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文化内涵下“江南四大名石”的活化研究
——以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徐州—上合友好园为例

2022-04-16 11:40张青萍魏天恒殷新茗董芊里
园林 2022年4期
关键词:瑞云赏石活化

张青萍 魏天恒 殷新茗 陈 欣 董芊里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 210037)

园林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假山置石是园林遗产中蕴含“意境美”的典型要素,具有其特殊性。从遗产活化的角度,以江南园林中的赏石为切入点,探究赏石文化同园林文化发展的历史,并通过对“江南四大名石”的历史、形态特征和评价总结,探究赏石蕴含的美学和人文价值。探究理论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3D打印技术,将瑞云峰以1:2比例转化为实体模型,以“瑞云吉照”为主题,应用于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徐州—上合友好园”的室内展览,使园林遗产中的标志性景观摆脱客观条件的限制,探索新技术在遗产活化领域的应用场景,旨在拓展遗产保护途径,丰富遗产在现代的功能内涵,推动传统文化的留存与传播。

遗产活化;活化利用;江南园林;赏石文化;江南四大名石;徐州园博会;瑞云峰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1]中国文化遗产活化事业也迎来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展现了3 000多年辉煌的文化积淀[2]。其中私家园林产生的影响更深远,造园者将他们对自然美的理解、人生哲理的体会融入到园林中,赋予了园林意境美[3]。江南私家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朱灵茜[4]、丁明静[5]等利用地面激光扫描技术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为园林遗产数据库建立了基础。顾至欣[6]探究园林遗产功能价值构成、影响路径及评价差异。刘坤[7]对苏州古典园林进行功能转化适宜性分析,探究了遗产活化的方向。顾至欣[8]、莫纪灿[9]等提出遗产活化策略,探索园林遗产活化的路径。园林遗产的“活化”在传统保护的基础上,拓展遗产存在形式,丰富其功能内涵,使遗产进一步发挥文化价值。长期以来,园林遗产保护多参考建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未充分考虑园林遗产的特殊性[10],园林遗产活化仍处于探索阶段。

赏石是私家园林中的重要元素,也是“意境美”的典型,其历史与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价值,受到广泛关注。如杜汝霖[11]研究了赏石文化从萌芽至今的发展历史;梁志伟[12]从“观念审美”的角度探究赏石文化变迁;裘伟明[13]从历史、理念、人文、艺术和学术的角度,探究赏石的意境内涵。近年来,随着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赏石文化遗产保护也受到关注,如刘音[14]等以英石为例,探究赏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园林奇石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安置于园林一隅,一定程度限制了园林文化的广泛传播,同时,围绕园石的遗产体验和产品也不足。本团队早前在三维扫描和建模的基础上对瞻园南假山三维打印[15],进行了初步探索。

综上,园林遗产活化实践和基于赏石文化内涵的园林遗产活化大多集中在赏石文化理论,而遗产活化方向和路径研究,仍需进一步探索。鉴于此,本文基于遗产活化视角研究园林文化遗产、赏石文化的价值,同时探究三维激光扫描和3D打印技术与古典园林赏石的结合,将园林遗产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探索活化的具体策略,推动园林遗产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播。

1 理论研究

1.1 赏石文化

赏石文化源于对山川大地的崇拜,从“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便可以看出。其真正的产生,是伴随着最早园林“囿”的出现[13]。从秦汉“一池三山”渴望通神求仙的布局,到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画的兴起都为赏石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赏石文化尤其在统治阶层、文人雅士中流行。

唐代文人之间盛行玩石,唐代名相李德裕酷爱珍木奇石,并收集在自己的私人园林平泉庄内,他在《平泉山居草木记》[16]中写道:“台岭、八公之怪石,巫峡之严湍,琅琊台之水石,布于清渠之侧;仙人迹,鹿迹之石,列于佛榻之前。”李德裕使用石头作点缀,数量多且范围广;最早肯定置石美学意义的人是白居易,在其营建的履道坊宅园中就有置石景观。他认为文人赏石可以和书、琴、酒相提并论,石的美能够激发人的主观联想。《双石》中有诗云:“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2]怪和丑就是白居易对赏石的美学评价。白居易以太湖石为上等:“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17]除了形态美外,还有对“势”的欣赏。

