院、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重庆工程学院等民办高校经过三次志愿征集才完成了招生计划[5]。

(4)民办高校处于转型、动荡中,影响招生。这几年众多独立学院转设成了民办高校,没有了母体学校的名气加持和教学扶持,成为了学生择校时的失分项。很多民办院校升级为大学或独立院校在转设后更改了校名,社会上对这些校名很陌生,也不认同,在报考中就不会考虑这些学校。如果校名在人们的印象中,变得“低档”,那就更加糟糕,比如在校名中加入“职业”或者“技术”等字眼。

(5)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可度不高。当今社会学习的途径比较多,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党校、培训等等也能获得学历教育,大多数人对这些难以区分,将民办高校也划为这一类。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也会设置一些门槛,比如第一学历要看是否是985或者211,民办高校在大学链的底端,所以也让很多人不想报考民办院校,宁愿去上好一点的专科院校,然后谋求专升本或者其他出路。

2.2 湖北省民办高校招生难的深层次原因

民办高校招生难的问题,是民办高校办学遭遇困难的外在反映,办学难是导致招生难的深层次原因。

(1)资金问题。办学资金问题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很多民办高校募集资金不足,经常举债经营,不能像公办院校那样得到各级政府的经费支持,也就不能像公办学院那样将精力、财力集中在专业建设及科研上。

(2)师资问题。相比公办院校而言,多数民办高校的教师工资待遇较差,成长机会较少,民办院校的教师深造如读研究生通常需要自费。此外,民办教师在社会福利、分房、退休待遇上与公办教师也有不小的差别。

(3)生源差别。一是录取分数的差别。民办高校学生入校分数低,文化课基础差,培养起来难度加大。二是学生来源地理位置的差别。湖北省民办高校的学生大多来源于偏远乡村,或毕业于乡镇高中,需要学校做出更多努力来丰富学生的阅历与见识。

(4)学科专业特色问题。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是一所大学的灵魂。能够将某个专业办成有很高知名度的民办高校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一方面,“省钱”的专业比较容易办但同时也难以形成品牌。另一方面,需要大投入的专业,经济上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要办成特色学科专业,还需要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这也是一笔持续而难以见经济成效的花费。

3 湖北省民办高校招生改革与建议

学生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学生资源是最重要的办学资源。招到合适的学生,即与学校培养模式和特色相适合的学生,是最重要的招生目标。民办高校要在招生上取得突破,就必须不走寻常路,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建议从以下三点努力:

3.1 直面招生问题,加强校本招生宣传

当前,很多民办高校的招生只有招生办的专职人员和少量师生参与,到了招生季,在各地设立临时招生点,服务意识不强,面对求学者的多样化需求,应对乏力。显然,民办高校在挖掘、发现、引导需求,以及借助社会力量实现渠道创新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民办高校要加大对学校特色优势的概括,更新招生宣传的渠道和方式,加强对学校品牌的挖掘与输出,扩大招生宣传实效。

3.2 政府主管部门要完善民办高校发展政策

主管部门对于民办高校的管理,主要从政治方向和高等教育结构上进行宏观调控,对民办高校招收专科、专升本、研究生等具体业务上的管控可以适当放松,鼓励民办高校做大做强,延展民办高校的发展空间。

第一,完善监督机制体制,放宽民办高校自主招生、与企业联合订单培养招生的权力,推进招生标准从“单一标准”向“多元标准”转化、录取工作从“单向选拔”向“双向选择”转变、高校招生从“同质竞争”向“异质竞争”转变、学生资源配置从“纵向配置”转变为“纵横向配置”、学生培养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各管一段”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有机衔接”[6]转变,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如浙江省 “三位一体”招生试点改革,民办高校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三位一体”录取的学生虽然高考成绩普遍低于统一高考录取学生,但进校后的专业课成绩与统一高考录取学生的专业课成绩没有显著差别[7],更多学生得到了合适的培养,学校也扩大了生源。

第二,适当放宽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限制。2019年两会湖北省政协委员赵作斌、彭秀春等[8]建议,希望湖北在专业硕士点的建设上,向民办高校倾斜,让民办高校能留住人才,同时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在陕西、吉林等省,当地的一些民办大学被批准设置硕士点,如原吉林外国语学院是一所民办大学,已更名为吉林外国语大学,设置了硕士点后,获得了长足发展。

3.3 加强民办高校分类管理

明确“民办高校是民办事业单位”,落实民办教育的“国民待遇”,把民办教育真正纳入国家公共教育体系。尽快响应落实国家对民办学校的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实行不同的法人登记管理办法。在浙江、广东等省,一些民办高校还被批准转为公办高校,可见公益民办高校其实与公办高校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也应该在征地、税收减免等方面获得优惠政策,得到支持与帮助。

对于主要由企业支持的民办高校资金紧张、管理不善等问题,还可以采用“民办公助”等方式助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民办公助”是指政府给予一定支持,以群众为主体兴办各种社会事业的一种建设模式。可以募集社会闲散资金、招聘有丰富经验的离退休教师和社会管理人员,成立真正的校董会来规范管理;也可以在国际上寻求发展空间,走国际化道路。向国外一些知名民办学校学习,招收国外自费学生,借鉴国外私立教育的机制完备、体制健全、管理科学的框架体系,缩短同世界名校差距,树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

3.4 加大民办高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投入

要求民办高校投资方加大投入,完善学校基本建设和特色发展。在基础建设等硬件方面,因为有办学资格评估等要求,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学科专业等软件建设,也要有一定的要求与导向支持,不能完全由学科专业是否热门、能否招到学生等来决定。

首先,加大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学科专业特色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相关主管部门可以鼓励民办高校建立教育教学改革与学科专业发展联盟。各个民办高校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发展愿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发展部分学科专业,争取“专、精、特、新”发展。

其次,加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民办高校要获得长足发展,需要拥有一支充满活力、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摇高度重视民办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符合民办高校自身特点的教师评价标准,加大民办教师师资培训计划,将办学收益的一定比例用于教师培训和提升,保障民办高校教师的权益。近年来湖北省教育厅在职称评审上已经放手民办院校自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办高校师资力量的壮大。

湖北是民办高等教育大省,早在2017年两会上,湖北省政协委员、腾讯主要创始人之一、武汉学院创办人陈一丹就呼吁“打造民办高等教育强省”[9]。在全国争创“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湖北既要大力发展公办高校,也要让民办高校蓬勃发展,扶持、发展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民办高校,实现民办、公办优势互补、同频共振,打造全国高等教育领先强省。

猜你喜欢
公办民办湖北省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成才(2023年13期)2023-10-24 08:48:32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房地产导刊(2020年9期)2020-10-28 08:37:48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公办养老机构深化改革的思考
福利中国(2017年1期)2017-02-06 01:23:07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中小学电教(2016年3期)2016-03-01 03:40:42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34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4
湖北省2015年3月生产资料价格
农家顾问(2015年4期)2015-05-10 03: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