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视域下调动高校统战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022-04-15 03:52金碧来
文教资料 2022年18期
关键词:全员政治思想

王 帅 金碧来

(东北大学 医学与生物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时代的更迭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统一战线工作在党的工作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等院校是思想、知识与科技交汇发展的源泉,同时也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阵地,因此高校统一战线工作不容忽视。利用统一战线资源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进步,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接收信息开放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正潜移默化地改造着大学生的成长环境,转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模式,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促进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方法、手段与内容的深刻变革。网络日益成为高校学生收集消息和掌握知识的主要来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有着诸多优点——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方式、先进的手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更先进的教育手段、更有吸引力的教育方式、更显著的教育成果。但是,网络的普及也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提供了空间。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会的同时,也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全球化语境下形成的多元文化思潮不断地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网站,以大量文章、音频、照片等形式向中国高校学生灌输,并试图用大量的数据稀释主流思想的传播。外界错误思潮的传播会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高校学生群体带来危害,对其道德规范、价值理念和政治信念的树立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信息开放化的特点要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好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搜集及监控工作。

(二)教育主体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大学思想理论课程的受教主体为大学生,当代大学生作为跨世纪发展的新一代人,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丰硕成果下。然而大学生主体的特征是时刻变化的,主体特征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正因如此,高校的教育条件、培养对象以及教学内容等都出现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大学生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文化与理论教学的中心。高校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成长环境、学习习惯等均存在着不同。所以,针对各方面都存在差异的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时,必须重视许多现存的问题。在政治思想意识方面,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进入了高等教育的本科领域,高校大学生在社会认知与生存经验方面都获得了较大提高。他们所接触的社会认知、思想观点、价值观念都更加丰富与多样。这不但丰富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而且使其思想政治意识逐渐走向了多样化。随着各高校学生在社会认知领域上的差别越来越突出,他们的个性化特点也逐步增长。在学科认知方面,他们往往将自己局限于学科相关的范围内,而没有对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广泛涉猎;他们的课外阅读量较少,整个知识结构与知识系统也没有健全与完善。因此,教育主体逐步多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育需求扩大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党和国家对高校学生关注日益增加,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深度需求不断强化。在时空角度上,大学生走向社会需要数理外、计算机等各方面的知识。当今社会,多数岗位需要的是全面人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在素质。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要以赛促建,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要墨守成规、千篇一律,要善于观察、善于探究、勇于求真。从党的层面上,要引导高校开展自主建构型的教学,形成主体体验的学习模式,争取进行多方面、多形式的教育。此类活动将引导高校学生与教育者、教育信息间彼此吸引、相互作用,激励他们在接收信息的活动中不断激发自己的内心动力,使接受教育的活动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让教育信息逐渐内化成他们的主观意识、情感、心态、行为等。这种教学过程反映了思想政治教学观念的转变,也是新时代全员育人理念的出发点之一。

二、现阶段高校统战资源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高校统战工作作为党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的统战工作和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发展体系中两个并行的组成部分,也是事关中国高等教育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的两个重要系统工程。且二者在发展理念、培养对象和运行模式等领域,具有强烈的互动性与交融性。这就需要高等学校的统战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全面发现两种作用中具有的潜在合力和互动作用,并主动实践和创新行之有效的合作互动制度、反馈机制以及相应考核制度,着力培养两种工作制度的整合性功能,以推动高等学校统战工作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共同成长。所谓全员教育机构,是指由学校、国家、社区、学校共同构成的“四位一体”的教育机构。其成员主要有政治辅导员、校长、党政领导干部、“两课”以上学科老师、校内外名人、杰出校友等。由于大学统战教育和高等学校全员教育在宗旨、范围与方法上都存在着统一性与交融性,所以需要积极探索新型的教育运行与管理机制,以发挥融合性功能和互动性作用,促进高等学校统战工作和高等教育思想理论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现阶段高校统战资源的优势

1.社会联系优势

高校人才济济,高校党外人才中不仅有各领域的专家、教授,还拥有具有国际视野、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外高端人才、高素质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和港、澳、台同胞。[1]他们社会知名度高,沟通渠道丰富,对外联系广泛,不仅有利于扩大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科学研讨、共享最新学术动态及教学科研发展成果,而且有利于高校加强与海外及港、澳、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祖国统一。高校积极发挥党外人才联系广泛的优势,扩大高校对外联系及影响力,在对外交流中积极引进人才、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科研项目,为高校的长远发展提供外援支持。当前,众多大学生在经济、学习、社交、就业乃至生活和心理上的方方面面需要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情绪疏导和跟踪帮助。这需要高校从统战文化的角度去认识、分析和思考,帮助高校学生缓解来自经济、学习、就业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协调好他们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使他们各个层面的需求在较高的基础上得以满足,并实现协调发展。

