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熙 周志平
(1.福州市湖滨小学,福建 福州 350025;2.福建教育学院杂志社,福建 福州 350025)
教育部办公厅2021 年8 月下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1]2022 年初以来,全国已有许多学校尝试通过“嘉年华”“游园会”等形式,对一二年级学生一学期所学进行阶段小结,给出适当的评价。笔者希望把“嘉年华”“游园会”等欢乐的学生综合素养新样式评价结合起来,提出“双减”背景下期末“乐评”的评价方式。期末“乐评”以一学期所学的学科内容为知识载体,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期末“乐评”,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乐评”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为教师后续的教学提供教学诊断。
小学低段,在学期末以“嘉年华”“游园会”“综合实践”等比较欢乐的形式,指向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活动,称为期末“乐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综合性。期末“乐评”以整个学期所学的内容为评价范围,覆盖面比较广,综合性比较强。第二,趣味性。期末“乐评”以“嘉年华”“游园会”或者给定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等比较欢乐的活动形式展开,创新知识载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乐”中学、“乐”中评。第三,实践性。期末“乐评”测评的是学生在应用学科知识、技能、方法、观念来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第四,过程性。期末“乐评”虽然在学期末进行,但是在评价方案设计时,关注教师与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所有情况,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第五,增值性。期末“乐评”关注学生起点水平的差异,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期末“乐评”统筹考查整学期的学习内容,融合课程标准,结合校本特色,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以现实情境为依托,以学生在参与有趣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特征为依据,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2]
数学期末“乐评”的目标是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数学学科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3]数学的核心素养逐渐集中到“三会”上,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见表1)
表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为了达到评价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乐评”为例,探索并构建常规面试、动手实践、综合探究和现学现用四个模块。(见表2)
表2
常规面试模块要结合真实情境,以现实情境为依托,采用“面试”的方式,由学生随机抽取题卡,并一个接一个地到教师面前口头回答。常规模块内容设计时,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题目的呈现更加生动有趣。
案例1,以“红包雨”形式呈现,每个红包对应一个玩具。用“红包雨”的形式,是为了让学生随机抽取题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趣的“抢红包”形式,有助于消除面试的紧张感。所观察的物体都来源于学生日常能接触到的玩具,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直接得出结论,空间意识薄弱的学生可以借助实物摆一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案例2,以“刮刮卡”形式呈现,每张刮刮卡对应一道题(见图1)。刮刮卡的形式增加了神秘感,让学生在“乐”中学。福州市湖滨小学每天都会给有礼貌、笑容最美的“小天使”发放“微笑天使”卡。以微笑天使、研学活动、特色课程等真实校园生活情境设计题目,既增强了题目的趣味性,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编制试题时,关注学科融合,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拓展思路,培养创造力。低段学生模仿能力强,在解答的过程中,既学习了怎样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又打开了编题的思路。同时,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多观察、多记录,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图1
案例3,以蜜蜂为情境(见图2),测评数学语言与文化基础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1 只蜜蜂的特点提供了数学模型,学生在头脑中快速建模,完成2 只蜜蜂对应的数据,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4]
图2
动手实践模块,可以给出实物让学生动手操作,比如测量物体的长度,用三角尺或七巧板拼角、拨钟等,也可以是主题活动。动手实践模块内容的设计要结合学生整个学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反思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案例4,在二年级上学期“量一量,比一比”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用“身体尺”量物体长度的主题活动。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家里完成,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提交,也可以在学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测量。在期末“乐评”活动中,要求学生先用“身体尺”估一估物体的长度,然后用尺子量一量,最后对比估计值和实际测量的值,并用数学语言描述自己的测量过程。如学生测门宽后汇报:我测量的是门的宽,测量的标准是一庹;门的宽不足一庹,大约是100 厘米;实际测量门的宽是90 厘米。
综合探究模块,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就给定的一个主题、项目或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成员在交流、讨论、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将零散的内容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同时,在同伴互评与自我反思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有更清晰的定位,知道自己哪些方向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该怎么调整改进,进而逐渐学会自己设计学习目标,调整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案例5,“看到5×8 你想到了什么?”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张A4 纸,每个小组提供一张A3 纸。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自主建构,可以从书本、教室中寻找素材,也可以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拟合理的问题,将自己的探究结果记录在A4 纸上。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打开思路,最后以数学小报的形式提交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见图3)。从一句口诀串联起与之相关的知识,学生经历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的过程,通过复习与关联,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同时,在表达与交流中,学会合作、整理的方法。
