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伟 郑健 汪传雷 李忠萍
摘 要:以安徽大學为例,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背景下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考核改革进行了研究。研究指出,该课程考核过程中存在过于突出结果导向、对过程性考核重视不足、互评和自评过程中缺乏定性评价执行标准及过程性考核权重设置过低等问题。为了全面实现该课程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结合《安徽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设置了相对评价指标,在定量评价执行标准基础上明确了定性评价执行标准,并将过程性考核权重由30%提升到50%。研究提出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考核评价改革,能够更好地满足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一流本科专业;物流成本管理;过程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aking Anhu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urse assessment of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 construction point. Firstl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course assessment is result-oriented distinctly, attaches insufficient importance to the process assessment, lacks qualitative evaluation standards in the process of mutual evaluation and self-evaluation, and sets too low weights for the process assessment. In order to fully realize the process assessment and outcome assessment of the course, this paper further sets the relative evaluation index, makes clear the qualitative evaluation implementation standard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implementation standard, and raises the weight of the process assessment from 30% to 50%. The evaluation reform of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cours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bett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process assessment
0 前 言
为深入贯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文件精神,并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实施了“双万计划”,即分别建设10 000个左右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推荐工作指导标准》指出,在建设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随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由此可见,从结果导向的课程评价向过程导向的课程评价转移,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和目标任务之一[1-2]。
1 学习评价
课程学习评价是用于评估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并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技术和方法,一般通过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实现。结果性评价是在课程某一阶段结束时进行,通过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以衡量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过程性评价则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检测、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进展,是对学习过程的一种评定[3]。
传统的结果性评价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评价方式,其可操作性强,实现路径简单。但是结果性评价过于强调课程结果表现,忽视了对学生知识运用、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尤其是在物流管理专业这种应用型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结果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目标。
2 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简介
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随后在2010年、2012年、2013年先后获批安徽省级特色专业、安徽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此外,2018年获批建设安徽省级教学团队。基于以上突出的建设成绩,2019年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目前,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形成“以管为主、以工为辅、文理交融、工商协同”的特色优势,学生先后获得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国家级本科质量工程项目—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3个一等奖和3个二等奖等(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连续四次获得最佳组织奖(全国高校唯一),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好评。物流成本管理是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根据《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从成本的角度切入,掌握实现物流运作优化的路径和方法。《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有一定前期基础,即在企业实践认知、优化方法、会计理论等方面均有一定认识[4]。安徽大学《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已经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尝试了创新性和挑战性改革,完成了省级重点教研项目《以提升“一度两性”为导向的一流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研究》及省级一般项目《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导向核心课程改革与创新——以物流成本管理为例》的研究,在课程内容深度、选择教学策略组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该课程在教学评价中还有进一步的完善空间。
3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考核评价分析
物流成本管理作为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本课程教学活动与其他课程教学活动的衔接,以及对教学目标的支持程度,在教学中精益求精、突出重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6]。
目前,根据“两性一度”标准,物流成本管理在课程内容上设置了半过程化考核指标评价权重,如图1所示。
根据图1可知,课程评价总成绩由30%的平时成绩与70%的期末考试加总而成。其中,期末成绩通过考试实现,而平时成绩则需要通过多维度评价实现,即对于物流新闻、物流管理实践专题以及理论前言专题,需以学生小组的形式完成并在课程不同阶段进行课堂汇报,以作为平时成绩的构成部分,出勤与讨论则主要是重要知识点的讨论与提问。管理实践专题、理论前言专题以及物流新闻三部分评价由学生小组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共同完成,各占权重20%、30%和50%,出勤与讨论部分由教师完成。该种课程评价方式,在结果性评价的基础上融入了学习过程评价,是一种半过程性评价,较传统结果导向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形式单一、不重过程等问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和完善。