2.人力资源优势

在国内外政治形势的深入变革,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相互交融与交锋,以及社会意识形态思潮多元多样变化的大历史背景下,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出现了巨大变革。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教育要素越来越多样、教育流程越来越复杂、教育空间亟待扩展。国内外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组织及项目也不断增多,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高等学校积极进行创新交流和合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外籍学者,即其他国家或年轻时就已经出国留学并移居海外的知识分子赴中国交流、学习、工作等人员。近年来,中国逐渐成为留学交流大国,越来越多的外籍学者把中国作为学习、工作的首要选择。这些外籍学者,由于长时间身处海外的教育背景及生长环境,所受教育与国内并不相同,意识形态也有较大不同。在我国工作、学习时,外籍学者通常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熟悉我国高校的工作体制,难免会在思想上产生冲突,因此进行有效的统战工作对于外籍学者顺利在我国开展工作有着重要作用。留学归国人士,简单而言指国内外知识分子中前往国外学习且获得硕士以上学历,或者在国内外已经达到相应职务的国外留学、访问、交流一年以上的人员。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留学归国人员选择了回国就业,其中各类高校是留学归国人员最大流入方向之一。留学归国人员是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群体,相较于其他知识分子,他们有着别样的群体特征。在全员教育方面,除高校负有教育职能以外,全体员工也要积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同时,高校还要积极调动以上多种力量投入到教育事业,建立协同教育格局。

3.科技密集优势

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也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基地,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地。因此,高校已成为意识形态和文化建设领域的前沿阵地和主要战场。高校不仅是教育中心,还是科技人才集中、学科门类齐全、仪器设备优良的科学研究中心。不少党外知识分子承担着国家、地方或企业的纵向、横向课题研究任务。针对研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潜心钻研、破解难题、攻坚克难,在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这些党外知识分子大大提高了高校理论、技术的研究水平,有力促进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辽宁省为例,2018年辽宁省共有37115 名在读研究生参与科技项目研究,高校承担各类课题22743 项,比上年增加2172 项。其中,“973”计划170 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强则国强,高校应广泛形成统一战线,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要素育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时代特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校园里广泛、深入、创新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3]

(二)现阶段高校统战资源的问题

1.所在政治组织的政治观点价值取向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高校民主党派知识分子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的。然而,由于民主党派在吸收高校知识分子时大多只考虑专业技术优势,较少考察其政治素质,因此导致高校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缺乏应有的政治敏感度。高校民主党派人士目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人不关心国家的方针、路线与政策,只关心自身的科学研究;另一部分人在政党意识上趋于极端化,“新一代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的政党意识呈现出极端化,对思想建设提出新挑战”。“民主党派作为政党应该具有自己的党纲和独立的政治立场,从而提出一些不被现有体制所接受的政治参与要求。”[4]这两种不同的政治观点价值取向,都对高校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海外归国人员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已成为大批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聚集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科研环境的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外人才归国,我国留学归国人才队伍正在逐步壮大。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今后统战工作的新重点是留学人员,并且明确表明留学人才对于今后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5]海外归国人员普遍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与强烈的报国心愿,海外留学经历使他们更加关心祖国的发展,强烈希望以自身所学报效祖国。然而,海外留学人才在出国前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阶段,出国之后,由于他们长时间处于国外环境,长时间受国外意识形态影响,不同意识形态与价值理念迅速发生冲突,导致海外留学人才在价值取向上趋于多元化,在保有中国文化认同身份的同时吸收了很大一部分国外的文化,回国之后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容易产生不适应感。

3.高校党外人士统战方法还有较大丰富完善的空间

由于高校统战对象的主体是没有入党的教师和学生,因此,对待党外的统战工作要求也就更高,既要统筹管理,也应分门别类,目前,高校统战工作对党外人士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尚有完善空间,“空”“软”“散”的现象时有存在,因此要进一步真抓实干、完善长效机制,提高育人成效。

三、全员育人视域下调动高校统战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一)调动统战资源,以贯彻“三全育人”理念为导向,完善高校全员育人系统

