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黄 丽 瞿 艳 陈桂兰▲
1.南通市中医院护理部,江苏南通 226001;2.南通市中医院心内科,江苏南通 226001
冠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技术,能重建心肌血运,改善心脏功能[1]。但成功的搭桥手术仅是治疗开始,术后“护桥”将伴随患者终身。如不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搭桥”随时可能有再堵的风险,所以对患者自身的健康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2-3]。但该群体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健康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很不理想,故需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主动去改变不良行为。多元化健康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整合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教育形式,使不同特征的患者均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形式,从而提高教育效果[4]。本研究探讨多元化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在冠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选择2014 年10 月至2018 年12 月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冠脉搭桥术患者128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5]且行冠脉搭桥术治疗;②年龄18~75 岁;③可正常沟通与交流;④会使用微信。排除标准:①合并认知障碍;②伴其他严重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给予冠脉搭桥术患者常规健康教育,参照文献[6]编写《冠脉搭桥术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手册》,内容涵盖疾病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知识,饮食、运动、情绪管理、遵医行为及不良习惯控制等健康行为,健康教育以发放教育手册、集中宣教,予以个体咨询、出院指导及随访管理,干预时间6 个月。
干预组实施多元化自我管理健康教育。(1)创建教育小组:成员由主治医师、营养师、康复训练师及心理咨询师各1 名,专科护士5 名,进行冠脉搭桥术患者自我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围绕冠脉搭桥术自我管理行为设计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相关知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情绪管理、遵医行为及不良习惯控制等活动主题。每个主题时间30 min。(2)多元化自我管理健康教育:①阶段化健康教育。将15 个活动主题分为院内(3 个,入院1~2 d、术后1 周、出院前)、院外(12 个,2 次/月,共6 个月)两个阶段,院内侧重于冠脉搭桥术相关知识、情绪管理等自我管理教育,院外侧重于饮食、运动、遵医行为、不良习惯控制等自我管理教育。②网络支持。包括网站宣传(在医院网站开设“冠脉搭桥术”专区)、微信支持(组建微信群),将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及15 个活动主题上传到网站及微信群。网站上组织专家定期进行相关知识讲座并定期回复患者咨询(15~30 min/d);指定护士通过微信群发布冠脉搭桥术自我管理知识并引导大家讨论。③同伴支持教育。在集中宣教期间招募冠脉搭桥术同伴支持教育者(学历≥高中、了解冠状动脉搭桥术相关知识、有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参与同伴支持教育,在专科护士指导下,结合阶段化健康教育安排,围绕15 个活动主题组织活动,60 min/次。④家属支持。要求家属全程参与患者自我管理教育,负责协助监督患者自我管理行为。⑤随访管理。结合门诊复查、微信随访、电话随访及家庭访视形式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
1.3.1 自我管理行为 按照文献[7]编写《冠脉搭桥术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调查量表》,包括饮食、运动、情绪、遵医行为及不良习惯控制共28 个条目,每条目评分为1~5 分,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行为越好。量表Cronbach’s α=0.881。
1.3.2 生活质量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8]评价,包括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度及疾病认知程度共19 个条目,每条目采用1~5 分或1~6 分,每个维度换算为百分制,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量表Cronbach’s α=0.837。
采用SPSS 20.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脱落3 例,实际随访61 例;对照组脱落6 例,实际随访58 例。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 个月,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饮食管理、遵医行为、情绪管理、不良习惯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分,)
注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 <0.05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 个月,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 <0.05
冠脉搭桥术是一种国际公认的治疗冠心病的成熟技术[9-10]。积极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终身“护桥”是保证冠脉搭桥术治疗效果的关键,但需依赖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11]。但冠脉搭桥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普遍低下,这也是冠脉搭桥术后1 年内桥内血管狭窄与闭塞频发的主要原因[12]。
研究表明,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普遍偏低,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明显相关[13-14]。常规健康教育多采用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集中或个体口头宣教,并不适合所有冠脉搭桥术患者。多元化健康教育集合了循证验证后的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途径和方式,让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方式,以保证健康教育效果的针对性[15]。张瑜等[16]报道,基于微信的网络教育,能够促进冠脉搭桥术患者健康相关行为;褚静等[17]认为,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物理治疗患者运动效能与摄钙效能。本研究实施阶段化健康教育、网络支持教育、同伴支持教育等多种渠道和方式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干预组饮食管理、遵医行为、情绪管理以及不良习惯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多元化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能够增强冠脉搭桥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需逐步推进,不同背景和时期的患者其健康教育需求及理解能力差异很大[18]。阶段性健康教育以时间为节点分为院内、院外两个阶段,分别给予冠心病与冠脉搭桥术认知、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网络教育让患者能随时随地可重复阅读和学习教育资料;同伴支持通过示范效应激发患者接受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潜能[19-20];家属能发挥较好的监督和提醒功能[21];随访管理是保障健康教育持续性的重要手段。这种多元化健康教育形式也更容易被患者认同[22-28],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干预组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疾病认知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李倩等[29]也有类似报道。
综上所述,多元化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冠脉搭桥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