宋代赏石文化伴随着文人园林的潮流迎来了大的发展。宋徽宗赵佶营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艮岳”,为了收集江南的石料和花木,设立机构专门管理“花石纲”的事务。后世诸多名石都有“花石纲遗石”或“艮岳遗石”的称号。宋徽宗为收集的赏石一一赐名刻字,《华阳宫记》[18]就记有这些石头的名称,诸如“望云坐龙”“衔日吐月”等,这一时期文人对石的喜爱更甚。米芾爱石成癖,对石下拜,有“米癫”的雅号。他将自己书画创作理论用于赏石、品石,在相石方面,创立了一套理论,提出了“瘦、皱、漏、透”的原则[19]。“瘦”指石的形态挺拔、俊秀,婀娜多姿,不臃肿;“皱”指石纹理凸凹不平、变化有致;“漏”指石的体块有洞穴、坑道;“透”指石多孔、多洞,孔洞相穿相透[20]。相石四法从形态、质地等客观性质上对石进行评价,再加入苏东坡“丑石观”[12]的主观评价,主客相辅,成为长期以来评赏太湖石的重要原则。

明清时期,赏石和置石广泛传播于世俗园林之间,大量的峰石进入园林景观。明代徐泰在苏州营造东园,园中“东园五峰”名震一时,现代闻名的四大名石中的瑞云峰和冠云峰均在此列。清代东园衰败,被刘恕购得,改建“寒碧山庄”,刘恕对赏石的喜爱丝毫不逊,苦心收集“寒碧庄十二峰”和“石林小院五峰二石”[21],在王学浩的《寒碧山庄十二峰图》(图1)就有记录。清末,康盛买下“寒碧山庄”改为“留园”,因其爱石,不仅原来的石头得以保存,还在园中添置了更多峰石,将主厅命名为“五峰仙馆”,可以说石景之盛更甚。

图1 《寒碧山庄十二峰图》(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414370088_658715)Fig. 1 Twelve peaks of Hanbi mountain villa

明清时期对赏石的记述也更加全面和详细。明代计成《园冶》、文震亨《长物志》、李渔《闲情偶寄》等著作中,均有对赏石的记述和概括。清代赏石专著如沈心的《怪石录》、染九图的《谈石》、高兆的《观石录》、成性的《选石记》、蒲松龄的《石谱》、胡朴安的《奇石记》等,更推动了赏石文化的进一步发展[22]。“一卷代山,一勺代水”以小见大的思想,体现赏石文化的内涵,在外在美的基础上,融合了观赏者对名山大川的想象和思考。这种意境美的蕴含,使赏石和山水诗、山水画一样,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表达。至此,赏石文化的发展成熟且繁盛。

20世纪上半叶赏石文化衰落。改革开放以后,赏石文化重新开始兴起:开展赏石文化活动、建设奇石博物馆、编著高水平著作和创办相关报纸杂志等[11],赏石文化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时至今日,赏石文化理论研究深入、赏石活动丰富,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1.2 江南四大名石

赏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曾在历史上引起了如李德裕以石斗富、米芾拜石、花石纲等事件,背后也是不断发展的园林建设和兴起的园林文化。园林与赏石之间相辅相成,江南私家园林中的赏石更与园林兴衰紧密联系。赏石形体美者不可胜数,在此基础上与诗画、园林结合展现人文美者,则更具有代表性,江南私家园林中逐渐形成了“江南四大名石”的公论,分别为:瑞云峰、绉云峰、冠云峰和玉玲珑。

1.2.1 瑞云峰

瑞云峰(图2)出自洞庭湖,北宋朱勔在太湖西山岛东侧采得大小射姑两峰太湖石,其中小射姑石未运走,流落在苏州本地。明代,苏州人陈霁得此石,运至上堡村宅园中。嘉靖年间,运至苏州阊门外的徐氏东园(留园前身)。乾隆南巡时,瑞云峰从已经破败的东园移入织造署行宫西花园水池内,正对皇帝寝宫。虽然民国初年织造署屡遭破坏,瑞云峰却完好保存下来。如今苏州第十中学建在织造府旧址上,瑞云峰仍伫立在西花园水池内[23]。