新世纪新阶段,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战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与此同时,在党的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指引下,高校统一战线队伍不断巩固和壮大,它作为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高等教育统一战线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关系着人力资本的有效培育,关系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长期存在与发展。学校统战工作对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在进行学校统战工作建设时,可以依靠党外知识分子在高校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人才力量。发挥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有助于促进校园的教育变革,有助于维护校园的安定,促进校园的开发与完善。而高等学校的统战人才不但具备了人才培养智力的整体优势,同时在社会活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发挥中国大学生在国际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积极影响,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升中国大学生在世界的影响力等方面,有着难以取代的重要意义。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对新时代高校开展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任务。建立健全的理论教学制度与教育体系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保障。新时代调动统战资源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是统筹好高校统战资源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统筹互动的教育机制,既涵盖了统一战线资源教育主体,又包括了统一战线资源教育渠道、统一战线资源教育载体等。这种教学资源的丰富以及良性互动的建立,是实现全员教育目标的基本保障。团结党外知识分子,培养党外学子,为其构筑教学实战平台,拓展学习实训的途径,形成校企合作式办学,为他们搭建实训学习平台、对接社会平台等。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渗透爱国教学、理想教学、社会主义观的教学,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搭建全员育人平台。在教育实践工作开展进程中,统一战线工作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予以高度关注,特别是高校制定的有关规定,要突出统战人员的价值,协助院校健全领导机制,有效建立导向性机制,把统战部门的各个系统作为管理中心,合理运行全员思想教育工作流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认真履行全员教育职责。在调动统战资源进行全员教育管理时,要明确参与培训的各相关人员的利益体系,确保建立完善的责任监督控制制度,以此实现相关人员和相关管理要求的实际价值,为今后监督管理效能的提升夯实基础,达到“多元参与,双通双动”。高校全员教育体系,必须是动态的、开放性的。它既能顺应日益多变的客观环境,同时也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扩大政教队伍、完善教学手段与方法、加强社会服务、提高教育理念,并最后致力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二)调动统战资源,以培养优秀高校思政人员为动力,夯实高校全员育人阵地

1.调动好统战资源,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高校汇聚了大批优秀党外知识分子,他们政治敏感度高、协商共事能力强、社会责任感强,关注党外知识分子的正当利益,关注高校政治民主建设进程。高校应当利用网络传递信息的便捷性、民主参与的群众性、在线交流的平等性,积极吸纳优秀党外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6],如开设高校统战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平台,设立学生与优秀党外分子表达专栏;开展有关多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问卷在线调研;开设电子意见邮箱;还可通过学校官方论坛发挥高校统战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积极作用。

2.运用好统战思路,建立更为宽泛、更具灵活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大学老师要秉承教书育人者当先受高等教育的准则,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的积极传递者,积极承担引导学子奋发向上的教育灯塔职责。高等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时要发挥统一战线的资源优势,以党组织领导负责制为基点,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管理机制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统一战线资源的政治品质、理论修养和服务社会能力,继续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来的最新政策理论研究成果引导具体工作。在统一战线工作中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转变思维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开拓创新思路,把握统一战线工作的新理论、新政策和新内涵,进一步开展创新性实验活动,总结创新性研究成果,建设一批创新型的班主任辅导员团队,充分运用高等学校统一战线教育工作网络资源,加强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团队建设。

3.加强对统战对象的政治方向引导

学校净化舆论环境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要坚持党委负责制,自上而下形成舆论导向工作制度,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透彻清楚地向学校成员全面介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高等学校也要用好大事、主要纪念日等教育契机,向统战对象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优秀的党外人士和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发展和建立过程中的历史事迹,弘扬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辉煌的中国梦做出巨大奉献。学校统战部门在研究中应利用理论和实践辩证结合的方式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如举办专业讲坛、项目实践、课题研究、茶话会等,并利用专业演讲、校内媒体等平台,进一步发挥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资源优势,积极宣扬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策,宣传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群众和学校发展提供的利益。

(三)调动统战资源,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为突破,搭建高校全员育人信息网

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平台,高校应创新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不断拓宽统一战线信息的发布渠道。高校应有效利用统战工作网络来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在官方网站上开辟统战时效要闻、理论、活动、人物等专栏;利用校园统战工作网站信息的多样性,建立以统战信息为主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宝库;在校园文化活动、党日团日活动中引入统战文化,将统战精神蕴含于活泼的形式中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享受团队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感悟。除此之外,利用好寒暑假两个假期,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宣传统战文化精神。多项活动并行,不断增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的创造力与凝聚力。

四、结语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着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在新时代发展潮流之下,必须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与内容,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在发展中探索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把握统战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性,努力促使其转化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资源。简言之,全员育人视域下调动高校统战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努力接纳和吸收方方面面党外人才聚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与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新时代高水平的建设人才,为“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猜你喜欢
全员政治思想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