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写家乡的风俗

2022-04-16 12:44赵学潮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风俗新娘叔叔

赵学潮

【训练主题】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指点迷津】

这次习作要写的是家乡的风俗。具体该怎样写呢?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选材

写家乡的风俗,必须在选材上狠下功夫。写作前,同学们要仔细回忆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家乡的风俗,把它们逐一罗列出来,分类加以整理,看看哪一种风俗是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就把它选出来作为本次习作的写作对象。如一位小作者的习作《家乡的“两大怪”》的片段:

我的家乡在陕西渭北的黄土高原上。如果你来到这儿,一定会感到奇怪:到处都可以看到星罗棋布的直角三角形支撑的单面斜坡房。这种房子看起来很奇怪,像是把一栋完整的两面人字形房屋从中间劈开一样,看上去像只盖了半边的怪房子。家乡的房子为何要“半边盖”呢?首先,它与地域环境有关。由于我们这儿是典型的大陆性干燥气候,风沙大,木材稀少,人们便根据自然条件,发明了“半边盖”的房子。又因近百年来家乡农业发展缓慢,人口数量却迅猛增长,农村因土地面积有限,住宅紧张,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情况。还有,我们这儿有“肥水不外流”之说。房子“半边盖”,雨水流向自家院内,符合风水学说。“半边盖”的房子可以和邻居的房子无缝连接,共用一面墙,俗称“伙墙”或“借墙”,既可以节约建筑材料,也可以提高保温性和舒适性。

小作者精心选取了家乡的房子“半边盖”这一独特而且典型有趣的地方风俗来写,在选材上就略胜一筹。

二、写明成因

任何地方风俗的形成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写作时,同学们要把家乡风俗形成的原因以及跟这一风俗有关的传说、来历等有关的情况叙述清楚,这样会使读者对这一风俗了解得更清楚。如一位小作者的习作《家乡的“水围城”》的片段:

“水围城”是我家乡的一道传统美食,又名“搅团”,其实就是用玉米面或荞麦面等搅成的“浆糊”。传说,“水围城”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的杰作。当年,诸葛亮在西祁(今陕西省岐山县)屯兵的时候,因为久攻中原不下,又不愿撤退,士兵清闲无事,就在那里发展农业,以补充军粮。因为一直吃一种面食,军中都很厌倦了。为了调节军队士兵的情绪,诸葛亮便发明了“水围城”这样一道美食。

小作者叙述了与家乡的特色美食“水围城”有关的传说,交代了“水围城”这一富有地方民俗特征的美食出现的原因,使读者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写出特点

每个地方的风俗都有它与众不同之处,都有它的特点。写作时,要抓住家乡的风俗独特之处从多个方面来进行介绍,要尽可能地把它的特点介绍清楚,使读者读后一目了然。如一位小作者的习作《家乡的面花》的片段:

家乡的面花有如下特点:一是造型生动,图饰鲜活。民间艺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夸张手法制作的各种花鸟虫鱼、动物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专业艺术家叹为观止。二是粗犷厚实,色彩对比鲜明。家乡的面花就像家乡的人一样,粗犷、豪爽、实在。三是寓意深刻,内涵丰富,面花的图饰纹样与丰富的民俗风情紧密结合。如小孩过满月的“鱼变娃”,象征生殖繁衍。老人祝寿桃上贴的“福”“寿”两字,寓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小作者从造型、特点、寓意三个方面来介绍,把家乡的面花这一富有地方民俗特征的面食的独特之处介绍得一清二楚。

四、具体叙述

家乡的风俗往往会给我们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一回想起来,就会有历历在目的感觉。

写作时,要抓住家乡风俗的与众不同之处来着力进行刻画,可以对这一风俗活动过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进行刻画,或是对一些重要的细节进行重点刻画,让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使读者对这一风俗了解得更加深刻。如一位小作者的习作《小满风俗》的片段:

在我的家乡,祭拜蚕神是小满时的一项重要风俗。传说小满这天是蚕神的生日,小满又恰逢江南农家培育蚕宝宝的时节,人们为了让蚕茧丰收,便有了祭拜蚕神的活动。每年小满这天,我们全家都会前往含山,去祭拜蚕花娘娘。这时的含山人山人海,大家兴致勃勃地登到山顶,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香烛,面对蚕花娘娘的雕像叩拜,祈求蚕花娘娘保佑今年的蚕茧大丰收。祭拜蚕神的过程中,经常会看见一行人抬着一顶装饰了五颜六色蚕花(蚕农为讨吉利,称一些普通的野花为蚕花)的轿子巡游,轿子里坐着一位身穿华丽古装的女子,她正唱着民歌,祈求蚕神保佑。循声而来的人们手中各拿着一朵蚕花,围在轿子四周,默念心愿。