图2 瑞云峰Fig. 2 Ruiyun peak

瑞云峰高5.12 m,宽3.25 m,厚1.30 m;底座高1.13 m,总高6.25 m。为太湖石,有孔洞70多处,形似巨掌,涡洞与褶皱层叠环套、玲珑剔透、曲折妍妙,且四面可赏,既如云浪奔涌,又如峰峦峭拔,曲折通透,光影变化丰富。

童寯在《江南园林志》[24]中写“瑞云峰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透也”,认为瑞云峰孔洞勾连,仿佛山中的小径,将园林赏石“透”之特点展现到了极致。

1.2.2 绉云峰

绉云峰(图3)是四大名石中唯一的英石。相传其本藏于广东循州官衙内,后被赠于查继佐[25],立于查氏朴园内。后查氏衰败,峰石卖给了海盐顾氏。嘉庆年间,海宁人马汶购得绉云峰,置于云石山房,并作《绉云石图记》[26]。道光年间,蔡氏得到绉云峰,后家境衰落,便赠给石门县的福严禅寺。20世纪60年代,福严寺面临衰败,为保管文物,将绉云峰运至杭州,先安置于杭州花圃,后迁至曲院风荷景区的“江南名石苑”直至今日。

图3 绉云峰Fig.3 Zhouyun peak

绉云峰高2.60 m,狭腰处仅有0.40 m,玲珑迂回,融挺拔与灵秀于一身;中部恰有一折,如细腰一般。马汶[27]认为“絪緼绵联之状,以为绉、透、瘦三字靡不毕具”,可见瘦、皱是绉云峰最突出的特点。

绉云峰清瘦的形态,也赋予其孤独、凄清的意境。蒋宜在《题英石》中[21]就借绉云峰表达孤高。此外,因绉云峰的经历曲折起伏,尤以孝廉闻名,其故事在《聊斋志异》中亦有演义。

1.2.3 冠云峰

冠云峰(图4)为明代疏浚河道时打捞到的巨型太湖石峰,相传是宋代花石纲遗物,万历年间为徐泰所得,置于东园。清嘉庆年间,刘恕修葺“寒碧山庄”时,冠云峰已不在园中,位于园子的东墙外;清光绪时,盛康整治寒碧山庄时,购得园东土地,并重筑围墙,将冠云峰围入园中,为重现当年徐氏东园胜景,另以瑞云峰(同名,但非江南四大名石之一)、岫云峰二石屏立左右,成为留园著名的姐妹三峰。现留园东部建筑空间也以其为主题营造,冠云之名由来说法不一:一说因石巅高耸,四展如冠,所以取名“冠云”,另一说认为其出自《水经注》中“腾云冠峰,高霞云岭”[28]。

图4 冠云峰Fig. 4 Guanyun peak

冠云峰高5.70 m,宽约1.70 m,厚约0.80 m,底座高0.80 m,总高度6.50 m,重约5 t,其高大为江南园林中湖石之最,孔洞不多,以瘦、皱和姿态闻名,三面可观。从东望,峰顶浑然块垒,似雄鹰飞扑,峰底若灵龟昂首,呈现“鹰斗龟”之态;从西望,又似怀抱婴孩、脚踩老鳌的送子观音。

清代叶廷琯称赞冠云峰“极嵌空瘦挺之妙”。俞樾[29]更是说其“如翔如舞,如伏如跧”,肯定了冠云峰姿态的动势之美。

1.2.4 玉玲珑

相传玉玲珑(图5)最早发现于隋唐时代,也因宋代花石纲事件流落江南。明朝正德年间为太仆寺卿储昱所有,并将石安置于浦东三林塘南园中。后潘家建造豫园,就把玉玲珑移来装点新园。据传,玉玲珑在黄浦江运输时意外沉船,打捞时又捞起另一块石头,竟与玉玲珑完美契合,那块石头自此便作为玉玲珑的底座。至今玉玲珑仍立于豫园“玉华堂”前。

图5 玉玲珑Fig. 5 Yulinglong peak

玉玲珑高约3 m,宽约1.50 m,厚约0.80 m,重约3 t,具有太湖石的皱、漏、瘦、透之美。石色青黝,朵云突兀,外形犹如一支万年灵芝草,玲珑剔透[30]。石上有72个孔洞,孔多如蜂巢,可呈现“百孔淌泉,百孔冒烟”的奇观。

