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王辛茹
教学目标:
1.能认读 10 个生字“沿、答、渴、喝、话、弄、错、际、哪、抬”,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10个生字“井、观、落、沿、答、渴、喝、话、际、抬”,积累“坐井观天、井沿”等 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能明确小鸟的青蛙争论的题,知道它们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4.能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2.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板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读“沿、答、渴、喝、话、际”6个生字,理解词语“井沿、大话、无边无际”,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合”“答”2个生字。
2.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两组对话,并分角色朗读,初步感知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揭题导入,借助拼音,读准课题。
2.学习生字“井”,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你们看,这是一( )井,是人们从地面向地下取水的工具。
3.学习观:老师板书,补充课题,学生书写,理解意思。
观,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一个又,第二笔变成点,右边是一个看见的见,见第一笔竖从落在竖中线上,到横中线下方停笔。观在这里就是看的意思。
4.理解题意,再读课题。
(设计说明: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准后鼻音井,积累数量词一口井,并且跟着老师一起在田字格中书写“观”这个字。同时,初步理解课文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出示学习任务单一。
2.交流任务单
(设计说明:本环节的设计,我们通过学习任务单的设计,重在帮助同学回顾故事情节,为后面开展对话教学做铺垫。)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是呀,我们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已经找到了我们故事的主人公,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交流位置。
2.理解“井沿”,举一反三。
这里是井口的边,这就是井沿。那么碗的边叫……,桌子的边叫……,来动手摸一摸桌沿。床的边叫……,小河的边叫……
书写提示:沿在书写时,要注意右上部分是横折弯。
3.理解“落”。
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贴一贴小鸟和青蛙。注意小鸟的动作。就像这只小鸟一样,在高高的填上从远处飞来,从高处轻轻地向下落到了井沿上,就像树叶从空中飘落一样。
4.再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说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重点在于明确青蛙和小鸟的位置,知道“井沿”在哪里,并且知道“沿”的意思,举一反三。同时,小鸟如何来到井沿上,理解两个动词“飞”和“落”的妙用。)
四、精读课文,学习对话。
(一)厘清三次对话
1.快速浏览2~7自然段,了解课文发展规律。
青蛙和小鸟就这样相遇了,坐井观天的故事开始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2~7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发现?2~7自然段是小鸟和青蛙所说的话,你发现了这篇课文的一个规律。像这样一问一答就是一次对话。
2.出示任务单二。
5.反馈交流。
(二)学习第一次对话
过渡:他们的争论是如何开始的,让我们先来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分角色朗读对话,正音:哪儿。指导朗读。
哪儿这是个儿化音,它是问的是一个地点。小青蛙在井里待久了,闷得慌,突然来了一只小鸟,看到这只小鸟有什么感觉?青蛙很好奇,他对小鸟的来历发出了疑问,谁来读出青蛙的这种心情。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
2.理解问答句式。
小青蛙提问,小鸟对问题给予答复,这就是回答,理解意思读准词语。
过渡:那么从小鸟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学习渴、喝。指导朗读。
指明小鸟落到井沿上的原因。口诀区分两个字。
预设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一百多里。
一里等于500米,一百里就是50000多米,相当于我们学校的操场200圈都,咱们现在早上大课间跑一圈,有些小朋友都觉得有些长,可我们的小鸟要跑两百多圈呢。现在你知道了吗,小鸟飞了多远吗。
摘星挑战,想象说话:小鸟飞了一百多里,飞过了( ),飞过了()……
小鸟飞了一百多里,飞过_______,看到了_______;飞过_______,看到了________……
3.同桌合作表演对话,感受青蛙的疑惑,小鸟的又累又渴。
(三)学习第二次对话
过渡:正是小鸟的这句话,引发了他俩对于天有多大的争论。青蛙和小鸟认为天有多大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4.5自然段。
1.出示合作任务单3
2.反馈交流任务单。
(1)指名读。相机正音,重点指导:弄错。
(2)交流青蛙和小鸟观点。
3.指导学生练习相关内容,理解词语,读出青蛙说话的语气。
(1)理解“大话”。
(2)借助提示,理解文中“大话”的意思。
阅读方法指导:找一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箭头标注大话对应上午“飞了一百多里”。
出示:青蛙认为,可小鸟却说。所以,青蛙觉得小鸟一定是在说大话。
阅读方法总结:找一找,找到大话对应上文的意思;连一连,用箭头连一连;说一说,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3)朗读指导,读出青蛙说这句话的语气。
4.提出自主学习要求,同桌合作理解小鸟的话。
(1)提出学习要求。
回顾阅读方法,同桌合作先理解弄错的意思,再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2)交流反馈。
①弄错指什么?动手连一连。
②借助提示,说一说:鸟认为,可青蛙却说。所以,小鸟觉得一定是青蛙弄错了。
③读出小鸟说这句话时的语气。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组对话,同桌互相演一演。
(四)多种形式朗读表演1~5自然段。
(设计说明:在学习这一板块时,我们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的模式,以任务单的形式,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第一个任务单重在理解两人因为“天有多大”这个问题而展开两人的第一次对话:青蛙对于小鸟的来历产生了好奇,而小鸟在回答了青蛙的问题,并且讲清楚了自己落下来的原因。也正是这个原因引发了两人的争论。继而展开第二次对话的教学。第二次对话我们通过一个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了,重在厘清两人对于“天有多大”这个问题的观点。两人都觉得对方不对,那么在这里老师先对青蛙的话进行教学,采用“找一找、连一连、说一说”的方法,引导孩子理解“大话”的意思,进而将青蛙为什么认为小鸟在说大话的原因讲清楚了。而在理解小鸟的话时,我们则采用同桌合作学习的方式,用上老师刚才的方法,自己理解“弄错”和小鸟为什么说青蛙弄错的原因。在教学层次上,层层递进,从扶到放。)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坐井观天的意思,知道青蛙和小鸟一共进行了三次对话,并且通过学习第一次对话,我们知道了小鸟落在井沿上的原因。通过学习第二自然段,我们知道了青蛙和小鸟的争论点。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第三次对话,探讨他们观点不同的原因。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写字吧。
六、书写指导
1.课文学完了,课后的生字你能认识了吗?
青蛙观天坐井里,小鸟口渴找水喝,落在井沿起争论:青蛙看天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际,究竟是谁弄错了?
2.学习生字答、落。
这字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指导书写:答
4.生范写,生描红。
(设计说明:在生字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识字小儿歌,一方面复习了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另外,将本课的生字融入其中,巩固复习生字。在写字环节,我将上下结构的字“答”和“落”进行对比学习,掌握上下结构字上窄下宽的结构规则。学生观察关键笔画,老师示范书写。)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