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渗透来提升高中美术教学质量

2022-04-15 16:53:21翟恒仪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质量德育

【摘 要】美术教育内容丰富,对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升华人的道德情感有重要作用。高中美术蕴含大量德育资源,教师应充分认识美术教学的德育功能,从美术课堂教学、作业实践等方面,合理有效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更好地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美术;德育;策略;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06-0102-02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完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此,对学生实施德育成为高中美术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使美术教育和道德教育完美融合、相辅相成,对发挥美术教學的德育功能、打造美术高效课堂、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美术教学的德育功能

美术教育指的是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根据社会要求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美术创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推进,高中美术教学的目标不再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需要通过鉴赏、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想象力,使学生拥有优秀的品质[1]。

好的美术作品总是通过对自然风景、社会生活的描绘展现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感悟,传递作者思想、情感,能够让学生在鉴赏时获得审美愉悦,接受道德熏陶。这使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的德育不同于直接的说教,教师可以通过艺术形象对人的情感产生作用,用美术作品的形式、内容和作者的精神、气质等影响学生。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一)在美术课堂上渗透德育,挖掘主题思想

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直观的审美感受,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还要善于渗透德育,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艺术作品的主题,在感受美的同时获得精神的升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首先,依托美术教学提升学生思想觉悟。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其思想觉悟[2]。美术教学是良好的德育载体,教师要了解高中生的心理,根据他们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等特征,有效渗透德育。如在组织学生鉴赏《蒙娜丽莎》时,既要指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内涵,又要为他们全面讲解画家达·芬奇还是发明家、科学家,尽管他一生中的绘画作品不多,但几乎每一幅作品都是珍宝。学生了解了达·芬奇的伟大,更能理解《蒙娜丽莎》的主题思想,产生浓厚的美术鉴赏兴趣,建立审美观念。

其次,在美术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在和平年代,爱国主义教育依旧不可或缺,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结合文物古迹、我国著名画家的一些事迹等将爱国思想传达给学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如著名画家徐悲鸿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于全国各地举办作品义卖活动,宣传抗日,支援抗日,其《田横五百士》(油画)《愚公移山》(国画)等巨幅作品表达出了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教师可在课堂讲解徐悲鸿的事迹,带领学生了解他的伟大人格,鉴赏徐悲鸿的作品,感受他高超的画技,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再次,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人类认识美的过程是十分漫长的,而且在历史变迁中,人们在各个时代都展现不同的审美特征,在追求美这方面展现出从表象逐渐走向精神的过程[3]。如《二祖调心图》主要呈现出了慧可和丰干二位祖师周心证禅的情境,表现了他们作为禅宗祖师的精神状态。画面中丰干禅师趴在温驯如猫的老虎背上,人和虎都是双目微闭的状态,虽然呈现出丰干禅师懒散的形象,但其自信、稳重、从容之中透露出肃穆的神态,表现出他的内心有无限的大千世界,他游戏人生却不离弃人生,他怜悯众生又超越众生,神态看似诙谐滑稽,内心情感却很丰富。教师可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独具禅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爱上传统佛教中的优秀文化,提升思想品质。

(二)在作业实践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要及时通过作业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给予学生更多操作机会,在其中渗透德育,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发现美,学生应该有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可通过布置实践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发现美好。如教师可让学生认真观察校园,发现校园中美丽的角落,想象发现的景象可能存在的故事,在美术作品创作中投入自己的情感。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入田间感受大自然最真实、最动人的风景,包括野外交错的稻田、树林、蜿蜒的小路、远处袅袅炊烟的房屋、顽强生长的路边小草等,在美术实践中学会用眼睛寻找自然之美,学会享受自然美景,热爱大自然。如此一来,德育便是有趣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美好的品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整合其他学科渗透德育,完善思想认知

除了在美术课堂教学和作业实践活动开展德育教育,教师还可以整合其他学科进行德育。美术和其他学科融合是新课改的要求和发展趋势,美术教师应将美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各学科,挖掘各学科的美育资源,通过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使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精神,进一步完善学生思想认知。

如高中美术教师可与思想政治教师合作,进行跨学科备课,全方位了解学生学习美术的个性需求和思想道德情况,因材施教,丰富美术备课内容,最大限度整合美育、德育,提升德育的艺术性、科学性。这样可以促进美术学科和思想政治课程的交流、整合,帮助美术教师提高德育能力,让学生将美术知识与思想政治知识相结合,完成知识迁移,形成综合思维,锻炼综合分析能力。

另外,教师将美术和其他学科整合,也可有效拓展美术教学的广度、深度,能让德育内容更加丰富多样[4]。如在美术教学中整合语文学科,为每一幅美术鉴赏作品配上富有哲理的文字说明,在带给学生审美享受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思想启发。当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缝隙里长出的一朵野花时,可以在鉴赏时加一段文字:人们旅游时都会去看广州的兰花、洛阳的牡丹、上海的茶花等,这些花非常漂亮,然而野花顽强绽放的迷人姿态更能吸引路人驻足!让学生从野花普通的外表欣赏到它的内在美,进行由表及里的艺术赏析,受到情绪感染和情感熏陶,从中感悟大自然的美与奥妙,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此外,美术还可以和历史知识整合,如巨型油画《格尔尼卡》(毕加索)结合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表现了痛苦、受难、兽性的社会生活。画面右边的一名妇女从着火的屋顶上掉下来,另一名妇女拖着畸形的腿冲向画面中心,左边一位母亲抱着已经死去的孩子,地上还有一具战士的尸体,他一只断手里握着断剑,剑旁边有一朵鲜花正在生长着。毕加索通过具象手法、立体主义手法,借助几何线让作品内在结构联系密切,用激动人心的艺术语言表达对惨无人道的法西斯战争暴行的控诉。这样的画面足以让每一个人深受震撼,表达了对和平的呼唤和坚决反对战争的心理。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虽然和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但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助力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高中美术教师应采取一系列策略将德育渗透到美术教学过程之中,挖掘美术的德育功能,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完善学生思想认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王茹茹.浅谈高中美术德育渗透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9(9).

[2]韩敏.融德育于高中美术教学[J].中国文艺家,2020(6).

[3]王洋.多元化视野下的高中美术创新思考[J].高考,2019(2).

[4]赵乐琳.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渗透德育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下),2019(4).

【作者简介】

翟恒仪(1989~),女,汉族,河北邢台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教学质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如何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