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探索

2022-04-15 03:52李全生
文教资料 2022年18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大学生

李全生

(烟台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红色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资源,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的教学素材。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思政课教师的共识,在各地的教学中普遍推行。同时,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并在教学实践中予以积极探索。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实践活动中,由红色基因逐渐孕育、生长、传承而形成的持久延续的价值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与文化的象征。”[2]它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内容构成的。其中,物质文化对应的是红色革命实践中有关的遗址、纪念场馆、使用过的实物等;制度文化指的是不同时期形成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规章制度、文件文献等;精神文化即不同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是激励和鼓舞亿万民众砥砺前行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研究者形象地使用“躯干”和“枝叶”比拟全国性红色文化和地方红色文化,“在构建中国革命故事这棵参天大树的过程中,全国性的叙事是躯干,地方性的叙事是枝叶。没有躯干,不成大树;枝繁叶茂,大树才会充满生机、不可撼动”[4]。我们还可以将全国性红色文化比拟为滚滚洪流,将地方红色文化比拟为支流甚至有的只是涓涓细流。全国性红色文化是主流和主体,发挥主导性、关键性的作用,是全国红色文化的旗帜和主旋律。地方红色文化是支流,是侧翼,发挥呼应性、补充性作用。地方红色文化形成于民间,与乡情民情水乳交融,有较为浓厚的草根气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容易产生丰富的基层经验、地方经验,在顺应世界大潮这一“天时”的同时,兼备“地利”“人和”,有利于地方革命力量的立足和发展,从而不断地为全国全面革命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贡献推动力量。

一、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和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5]毫无疑问,红色文化可以正人心、鼓士气、树信心、促发展,特别是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在关乎大学生坚定政治信念、培育民族精神、激励人生发展等方面,红色文化有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说,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资源。我们应该在大学校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6]而要做到做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等要求,更需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之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之中,使之发挥应有的立德树人作用。

高校思政课教学既需要融入全国性红色文化内容,也要根据各高校所在地区历史文化背景,积极融入地方性红色文化内容。各地的红色文化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也为当地高校的思政课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教学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可以加强对地方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地方红色文化是我国丰富灿烂的红色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地方人民革命历史斗争的精神结晶,具有地方色彩和独特价值。地方红色文化需要不断发掘、宣传、传承,并借此发扬光大。地方红色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宣传教育,除了专门的直接的宣传教育活动之外,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更是一种行之有效、润物无声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当地高校大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高校所在地的红色文化,更好地实现地方红色文化在本地高校中的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从而使地方红色文化和精神资源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以传承。

其次,可以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与书本上的红色文化知识相比,地方红色历史文化更加具体、更加直观、更为真切,构成地方红色文化的人物和事件,距离学生比较近。这些人物和事件会让大学生产生亲切感、神奇感和荣誉感,更加激发他们了解和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实地参观学习,走进一些科技模拟的场馆,面对一些具有“穿越”效果的逼真画面,必然使得大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带来强烈的视觉效应和心灵震撼,对相关事件的来龙去脉、相关人物的音容笑貌有更真切更细致的了解。这样的教学活动是丰富生动的,有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再次,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人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而大学生对家乡、对国家的情感,带有更多的知性和理性的特点。大学生接受地方红色文化教育,充分感受到地方革命英雄人物的伟大和家乡的可爱,进一步加深对家乡、对脚下热土的感情,从而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伟大祖国的挚爱,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最后,可以激励大学生勤奋好学、奋发有为。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大学时提出:“大家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7]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认真学好专业知识,真正掌握本领,才能成为有用之才,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专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贡献聪明才智。学习和了解身边的红色文化,感念一代代仁人志士的革命故事和奋进精神,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小我于大我之中,正确看待个人在交友、恋爱、学业、就业等方面的挫折,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学有所成,报效祖国和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8]可以说,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大学思政课教学的改进和创新,能够消除形式化、表面化的弊端,通过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经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入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渐积累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一些可行性经验。

