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 徐洁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不但影响着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速读,就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捷径,学生在掌握速读能力后,不但可以提高阅读兴趣,还可以因此收获意想不到的快乐。
关键词:速读尝试收获超越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的重要能力。就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来看,阅读能力从低到高大致可以分为:跟读、拼读、指读、朗读、默读和速读。至于速读和默读谁是阅读最高能力体现,每个老师心中都有着自己的界定,对此我们不予争论,今天仅结合笔者自身语文教学实践,来探讨在语文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一、让学生明白速读真正的含义
笔者认为速读是在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的前提下,在能够朗读的基础上,用最快的速度来阅读,是眼、脑、口、舌的完美配合,如同浙江卫视主持人华少念广告一样,一气呵成。这种阅读既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的结果,更是眼到、口到、心到的综合体现。
大多数学生在听到“速读”一词时,第一反应就是读得通顺、读得快,往往他们只把速读停留在读得不错、流畅这一阶段,就不再去提升速度了。这也是许多教师对速读的理解,所以也就很难要求教师在这基础上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具体做法就是教师通过引导和示范,让学生们明白速读的真正含义。在进行速读训练过程中,我的每一次示范,都能震撼到一批学生。记得我在班级第一次背《出师表》时,一口气背诵一自然段,其间不停顿、无卡壳,这引得学生一片惊呼,同时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了速读的魅力。从他们的眼睛中我看到了惊叹,看到了羡慕,更感受到了他们跃跃欲试的“激情”。只要有了这种想尝试、想挑战的念头,以后的速读训练和挑战就会水到渠成了。
二、让学生体验到速读带来的好处
学习是有“功利性”的。不管你怎么否认,在现实学习中,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想获得老师的肯定、同学的认可、家长的赞扬,即使是成绩极不理想的学生,如果他们知道速读能给自己的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的话,谁又不会投入极大的热情来练习呢?这些孩子在我的调动、鼓励之下,为了能够取得进步,积极加入到速读的训练中。虽然刚开始他们读得既慢又出错多,反反复复,练习中在准确度和速度的要求上,总是顾头不顾尾,可一路坚持下来后,现在学生的阅读水平早已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然成了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随之大大地提高了,当然大大提高的还有他们的语文成绩。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一位徐同学,他刚转入我们班时语文成绩只有四十几分,通过速读练习,他把每篇课文都读得滚瓜烂熟,几经努力现在成绩已经稳定在八十分左右,这种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让他在语文的学习中变得更加主动积极。
三、注重师生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这句话一点没错。在学生的速读练习过程中,榜样的促进作用表现最为明显。因此,在进行速读训练时,我就特别注重自己和班级速读能力优秀学生的速读示范作用,通过这些示范让学生找准了练习方向,明确了差距,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树立了努力训练的信心。在我第一次以身示范后,班级学生就从一开始的模仿,到后来的突破,进步之明显让人欣慰。之后我经常利用晨读时间和学生进行速读比赛,如从文中选一自然段,学生进行练习,之后进行比赛。学生可谓群情高涨,个个都要和我一决高下。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在班级里先培养几个速读高手,让他们成为其他学生超越的目标。在这样的激励下,一时间我们班级练习速读成风,班级里、走廊上,时刻都能看到拿着书本在那“疯狂”练习的学生。
四、通过加压,促使学生不断超越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空有目标,没有动力,再是美好的目标都将是空中楼阁。学生接触到速读伊始,大都怀着一种彼此攀比的心态,他们追求的不是自我阅读能力的提升,而是“我要和某某一样”的想法。对此,我采用不断激励的方法让他们进行自我加压。首先在班级里选出一些能力突出的学生组成一个速读团(一般设定为10人),让其他学生不断地向他们发起挑战,胜者进入下一轮挑战败者出局,一时间班级里“战火纷飞”,你追我赶的速读训练蔚然成风。其次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挑战,一个自然段在30秒内、20秒内完成速读,朝着每段每篇的阅读最快纪录不断冲击。最后再给所有学生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比如这一自然段最快阅读速度达到了20秒,就鼓励他们力求在18秒内读完(根据段落长短自由设定),用这个悬在空中的“苹果”吊着他们练习的“胃口”,使他们在阅读练习上始终有着目标和追求,从而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步提高自己的速读水平。
五、全面推进,让速读成为背诵的前提
背诵能力从认知角度来看属于再现的层次,但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认识能力不足的学生,他们往往在背诵、默写课文上存在着很大问题,有些是眼高手低、粗心导致的,但绝大多数还是其无法准确记忆造成的。对于这些学生,如果一味地强行要求他们死记硬背,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知识没掌握半点,学习兴趣还会被消磨干净,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在我们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并不少见。认知心理学上除了再现之外还有一种认知就是再认,其实再认也是一种较强的语文能力,但我们老师往往从一开始就忽略了这种认知的存在,在教学中不加区分地应用一个模式,搞一刀切,除了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之外别无他法,这对于学习能力较弱且背诵困难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灾难。然而速读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因为只要是能够速读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可以实现再认的,这在我们班有大把的成功案例。现在我们班凡是课文背诵有困难的学生,我一律要求其先实现速读,然后在此基础上慢慢地练习背诵。即便是最终背诵目标不能实现,他们在做按课文填空的题目时,也能因再认而有较好的表现。
教学目标是待实现的教学效果,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又影响着教学效果。语文学习本来就是一件需要下苦功夫的事,而语文教学更是需要我们广大教师耗费一番心血才能完成。虽说“教无定法”,但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二十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不断地借鉴、思考、探索,其间失败过、迷茫过,直到我找到了“速读”这把金钥匙,它拨云见日般地一扫我以前教学中的困惑,让我看到希望,燃起探索语文教学的信心和激情。
我相信,只要我能坚持下去,速读定能让我的语文课堂开满灿烂的鲜花,定能给我的学生插上一双强劲的“翅膀”,让他们在语文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飞向更遥远的地方。
參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王振宇.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高万同.相似与互构[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唐丹丹