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玺
中学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通过英语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并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前活动是英语阅读的第一步。有效的课前活动对整个阅读过程的顺利开展、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主题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营造语言环境
初中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任何语言都需要有效的阅读。然而,在普通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在课前开发阅读资源,缺乏整体设计,没有梯级预设问题,使得短读课无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学生在课前为阅读课做好准备,就等于是进电影院前看过电影预告了,对阅读课的大致内容、方向有所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就是激发学生兴趣和进入英语阅读环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集中学生在阅读课上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上阅读课前就进入状态,对阅读课程拥有饱满热情。培养学生上阅读课前做好准备,学生在对主题进行描述、思考、分析和讨论等后,更能激發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还完全不了解阅读内容时,可以由教师先抛出问题做引导。例如,利用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特意强调目前教学进程还不到阅读内容,学生就有可能去提前探究新的学习内容。教师再准备一些和那篇文章相关的图片、视频,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先行播放给学生,但注意内容不要涉及太多,勾起学生的兴趣足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勾起后,便不会轻易放弃,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查找更多相关的内容,提前新会新词汇和一些短语。有难度的语法知识靠学生自己是难以快速解决的,在之后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便会放更多的注意力,因为学生想攻克所有的难点。教师在后续课程中也可以对难点重点仔细讲述,提高学生的专注度。
二、利用资源,丰富课前准备形式
“阅读技能的差异来自三个方面: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阅读技能或策略,”桂诗春说。在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阅读技能的支持下,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终生受益的语言习惯。与语言知识的暂时强化不同,兴趣和长期知识是形成终身语言习惯的基本要素。在阅读课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或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和阅读应该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训练,他们会加快阅读速度,提高思维敏捷性,这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教师在选择课前阅读时,应注重先前的知识,促进新旧的联系,使后续的阅读更有意义。选择课前阅读材料的根本出发点是“兴趣”。任何没有这个前提的课前阅读安排都会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到枯燥,甚至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除了“利益”原则外,我们还应该“与时俱进,随心所欲”。最后,我们选择课前阅读的最终目标是“长知识”。围绕课文主题进行课前阅读,既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个信息时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收集资源为英语阅读做准备,广播、电视为学生课前准备提供了大量丰富、便捷的素材,教师可以便捷地查找和利用文字、图片、视频为学生呈现出阅读课的丰富有趣性,而学生同样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阅读课的一切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打开学生的思维。
三、词汇积累,减少阅读障碍
目前初中英语阅读课形式不容乐观。一些老师把阅读课上成语法课,上成简单的单词短语课。一些老师在课堂上流于形式,阅读课中只是做简单的文本处理,学生在阅读量上也远远达不到要求。根据《课标》的要求,在知识技能五级读的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是开展好阅读教学的基础,学生若是在阅读课之前就做过准备工作,就能早点发现文章中不认识的新词汇,学生就能自发的解决掉新词汇。初中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的年龄,对一些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并且乐于思考和表达。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出发。在阅读课程进行教学活动前,早早通知学生,让学生私下做好课前准备,在阅读课开始前请部分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阐述或者发表想法。学生在面对合适的课程,也不是所有词汇、短语都不认识,少量不认识的内容,自己就会想要去征服,跨越那些新词汇。同时学生之间存在相互攀比的心理,自己的同学都能够展示很好,而自己在做呈现时一团糟,就会很没面子,让学生的自尊心受挫。所以学生在探索欲和竞争力双重作用下,就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四、教师引导准备工作,做好课前阅读的问题设计
初中阅读课程的内容适应性强,涉及面广。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他们的独立学习就会有很大的压力。在形成自己的英语体系之前,会是非常混乱和困难的。如果教师能在课前给学生一些分,根据学习内容的几个要求,做好问题的设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问题可以分为三个类别根据问题和答案之间的关系:第一类是直接的问题,其问题是坐落在文本和读者阅读这篇文章时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答案。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详细理解问题。为了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细节,阅读策略如略读和略读是必要的。第二种是思考和搜索的问题,其答案分布在文本的很多地方,读者需要全面理解答案。对于此类主题,读者应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进行搜索、总结和加工。这比第一类要求更高,但第一类和第二类都是浅显的阅读。第三类,作者和你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读者需要归纳、分析和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内心想法和文章的隐含意义。这就要求读者具备综合分析、猜想的能力。这就是深度阅读。
英语阅读课前准备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所以在课前阅读的问题设计中可以倾向浅层次问题,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与时俱进”中“有兴趣”地学习,达到“长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课前学习的习惯,有利于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思考能力,突破学生的固有思维,探索自己的学习方法,构建英语学习体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英语学科的能力提升,也可以拓展到其他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拥有思考能力,打开思维比只会死记硬背更有用。学校不是培养只会考高分的机器,而是致力于培育有思想、有担当的新世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