玉玲珑的美尤其体现在“漏”上,清代陈维诚称赞玉玲珑的孔洞在水汽和光影雾气的衬托下,仿佛滚滚太湖水中的缥缈仙峰,让人浮想万千。

1.3 小结

江南四大名石无一不是赏石中的极品,瑞云峰曲折通透、绉云峰迂回灵动、冠云峰姿态昂扬、玉玲珑婀娜剔透。它们内在的意境美同样丰富,历经朝代更迭、主人人生起伏之后,峰石寄托了文人墨客的思考和感悟,以诗、画、文学为载体流传至今。人们在欣赏时不仅流连于奇妙的形态特征,同时也能联想到背后的历史变迁、情感变化和山水意境。赏石的意境美更加丰富了园林遗产的人文价值。

2 研究方法

本文在文献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分析研究赏石文化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内涵,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江南四大名石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历史、形态特征和评价,归纳园林赏石文化遗产蕴含的艺术和人文价值。

使用Trimble-TX8(地基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对象主体及周围空间的点云信息,精度为1 mm,进行水平环绕扫描。园林中赏石形状高度不规则、周围空间复杂,需要使用多种设备协同采集空间信息。使用Geo SLAM ZEB HORIZON(手持式扫描仪)进行补充扫描,精度1~3 cm,围绕主体进行近距离、不规则路径扫描,可采集主体细部孔洞特征,同时有效避开周围乔灌木和建筑的遮挡。

使用Trimble RealWorks点云处理软件,配准测站,获得完整的空间点云。在软件中进行粗处理,排除周围干扰点云,仅保留主体。以精度为1 mm,自动抽稀点云至2 500万点,并生成三角网模型。应用Geomagic studio软件对三角网模型中的缺漏面进行人工修复补齐,最终获得完整的三维模型。三维模型能够摆脱赏石的原生条件限制,为活化策略的实际应用提供基础。一方面可以用数字模型应用于虚拟场景渲染和多媒体展示,另一方面能够使用SLA(立体光刻)材料进行3D打印,实现赏石1:1及以下的任意比例实体模型应用,覆盖范围从文创产品到景观雕塑。

本文以江南四大名石中的瑞云峰为例,建立1:2的3D打印模型,应用于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以下简称徐州园博园)“徐州—上合友好园”(以下简称上合园)的室内景观营造,探究赏石文化内涵下的遗产活化的具体策略。

3 园林赏石活化实践

为探究园林遗产的活化应用、丰富园林遗产的存在形式,将瑞云峰3D打印模型应用于徐州园博园的上合园”室内展览。通过对峰石展览环境的设计,展示新时代背景下园林遗产保护工作者对园林遗产和赏石文化的思考,并通过新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表达。

3.1 项目概况

徐州园博园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东南生态片区吕梁山核心区域,展园占地约173.86 hm2,通过室内外两种展示形式,体现人与自然相互和谐。

上合园位于徐州园博园国际园区游客中心以东,占地面积为2 032 m2。该园主要展示“绿色城市·美好生活”的展会主题,用景观的手法诠释上海合作组织的“上海精神”,传承南秀北雄的乡土风貌[31]。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在增强成员国政治互信和凝聚力、深化各领域全方位合作、为各国人民谋福利、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发展繁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2]。

园内展馆面积298 m2,层高5.1~6.0 m,雕塑展示面积约为18.2 m2(图6)。内部的展览需要契合上合组织的“上海精神”并展现中国文化,同时也要体现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成果。

图6 设计范围Fig. 6 Design scope

3.2 设计思考

中国古典园林和诗画情意互相影响、高度融合,能够充分体现中国的人文之美。赏石文化既包含“芥子纳须弥”的山川之想象,又有“势若千万寻”的抽象造型审美,展现出中国独特的意境美。中国园林的营造理念,始终包含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保持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同时也呼应上合园的“上合之美 美美与共”设计立意。