首先,评价指标缺乏对学习能力提升过程的认可。目前,虽然在课程整个过程中的不同节点,均有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但在评价指标的设置方面,仍然倾向于对阶段性结果的评价,无法完成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过程的评价。如在管理实践专题学习任务完成时,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均是对学生提供的最终方案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完善方案过程的评价。
其次,在自评和互评过程中,评价标准执行准确性不够。课程分小组完成布置的作业,在课堂展示中由小组自我评价、他组互评共同完成。在此项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虽然有较为明确的任务目标以及考核标准,但是各个小组在进行自评和互评执行过程中,标准执行的准确性不够统一,容易出现评价偏差,导致评价结果出现一定的不公平性。
最后,对过程性评价权重设置过低。目前,安徽大學对物流成本管理等核心课程考核评价要求一般为期末考试70%与平时成绩30%。物流成本管理期末考试是按照大纲的要求,对课程所做的终结性考核,考核内容涵盖全部教学内容。期末考试加平时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虽然摒弃了结果导向的“一考定终身”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但主要体现过程性评价的平时成绩仅仅占到30%,无法更加科学地实现对课程考核评价的全面性。
科学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应该能够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并将理论付诸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现有的课程考核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主,必然是“重结果,轻过程”及“重理论,轻实践”。因此,对现有课程考核评价进行改革,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和引导等积极作用,以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核评价。
4 过程性考核评价改革对策
在一流本科建设背景下,物流成本管理课程考核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持续学习能力。通过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全面考核评价,强化人才培养质量。
4.1 明确过程性考核评价考核维度
要全面实现对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考核,首先需要对考核评价维度进行界定。结合既有文献以本课程建设为基础,本文提出该课程过程性考核评价应该体现在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权重四个方面,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见,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评价指标要体现对结果性和过程性两个方面的考核即设置绝对成绩和相对成绩考核,评价标准要体现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评价权重则体现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均衡性。在这四个维度中,评价主体体现了教学参与者的全面性,教学主体根据设置的考核指标和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分别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目前,物流成本管理课程考核评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本文不再讨论。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完善评价指标设置、评价标准执行以及评价权重设置三个方面提出改革对策。
4.2 绝对与相对指标设置相结合
考核指标应全面体现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考核。目前,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对学习效果的考核主要在期末考试中以绝对指标的形式体现,如考试成绩。此外,在平时成绩的考核评价中,也基本是以阶段性绝对指标形式实现,如作业成绩。阶段性绝对指标体现了时间维度的过程性,但无法体现学习能力提升过程。因此,本文提出应设置体现学习能力提升过程的相对性评价指标,即设置对同一项学习任务的延续性考核评价指标。如物流成本管理实践课程中,设置了管理实践专题学习任务。根据该任务,分配给每个学习小组一个需要解决的物流实践问题,那么对该学习任务的评价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三次持续性评价。首次完成,由教师和其他组同学提出问题和改进意见,供任务组学习改进任务方案。二、三次完成后,由教师和其他组同学对上次反馈意见的改进程度进行评价,同时在第三次完成后对任务完成质量进行评价。绝对考核指标与相对考核指标的结合,不仅仅评价了学习效果,同时对学生持续学习过程进行了评价,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
4.3 定性与定量评价标准相结合
根据定量考核指标和定性考核指标执行评价时,其评价标准既需要有定量考核标准也需要有定性考核标准,以提升考核主体执行的准确性和公平性。目前,在物流成本管理考核标准方面,定量考核标准执行较为科学,定性考核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因此,借鉴学位论文考核标准的设置,本文提出在课程平时考核中进一步定性考核执行标准。如在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管理实践专题考核时,在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上明确提出评价执行标准,如表1所示。
表1中,第1列为对应的评价分值;2~4列为绝对指标评价标准,对管理实践专题学习任务最后完善的作业进行评价时执行;5~7列为相对指标评价标准,对管理实践专题作业任务第一次和第二次改进进行评价时执行。基于表1,管理实践专题学习任务最后评价成绩为2次相对评价和1次绝对评价的均值。
4.4 适当放宽过程性考核评价权重
课程考核涉及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全面反映教学效果,而二者权重设置则体现了培养单位对课程考核的倾向性。目前,物流成本管理期末考核占比70%,平时成绩占比30%。根据《安徽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规定,过程性考核成绩不能超过总成绩的50%。因此,根据学校相关规定,拟增加的相对考核指标,本文提出物流成本管理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比由30%可以提升至50%,结果性考核指标权重由70%降低至50%,进一步强化过程性考核。据此,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全面性考核指标權重设置如图3所示。
5 结 论
本文结合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考虑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对课程考核评价的新要求,以安徽大学为例,对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探索,进一步推进了过程性考核评价在课程中的应用,为其他一流专业建设点核心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参考。本文提出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权重提升至50%的做法,已经在非核心课程中进行了应用,在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中尚属于首次尝试,预期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张蕤,徐鹏,方明峰.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元的地方综合性高校课程考核方式[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8(4):129-133.
[2] 李成龙,韩雪,辛宇波.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 中国储运,2021(3):86-87.
[3] 朱洪军,伍祥,朱伟杰. 项目化学习过程性评价模型的设计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21(6):159-162.
[4] 刘宏伟,杜鹏程,汪传雷,等. 基于改进SPOC框架的网络课程创新性设计——以大学物流成本管理为例[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1):195-200,194.
[5] 刘宏伟,汪传雷,叶春森. 两性一度导向下物流管理核心课程建设研究——以物流成本管理为例[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6):158-160.
[6] 马小雅,翟立艺,周宛蓉. 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 物流科技,2021,44(6):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