(一)提高政治站位,理解融入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9]地方红色文化是思政课建设和教学重要的知识素材和深厚的力量支撑,将之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以革命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可以将一些道理讲得更清楚明了,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和教学的新要求。对此,广大思政课教师应该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充分理解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自身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在本职工作中身体力行。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状况,增强融入式教学的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10]大学生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直接对象,在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地位和主动性作用。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调研,充分了解当地高校学生对本地红色文化的了解状况、了解程度,掌握他们对地方红色文化的学习愿望,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倾听他们的呼声,顺应他们有关的学习要求。其次,根据掌握的学生有关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融入式教学。

(三)提高教师的学养,积极发挥融入式教学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思政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尤为突出。无论是在日常工作交流中,还是在针对性访谈中,有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对于地方红色文化有关知识掌握得不多,学习了解的积极性不高,这与思想认识不到位有很大关系,也与教师队伍的年龄、籍贯、成长经历、专业背景有关。因此,要很好地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作为组织和承担课程教学的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相关学养,通过参加培训、专题研讨和自学的方式,认真学习了解进而熟练掌握本地区红色文化的知识,知晓相关地方红色人物和著名事件,最好能达到随手拈来、熟能生巧的程度,这样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性作用,掌控课堂气氛,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对地方红色文化有研究兴趣和能力的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档案资料,访谈当年相关事件的当事人,就某些专题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与思政课的教学相结合。

(四)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场馆,实施融入式教学的现场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11]同样,地方红色文化场馆是当地的红色基因库,凝结和承载着地方红色文化精神,是地方红色文化主要的宣传教育基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课融入式教学的现场素材和生动课堂。步入地方革命事件的遗址,置身地方革命人物的故居和遗迹,看着展陈的一件件藏品和遗物,听着工作人员声情并茂的讲解,青年学生能够快速地跨越时空,身临其境般直面血与火的革命岁月,沉浸其中来感悟革命历史文化,心灵会受到深深的震撼。这种现场教学效果是一般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同时,为了提高融入式现场教学的覆盖面,任课教师可鼓励同学们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以班集体或个人分散的方式,走进这些场馆来学习、体验和感悟。

(五)注意相关融入内容的科学合理,避免融入式教学的偏误

思政课中融入当地红色文化教学内容,一定要注意科学适度合理,不能与每一门思政课教学大纲相冲突。首先,在补充融入的内容知识所占比例、时间安排、重要性程度上,要主次得当,不能喧宾夺主,特别是在积极融入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要注意。其次,融入内容要恰如其分、水到渠成,避免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这些问题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在视频教学、实地现场教学、翻转课堂中都要做好度的把握。

(六)各方面协调配合,建立健全融入式教学的长效机制

将本地区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教学,不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教学部孤立的一个教学单位的工作,而是需要高校内部各方面各单位各环节协调配合。从教务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方面,可以鼓励教师开设地方红色文化之类的选修课,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校园内地方红色文化的氛围。从学术领导机构和科研管理部门方面,可以整合校内地方红色文化的研究力量,成立相关研究机构,经常性地设立相关研究专项,加强对地方红色文化的针对性研究。从教职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工会方面,可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多组织一些针对地方红色纪念场馆的参观学习。从学校党委组织部门方面,可以结合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党课,进行地方红色文化专题学习,也可以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组织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去地方红色文化场馆实地学习。从学校团委、各学院团委等学生工作部门方面,可以组织地方红色文化节、地方红色文化知识竞赛之类的活动,可以倡导地方红色文化学生社团的组建和积极开展活动。具体到每个班级层面,则可以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团课的方式,安排地方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学习或纪念活动。只有通过全面、系统、长期的共同努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建立健全融入式教学长效机制,使地方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当地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之中。

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全国各地不少高校都已进行了相关实践和探索。我们相信,随着融入式教学的推进和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相关经验的积累和推广,地方红色文化必将在高校大学生中进一步发扬光大,各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也会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追忆红色浪漫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