小作者通过对祭拜蚕神过程中人物的动作及细节的刻画,在读者的眼前再现了一幅小满时节乡亲们祭拜蚕神这一独特风俗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

【词语超市】

四面八方 摩肩接踵 人声鼎沸

琳琅满目 张灯结彩 家喻户晓

脍炙人口 名扬四方 气势磅礴

妙不可言 如痴如醉 心驰神往

鼓乐齐鸣 开怀畅饮 欢呼雀跃

【优美句段】

★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佩戴着金银首饰,每人撑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跳起了优美的彝族舞,唱起了婉转的彝族歌。五彩艳丽的裙子摆动着,旋转着,如彩蝶展翅,似孔雀开屏,煞是迷人。

☆吃过团圆年饭后,大人们还要给祖先上坟灯,之后就都静坐在火炉旁休息,一夜不得上床睡觉,这叫“守岁”。据说“守岁到天明,全年不生病,守岁到天亮,全家都健康”。大人们守在火炉前,一边喝茶,一边准备好花炮、糖果、小蜡烛,等到村里村外的孩童们来贺岁时,好当作新年礼物送给他们。此外,还要不时地去堂中续香和给灯笼换蜡烛,大年夜晚上视“断香火”为大忌,所以是绝对不能让断了香和灭了灯的情况出现的。

【佳作展示】

扮“喜童”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醍醐学校

六年级 刘 醒

在我们陕西关中一代的农村,新人结婚那天有新郎让一位小孩陪同自己去请新娘的风俗,那个陪同新郎的小孩就叫作“喜童”。今天叔叔结婚,我就扮了一回“喜童”。

天还没亮,我就被老妈叫起来了。我穿上了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和新鞋。洗漱完毕后,老妈帮我梳好头,并且给我的头发打上了些啫喱水来定型。一番打扮后,我这个 “喜童”准备就绪,就等待出发了。

大家简单吃完早饭后,叔叔便带我去请新娘。“花轿”早已装饰一新:轿车的车头有个用塑料花拼成的红色心形图案。奶奶给我戴上写有“新娘”字样的大红花后,叔叔将我抱上了车。随后,由录像车、“花轿”等多种车辆组成的迎亲车队便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我们很快就来到新娘家门前。一下车,我就被新娘的家人请去洗脸、喝茶。寒暄片刻后,主人便领我们去赴喜宴。喜宴是按照我们这儿的最高规格准备的,叫作“九起十三花”,意思是喝茶时配有九碟食品,喝酒配有十三碟凉菜,鸡、鱼、肘子更是样样有。主人热情地敬酒,可是我一个小孩子哪能喝酒,只好不停地抱拳谢绝。

吃完喜宴后,该“喜童”上场了。我被领到新娘出阁前的房间里,新娘正坐在床上。我先是甜甜地叫了声“婶”,而后便将之前佩戴的大红花摘下来递给新娘。新娘回赠我一个红包,我忙将它塞进裤兜,更加起劲儿地甜甜叫道:“婶,上轿!”谁料新娘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叔叔情急之下,上床去抱新娘。可床边围坐着的娘家人不让叔叔和新娘下来,我忙给叔叔开路,连拉带拽,终于使叔叔他们下了床。这时,我发现大门被堵上了,我顾不上平日里的文雅,使劲去推堵门的人,又帮叔叔“闯”出了一条通道。叔叔抱着新娘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飞快地上了“花轿”。我长长地嘘了一口气,此时我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

我原先总以为扮“喜童”既能赴喜宴,又能得红包,是一份美差。今天看來,干什么都不容易。

点评:这篇习作以较为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呈现出了一幅陕西关中农村结婚时的风俗画面,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习作开篇先概述点题,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详细地描述了自己扮“喜童”的过程。整篇习作叙事清楚,结构清晰,是一篇介绍家乡风俗的佳作。

猜你喜欢
风俗新娘叔叔
为什么不能蒙着头睡觉?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新娘与父亲
和警察叔叔手拉手
新娘,你很帅
跟踪导练(四)4
结婚季 新娘美甲推荐
日“高学历风俗娘”增多
熊叔叔
笑熬 完美新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