本次展示选用1:2高精度瑞云峰3D打印模型作为室内展览。展示主题命名为“瑞云吉照”(图7):(1)瑞云峰的“瑞云”之名,因“每夜有光烛空然”,如祥云一般,其光影效果在四大名石中最为突出,配合日夜的光线变化,能够呈现更为丰富视觉效果;(2)在传统文化中,云有奔腾向上的意向,祥云纹是中国代表性的图腾,祥瑞则代表着美好的祝愿,主题的契合上,瑞云峰最佳;(3)瑞云峰孔洞勾连,仿佛山中通路,呼应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协同发展的美好前景。结合主题,突出云的意向,使用祥云图腾作为地面装饰配景;使用太湖石标志性的灰色和白色作为基调色,借助地面人造水景的反射,营造云气蒸腾、光影变换的效果。

图7 设计构思Fig. 7 Design conception

3.3 景观营造

展厅由北向南进入,空间形式由开敞空间转入四周封闭、顶部开敞的半开敞空间,主要观赏面为北面。因此围绕主要观赏面进行表现,突出其空间和光影效果。

3.3.1 空间布局

瑞云峰本体空间环境较为开敞,立在水池中央,水池周围为太湖石堆叠的驳岸及假山,驳岸上有石峰伫立,水池周边植被丰富。受展馆条件限制,需要充分考虑展览峰石与建筑的空间关系。一般人眼的最佳视角水平方向左右20°,垂直方向视水平线下15°,D/H比应控制在1~1.5能够获得最佳的展示效果[33]。选用1:2的峰石比例,同时将峰石靠近展厅南部布置(图8),使观赏者在动观状态下快速准确辨认峰石,在静观状态下,获得舒适的欣赏效果。

图8 “瑞云吉照”平面图Fig. 8 Plan figure of "Ruiyun Jizhao"

主要观赏面前地面空间使用灰、白砂石云纹铺地呼应主题,增加游人垂直视线内的视觉丰富程度。峰石周围使用环氧树脂作为人工水体,起到反射光线、增强景观效果的作用。

3.3.2 照明设计

瑞云峰以曲折通透、光影变化丰富取胜,需重点展示其光影效果。展厅中部半开敞,峰石日间通常情况下受自然光照射。峰石材质为光敏树脂,表面经过喷漆处理呈现为白色,反射率较低,有效避免炫光。主光为自然光,可以呈现较为柔和的效果。辅光使用顶侧光与底侧光结合的策略,顶侧光使用色温4 000 K、照度500 Lx的柔光源辅助日光照射;底侧光使用色温6 000 K、照度400 Lx的柔光源模拟水体反射的光线,使得峰石的孔洞呈现立体效果。背景光使用色温4 000 K、照度400 Lx的射灯照射墙面。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以自然光为主,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以辅助光源补充照射,均能够呈现较好的景观效果(图9、图10),产生迷离、新奇的气氛,突出“瑞云吉照”的精彩重点。

图9 “瑞云吉照”效果图Fig. 9 Renderings of "Ruiyun Jizhao"

图10 “瑞云吉照”现场实景Fig. 10 Scene photo of "Ruiyun Jizhao"

3.3.3 展示与交互

上合组织积极推行现代化创新技术,促进各国文化遗产的交流与传播。在展示“瑞云吉照”主体的同时,使用视频播放表现展园理念和展馆主题,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美学和中国新发展思路。展览还设置了相应的二维码,提供交互渠道,增强文化感知,以新的技术手段赋予传统符号更多的可能性,推动园林文化和赏石文化的传播。

4 结语

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中国传统的美学、生态和哲学思想,赏石更是园林中“意境美”的典型。顺应时代的发展,园林遗产不仅需要保护,更需要活化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和3D打印技术的结合,能够借助新技术,使古典园林中的标志性景观摆脱客观条件的限制,弘扬传统文化、展示中国特色、宣扬中国发展理念。以传统寄托不忘初心的使命,以现代技术表达园林人在弘扬传统文化道路上的努力。

猜你喜欢
瑞云赏石活化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Effects of Eco-Friendly Carrier on Low-Temperature Dyeing of Recycled Polyester Knit Fabrics
第10个赏石日欢庆建党百年·唱响赏石之歌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活化非遗文化 承启设计内核
赏石谈艺录
数列问题函数“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