图3
现学现用模块,是要解决这学期学生虽然还没有接触过,但是用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就能解答的问题。这需要学生学会分析,提取有用信息,找寻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一模块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既考查数学学科素养,又考查学生自主发展的素养。
案例6,在期末“《表内乘法》再认识”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在巩固提升环节设计这一内容。(见图4)学生会计算4×6+6,也会计算6×6-6,但是没有尝试过在图形上分一分。这要求学生能自觉、有效地获取信息,进行自主学习。题中给出五种涂色方法,不但测评学生会不会把一句口诀拆成两句口诀的和,还测评学生能否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该题力求用“已知”带动“未知”,引导学生搭建起已有知识和新得知识之间的桥梁,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
图4
期末“乐评”的活动形式,可以结合每个学校的人员、场地、生源、校本文化等灵活调整。活动时间可以是半天,也可以是一到两周,因时、因地制宜。开展活动之前,要确立活动主题、拟定活动方案并检测方案的可行性。
“双减”后的第一个期末,很多学校尝试通过“游园会”“嘉年华”等趣味活动,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福州市温泉小学组织以“乐享‘双减’勇闯关,争当‘泉’能小明星”为主题的游园活动,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五大学科融合起来,让学生们一起畅游四大岛屿,收集“智慧泉”“幸福泉”“康乐泉”“五彩泉”的泉印章。江苏省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新河校区以“龙娃迎冬奥,趣学乐考闯关行”为主题,将不同学科分四大赛场,检测学生的综合素养。福州市湖滨小学因为学校正在建设中,受场地限制,所以采取分年段分学科的“乐评”活动,在分学科测评时,同样关注学科融合。湖滨小学靠近西湖,学校一直积极开发与西湖周边场景相关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西湖文化”教育品牌,所以主题的设计都融通西湖场景。比如,二年级数学期末“乐评”,以“畅游数学乐园”为主题,以“桂斋”为场景设立“欢乐口算园”,以“迎仙桥”为场景设立“创意操作园”,以“西湖书院”为场景设立“奇妙时间园”,以“宛在亭”为场景设立“智慧应用园”,以“更衣亭”为场景设立“灵巧搭配园”,让“活”的西湖文化流淌进湖滨学子的生命长河之中。
活动主题的确立要根据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融合国家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自身的教育理念、校园文化。确立主题后,要响应国家政策,反映时代要求,符合学校需求,拟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为保证方案切实可行,活动方案设立前,可以通过问卷、访谈、校本作业等方式,前测学生的知识基础,调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题目呈现方式等,充分了解学生。比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最喜欢通过“红包雨”抢红包的形式来抽取题卡;又如,在思考是否测评描述算理的常规面试题时,借助信息技术等手段,提前了解学生的现实基础。通过调查,提前了解学生算理的掌握情况,明确有多少学生能够说清楚算理,有多少学生虽然会计算,但是描述不清楚算理。期末“乐评”中,如果设计有“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弱势,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好分组。在确定方案后,设计活动体验卡,抽中体验卡的学生,可以提前感受有趣的测评内容。这样既激发学习兴趣,也方便教师测试每个关卡的时长以及学生可能的答题情况。总之,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做好充分的预判,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切实地实现活动的评价目标。
陶行知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不同,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5]在教学中,要结合学情,“以评促学”“以学定教”。
首先,备课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现实经验。思考今天这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培养学生的什么素养?带着核心问题进课堂,思考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学生的已有资源是什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和调动学生的已有资源。
其次,上课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同伴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我反思。在互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会合作学习,同伴之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自评过程中,学会设计学习目标,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调整、改进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最后,校本作业的设计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案例5”,看到5×8 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设计引导学生实践探究的作业,如用“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量感。设计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如“案例6”,将一句乘法口诀分成两句乘法口诀的和等。
“双减”政策下,一二年级如何保证学习效能、促进学生成长,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双减”背景下低学段期末“乐评”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期待通过期末“乐评”的实践探索,抛砖引玉,“以评促学”“以学定教”,呈现出一个美好的“低段教学评一体化”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